波動-粒子二相性 - 科學Onlin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粒子性與波動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粒子性符合牛頓運動定律所描述的粒子,例如古典物理中所認知的電子、原子、棒球等等,而波動通常是一種藉由介質(群體粒子的 ... Sunday22ndMay2022 22-May-2022 人工智慧 化學 物理 數學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文章 植物圖鑑 地球科學 環境能源 科學繪圖 高瞻專區 第一期高瞻計畫 第二期高瞻計畫 第三期高瞻計畫 綠色奇蹟-中等學校探究課程發展計畫 關於我們 網站主選單 物質波(matterwav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陳致融 物質波又稱德布羅意波(deBrogliewave),是1923年由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LouisVictordeBroglie)提出,是指所有粒子都存在波動的特性,例如電子經過雙狹縫會干涉。

而物質存在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就是所謂的波動-粒子二相性(wave-particleduality)。

粒子性與波動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粒子性符合牛頓運動定律所描述的粒子,例如古典物理中所認知的電子、原子、棒球等等,而波動通常是一種藉由介質(群體粒子的行為)來傳遞能量的行為,例如聲波、水波;但有些波動則不需要介質傳遞能量,例如光波。

最先提出二相性的看法是因為對光的研究。

於1704年牛頓(IsaacNewton)在光學這本著作中,認為光是由一群非常微小的粒子所組成,但直到楊氏雙狹縫干涉實驗以及馬克士威的波動方程式之提出,人們才從實驗與理論上奠定了光的波動性,並推翻了牛頓的微粒說。

繼續閱讀→ 德布羅意波長(deBrogliewavelength)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陳致融 德布羅意波(deBrogliewave)又稱物質波(詳見「物質波」條目),是1923年由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LouisVictordeBroglie)提出,是指所有粒子都存在波動的特性,例如電子經過雙狹縫會干涉,物質波的波長又稱德布羅意波長。

而物質存在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就是所謂的波動-粒子二相性(wave-particleduality)。

根據德布羅意的假設,粒子的物質波波長\(\lambda\)是由 \(\displaystyle\lambda=\frac{h}{p}\) 來決定,其中\(h\) 為普朗克常數、\(p\) 為粒子的動量。

由於物質波是一種量子效應,所以我們可能會問: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系統比較不會呈現出粒子的波動性,從而我們便可較安心地以古典的概念去理解系統的物理行為? 繼續閱讀→ 站方公告 讀者您好,如對文章有任何提問,敬請於文章下方留言,我們會聯繫作者或責任編輯回覆您!謝謝您的耐心。

老漁翁沈世傑–臺灣魚類研究的國寶 漫畫說科學【漫畫說科學】冷凍湯圓科學Online粉絲專頁 高瞻計畫 課程推薦 瀏覽人次 Insertmathas Block Inline Additionalsettings Formulacolor Textcolor #333333 FormulaID Formulaclasses TypemathusingLaTeX Preview \({}\) Nothingtopreview Inser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