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五戒十善 - 認識佛陀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五戒十善沒有做好,人天資格都沒有,他還能成菩薩嗎?還能成聲聞、緣覺嗎?不可能的事情。

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層樓,菩薩是最高一層,沒有下面 ... 首頁 |淨宗簡介 |淨土法門 淨土風範 |認識佛陀教育 |佛法教學藝術 |學佛入門 |中華德育 |因果教育 |English 第十講五戒十善 資源出處:佛學十四講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第十講勸我們修學,從哪裡下手?「五戒十善」。

這是佛法修學的根本法,無論是三乘或者是二乘,必須以五戒十善做基礎。

如果五戒十善沒有做好,人天資格都沒有,他還能成菩薩嗎?還能成聲聞、緣覺嗎?不可能的事情。

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層樓,菩薩是最高一層,沒有下面四層怎麼會有最高一層?所以我們要重視五戒十善,想學佛,想成佛、成菩薩,一定要認真修五戒十善。

甲、五戒   「五戒」:可以取得人道的資格,就是我們一般講人格,做人的資格,在六道裡取得人道的條件。

  戒有五條:「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這是配合中國固有文化而說。

中國的社會是倫常的社會,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所看不到的。

倫是五倫,五倫是講我們社會的組織,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由一個家庭到社會國家,是五倫組織。

五倫組織關係非常的親密,所謂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在社會結構上來說非常的完美,這是西方社會所沒有的。

維繫五倫社會的道統就是五常八德,特別是五常,這是道德的基礎;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條是中國人基本的道德觀念,人人都必須遵守。

每一個人從小就要接受這個道德教育,所以一般人一生在社會上所作所為,有這個道德規範著,不至於越軌太大。

我們民族在這個世界幾千年來能夠長治久安,一直到今天還沒有被淘汰、沒有滅亡,就是靠這個倫常的道統維繫著。

可是中國人現在是禮丟掉了,法也不遵守,天下大亂!所以我們現在比起西方人差遠了,遠不如西方人。

我們自己應當要覺悟、要負責,把中國固有文化復興起來。

  「不殺生」:跟儒家所講的「仁」意思相同。

仁是會意字,是兩個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的意思。

一切眾生,尤其是指有情的眾生(動物),沒有不愛惜自己生命的,沒有一個動物甘心情願被人殺,被殺是沒有抵抗的能力,可是這種怨恨之心不會消失。

殺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殺的眾生懷恨在心,念念要報復,這就是佛家所謂欠錢的要還債,欠命的要償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為什麼?兩方面都迷。

被殺的眾生不會想到,過去世我曾經殺他,這是一報還一報;就這樣算了,那這個事就完了,就沒事;若還要殺他報復是迷,這是沒有做還債想。

你殺我,我將來有機會再殺你、再報復,報復一次比一次要慘烈。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事情,佛告訴我們,殺生招感世間刀兵的劫難。

佛法教我們不殺生,不但是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同時更是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

慈悲心是性德,真心裡面本來就是慈悲的,養自己的慈悲心。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從不殺生上來培養,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條戒律有這麼大的功德。

