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滅苦的方法——滅因或斷緣 - 安平的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略談滅苦的方法——滅因或斷緣釋迦牟尼佛是為除老病死憂悲惱苦而修行,發現「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緣起的法則,以「十二緣起」說明「苦」之所以生起與還滅的軌則, ... 安平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安平的部落格 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Dec02Sun201201:14 略談滅苦的方法——滅因或斷緣     略談滅苦的方法——滅因或斷緣       釋迦牟尼佛是為除老病死憂悲惱苦而修行,發現「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緣起的法則,以「十二緣起」說明「苦」之所以生起與還滅的軌則,開示滅苦解脫生死輪迴的方法。

綜觀大小乘各宗派修行滅苦的法要都不出二種類型,一則是滅苦因,一則是斷苦緣,也有二者兼具的法門,既滅因也斷緣。

            滅苦因即是破除無明,斷苦緣的方式則較多樣化,形式與善巧各有不同。

但不論何種滅苦的方式皆是蘊含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原理,只是有的是顯說,有的是暗合,目的皆是滅苦,皆契理。

但為契機,引導和實踐的方式大小乘各宗派就不同了。

底下將略作說明:             以十二緣起作基礎剖折,「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是佛陀開示煩惱及生死輪迴的緣起與還滅的法則,無明是主因,能破除無明自然是最徹底的,但直接破無明難有下手處、無著力點。

幸好十二緣起是連鎖反應只要切斷其中的一環結,生死輪迴的鏈子就斷了。

            原始佛法是觀察苦生起的關鍵在執取,而執取的關鍵在「受、愛、取」,也就是在根、境、識三合生觸時不要產生受。

因愛取是來自受,由受而生貪瞋,受即是苦樂的情緒反應。

因而以「觸而不受」來斷苦鏈生起的緣,但觸受的速度很快,未經修練的心念無法在觸受時覺知,所以要修四念處。

            但若已執取了怎麼辦?佛告諸比丘:「於所取法,觀察無常、生滅、離欲、滅盡、捨離,心不顧念、縛著,愛則滅,愛滅則取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也就是在覺知執取時,即以無常、生滅、離欲、滅盡、捨離等觀來化解愛、取。

即是在五陰、六入處時斷除受、愛、取的緣,以斷欲貪得心解脫。

若進一步探究苦的根源主因即是有「我」的錯覺,徹底的破除「我」即斷無明得慧解脫。

(雖然無明的意涵很廣,但主要仍是對「我」不明。

)             大乘佛法般若、中觀則是以「緣起性空」的思想,直探無明的中心「我」的錯覺,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一切法皆不可得。

」隨立隨破,滅除苦因。

在修法上則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以斷苦緣。

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以「受而不愛」來斷緣起的鎖鏈。

這也是大小乘佛法最大的分別處,原因是「觸而不受」的修法容易落入冷漠,獨善自了漢的陷阱。

而「受而不愛」的修法對眾生則較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但相對也比較容易失控產生弊端。

            禪宗更是在吸收大乘般若中觀系及真常系的思想後,以「直指人心」直接指引行者人原本即有的清淨本心來滅苦因、斷苦緣。

其實所謂的清淨本心並不玄,它的本意是指人本來就具足無苦的心境,且是現量可經驗的。

苦是因錯誤的知見污染所引發。

而「直指人心」的修行要領,則因禪宗派別風格的不同而有各種風貌,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道不用修,但莫污染」、「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即心即佛」、「立處皆真」……等,乃至「開口即錯,動念即乖」、「歇即菩提」。

方式說法雖然不同,但都是要行者認明人原本就有無苦的心境,然後任運、隨緣的工作生活,過單純五蘊的生命。

因五蘊本即無苦,是五取蘊才會苦,所謂「本來面目」、「本地風光」也只是此事的表達而已,並沒有什麼玄妙之處,而修法的要領皆是道不屬修,莫污染即可。

是既破無明又斷苦緣的法門。

            淨土法門是佛教最奇特的法門,表面上與原始佛法的理性經驗相違,完全以信心救度來實現佛教的根本目的「滅苦」。

讓很多學者誤認為淨土教是太陽神信仰附庸佛教的轉化,是別有法源的外道。

然而從信仰彌陀救度實際上的體驗來看,淨土法門在斷苦緣是非常簡捷有效的。

凡夫在不明教理、貪瞋痴具足的情況下,信仰彌陀救度,單憑稱名念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對凡夫而言是一種救贖,雖貪瞋痴具足,但稱名即得往生,對娑婆世界雖貪愛執取,卻在信仰中得救度,而生願生極樂淨土之心,自身雖無知,但卻是在實踐佛陀所說「捨離,心不顧念、縛著,愛則滅,愛滅則取滅……,乃至純大苦聚滅」,就是以「愛而不取」來斷苦緣。

一樣可斷緣起的苦鏈,靠的非是自力的滅苦因斷苦緣,而是阿彌陀佛他力救度的信仰,是立基於「阿含」的淨土法門。

            一般而言「觸、受、愛、取、有」緣生苦的速度非常快,凡夫是無能截斷!所以修原始佛法「觸而不受」需要的是隨時保持正念正知,才有辦法在觸覺時,不加入「我、我所有」而生受的反應,只是單純的觸。

所以需要修四念處,以隨順覺、隨順觀,知味、患、離,斷欲貪心解脫,就能自知自証不受後有。

            同樣,修大乘佛法「受而不愛」,雖較能深入眾生的七情六慾中,行六度萬行的菩薩道,但需具足對一切法了不可得、諸法空相如夢幻泡影的甚深般若智慧。

否則是無法受而不愛的,這當然也有它相對的難處。

然而若無法成就般若慧,修行或度眾則僅是空談而已,所以流弊也較多。

            修禪宗的最大優點是「直指人心」,但缺點也是在「直指人心」,因為這是需要明眼善知識的指引,所謂「以心印心」。

而問題是若指引者是以盲引盲或自由心証,那就「笑話」叢生,誤人慧命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對「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淨土行者而言,貪瞋痴具足,憑什麼能「愛而不取」斷苦緣?最主要是依憑對阿彌陀佛必然救度且定能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而生起真實的願生心。

有真實願生心則對娑婆世界自然能有雖愛但不執取的心境,因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皈依處。

準此,現世雖無能破無明,但一樣能斷苦緣,脫離苦的輪迴。

所以信仰淨土法門彌陀的救度是暗合妙道!何況無明雖是苦鏈輪迴的主因,但無明本身不會使人苦,是愛結束縛的執取才會緣生苦。

              安平 2012、12、02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蘇安平 安平的部落格 蘇安平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實修內容此分類下一篇:談出離心 上一篇:安平造句(八) 下一篇:安平造句(九)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活動快報 Dr.Cin... 7天紋路明顯淡化,3天肌膚瞬間緊緻!揮別「乾燥」...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禪修法門(5)念佛法門(20)回首來時路(2)修行日誌(11)修行的基本觀念(34)安平造句(56)安平念佛隨筆(37)實修內容(44)未分類資料夾(1)未分類文章(6)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十一月(2) 2021十月(3) 2021九月(5) 2021八月(1) 2021七月(3) 2021六月(6) 2021五月(6) 2021四月(3) 2021三月(6) 2021二月(1) 2021一月(2) 2020十二月(2) 2020十一月(7) 2020十月(1) 2020九月(1) 2020八月(6) 2020七月(1) 2020六月(1) 2020五月(2) 2020四月(1) 2020二月(1) 2019十二月(1) 2019十一月(5) 2019十月(2) 2019九月(8) 2019七月(2) 2019五月(4) 2019四月(3) 2019三月(2) 2019二月(2) 2019一月(1) 2018十二月(3) 2018十一月(2) 2018十月(1) 2018九月(2) 2018八月(2) 2018七月(2) 2018六月(3) 2018五月(13) 2018四月(1) 2018一月(4) 2017十二月(2) 2017十一月(1) 2017十月(1) 2017七月(1) 2017六月(1) 2017一月(1) 2016十二月(1) 2016十月(1) 2016六月(1) 2016四月(1) 2015十一月(1) 2015十月(2) 2015七月(1) 2015一月(1) 2014六月(1) 2014五月(2) 2014四月(3) 2014三月(1) 2014二月(1) 2014一月(1) 2013十二月(2) 2013十一月(2) 2013十月(3) 2013九月(3) 2013八月(2) 2013七月(2) 2013六月(4) 2013五月(6) 2013四月(3) 2013三月(4) 2013二月(2) 2013一月(5) 2012十二月(6) 2012十一月(13) 2012十月(10)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