殺生業障非常重,障礙明心見性,障礙我們得一心不亂。

因為一個好殺的人,瞋恨心必定重,瞋恨心重的人,念佛怎麼會得一心?修禪怎麼會得禪定?所以佛法把不殺生列為一切戒條裡第一條戒,是有道理的。

  「不偷盜」:不偷盜就是「義」,義是義務,不講求報酬。

對一切眾生貢獻是盡義務,不需要報酬,這是義;不偷盜接近義。

「不與取」就是偷盜;不與取是別人沒有同意、沒有答應,你就取來,這就犯偷盜。

這一條戒也是很不容易受持,我們沒有得到別人同意,隨便把別人東西移動,都是偷盜;不一定說據為己有才是偷盜,佛經裡定義不是如此。

我的書放在桌子上,你沒有得到我同意,故意把我的書拿到另外一邊,讓我找不到,就算偷盜。

而且戒律訂得非常微細,就是一草一物、一針一線,再微小的東西都不可以偷盜。

這一條戒是幫助我們修學清淨的布施,幫助我們放下身心世界,使我們恢復自性清淨心。

  「不邪淫」:這一條相當於儒家講的「禮」。

不邪淫是指在家人,不是指出家。

人天法是講不邪淫,出世間法是講不淫欲,這一點有大的差別。

「不妄語」:不欺騙他人,這也是根本大戒。

「不飲酒」:這一條戒是屬於遮戒。

前面四條是性戒,不管你有沒有受戒,犯了都有罪。

遮戒是防止、是預防,它本身沒有罪。

譬如喝酒,本身不是罪,但是酒醉之後會做出殺盜淫妄;由此可知,佛制訂不飲酒,是防止前面這四條戒。

過分的酗酒必定誤事,社會上許多犯罪與酒幾乎都是關聯的。

  「開遮持犯」,「遮」是禁止,就是這五條戒決定不能犯。

「開」是有開緣,像我前面跟諸位說的殺生,是開緣。

在什麼情形戒可以開?利益眾生的時候。

特別是在救度一切眾生時,眾生有急難,這時候可以開戒。

開戒決定不是為便利自己,而是為利益眾生;如果不是為了救度眾生,而救度眾生又不是非不得已時,都不算開緣。

要看戒本,才能真正明瞭每一條戒的戒體、戒相、戒行,以及開遮持犯如何修學,這才談得上受戒。

持戒守法一定要懂得戒律的意義,又要記得戒條的條文,還要理解這一條戒的精神,然後才能夠如法的修學。

「持」是受持,「犯」是破戒。

開緣裡面,開戒是持戒,並沒有犯戒。

佛告訴我們,五戒是「人乘之因」,一生能夠依教奉行,必定能夠保住人身,來生還是人身,不會墮三惡道。

乙、十善   這一段是講「天乘之因」。

生天,天人要修「十善業」。

他的德行標準比我們高,我們守五條,他有十條,這十條也就是五戒的擴展。

  「身三」:身有三條戒。

「不殺」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是五戒的前面三條。

「約身如繩,身業清淨」:約是約束,繩是繩墨,從前木匠用來打直線;約束自己身,像繩子一樣拉得很直。

約束自己,身業清淨。

  「口四」:口業有四種,這是從不妄語裡開出來的。

第一、「不妄語」:不說假話。

第二、「不惡口」:不說粗魯的話。

第三、「不兩舌」不挑撥是非。

第四、「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話說得非常好聽,可是用意不善,都是欺騙人、誘惑人、迷惑人。

譬如近代有一些電影、電視、歌舞、小說,許許多多都是綺語,對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影響;造作罪業,不曉得罪業深重,還認為那是高度的藝術。

佛制戒律,教我們「守口如瓶,口業清淨」。

特別是要修出世間法的,縱然對眾生沒有害處,也都是些戲論,為什麼不多念幾聲佛號?你要寫一部小說,為什麼不寫一千萬聲佛號?天天一張一張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寫上幾十萬字,你會成佛,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多大!眾生迷惑顛倒,沒有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真正明白,才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比念佛更好的,為什麼不多念佛!   「意三」:意業有三種,不貪、不瞋、不痴,這個範圍也非常廣大。

「不貪」:一切惡法不能貪,一切善法也不可以貪;因為貪惡法跟貪善法都是個貪心,只是把對象更換一下而已。

在人天乘裡,貪一些善法還沒有關係,因為他並不想出三界,所以貪心並沒有斷。

對一切惡法不貪,心就清淨。

「不瞋」:欲界天人還有瞋,貪瞋痴都有;色界跟無色界天人沒有瞋,貪跟痴沒斷,但是瞋恚心已經伏住,種子雖然沒斷,它不起現行,所以色界跟無色界天人不會發脾氣,沒有瞋恚。

如果有瞋恚心,不能得定。

「不痴」:不愚痴。

對於一切境界不明事理、不辨真妄,這是愚痴。

「防意如城,意業清淨」:從前城牆築得很高、很厚,防守盜賊,我們防意就要像守護城池一樣,要謹慎,不可以放逸,不可以大意,求得意業清淨。

  天人的三業比我們人間清淨,道德水準比我們高。

這十條是生天的基本條件,不能缺少。

如果是只修十善,最高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單有十善還不行,還要加修禪定,叫未到定。

欲界上面四層天,也要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若世間根本禪定成就,就生到色界天。

丙、應辨   第一條是講因果。

「因,有真偽純雜大小轉變」:因,有真有假、有純有雜、有大有小,所以它會轉變。

這個轉變,譬如真的會變成假的,假的會變成真的,因此果報千差萬別。

因是這麼複雜,所以果—依報、正報,千差萬別。

為什麼要辨別這個?譬如我們現在都是人,這樣說起來我們過去生中一定修五戒,現在我們得人身。

雖然得人身,每一個人正報不一樣,面貌不一樣,身體健康不一樣,聰明智慧不一樣,生活環境差異更大,這是什麼原因?真偽純雜大小轉變,非常的複雜,這是應當要知道的。

  第二條講「有漏」、「無漏」。

有漏,這裡面帶著煩惱、習氣,漏是煩惱的代名詞。

有漏為「世間功德」,無漏為「出世間功德」。

有漏是「著相求福」,所求的是福報,在修學時著相。

這個福報能不能得到?能得到。

「離相去障」:高明的人離相,他不求福,他求的是去障,去障就明心見性;那是真正的功德,是真實的功德,這是覺悟的人。

真正聰明人,修學跟普通人不一樣,一般普通人多半是求人天福報。

佛在經典裡面為我們講許多道理、許多方法,連無上正等正覺都可以獲得,都能夠證得,何況人天福報?這些是小事,只要肯修學,非常容易就能夠獲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