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自私是你的本性,奉獻也不應被遺忘 - 趣關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另一方面,倫理利已主義者主張,即使一個人可能為他人的利益所行動,他也應該只做他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種道德生活就是不斷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 ... 首頁> 歷史> 利己主義:自私是你的本性,奉獻也不應被遺忘利己主義:自私是你的本性,奉獻也不應被遺忘由 灰度文化 發表于 歷史2018-07-26合理利己主義是什麼大家好,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聊“利己”。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接受一種道德教育,那就是要大公無私。

要求我們不應該有自私的雜念。

或許有人的會覺得這樣的說法有點誇張,那麼小編就用一點溫和的說法,即使我們不總是把別人的想法、利益、觀點放在第一位,至少在大多數時候也要考慮他人的利益。

但是,根據某種觀點,一個人為了除自己之外的別人的利益而做出犧牲,是絕對不可能的。

對於這種觀點,我們叫它“利己主義”。

在知識理論甚至日常生活中,利已主義的主張者是得不到好話的。

他們的常常別人認為是自私自利、冷酷無情、高傲卻又貪婪。

人們認為,利已主義者的內在情感和外部行為都是與我們熟知的道德要求不符的,因為你從他們所信奉的理論、道理上來看他們是隻在乎自己,別人的想法和利益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但是,在哲學的範圍上,倫理學中,利已主義的主張者堅持認為他們的學說或者想法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也為不少人承認。

利已主義可以分為兩大型別:心理的和倫理的利已主義。

心理利已主義是一種描述性的理論。

它描繪了一種人性中根本的東西:人類每個個體在行為的動機上必然是自私自利的,他們總是、並且、不可改變地被自我利益所驅動。

心理利已的主張者認為,他們的理論只是純粹描述一個關於人性的事實。

而真正的倫理是告訴別人該如何。

倫理利已是一種關於“應該”的主張,它為人們的生活考慮、行動行為提供理論,在人們的行為提供指導。

心理利己的主張用描述事實的做法去描述人的本質。

而倫理利己則是提供說人應該去如何更正確的生活以及行動。

我把利已主義理論看做是對倫理學的一個威脅,這一點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解釋。

實際上,倫理利已主義就現實來看就是一種倫理理論。

倫理利己的主張者跟隨它的思想,認為它才是唯一正確的道德理論。

但是,我們仔細的去想這兩種理論,我們可以得出:這兩類利己都對我們想要的或者是理想的道德構成了挑戰。

一方面,如果心理利己是對的,那麼人們就註定不可能有利他的動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的直接的行動理由中,必定不包含對他人利益的考慮。

另一方面,倫理利已主義者主張,即使一個人可能為他人的利益所行動,他也應該只做他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種道德生活就是不斷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生活。

在處理利已主義和常識道德之間的衝突時,更有一些利己主義者論證說,日常道德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表面的或膚淺的,正確而深刻的道德真理在利已主義一方。

心理利已主義者說,每個人都在做追求最大的自我利益的事情,倫理利已主義者說,每個人都應該這麼做。

可見,要理解和評價利己主義,搞清楚自我利益是個關鍵步驟。

什麼是自我利益?從字面上看,“自我利益”是由“自我”(self)和“利益”(interest)兩個方面。

“自我”是做範圍上的界定,是相對他者而言的。

狹義的自我”就是思考者或者行動者自己本人,利已主義所說的自我利益在本原上指的就是狹義的自我利益;這樣,自己的親人,熟悉的朋友,合作的隊友,自己所在的集體某都不在“自我”範圍之內。

但是,許多人認為,我們應該將重要的他人納人自己的存在之中。

在一些文學作品、宣傳品以及日常說教中,我們經常聽到關於“小我”和“大我”之類的說法。

一旦擴充性地理解自私或自我利益,那麼先前狹義個人利益和重要他人的利益就被合併到一個廣義的個人利益之中,當這個廣義的個人利益內部存在衝突時,犧牲其中的某部分以換取總體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可理解的。

不過,這樣一來,利已主義理論就會有一定程度的“利他”。

一旦這樣的做法被承認,我們就認為“利己主義”不再是真正的“利己”。

在廣義“自我”的意義上,我們常指責一位腐敗官員冒著仕途上的風險為自己的子女撈取好處是自私的和利已主義的,但我們為什麼不在同樣的意義上描述一位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學的母親呢?無論如何,利己主義的基石就是自我利益,因為許多利己主義者都認為:再廣義的自我利益也是自我利益。

利益才是價值上的落腳點,它泛指各種各樣的好處。

利已主義者,還有一般的價值論者,對利益有不同的見解。

有些利己主義者會追求享樂,這樣的叫做心理享樂主義。

心理享樂主義可以用這樣一個論題來表達:普遍人性使得每個人只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當面臨多個行為選項時,他們將總是選擇他們認為(快樂量減去痛苦量之後)能帶來最大淨快樂的選項。

這樣,享樂的利已主義者把自己的快樂當做自我利益,認為一個人自己的快樂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東西。

當然,並非所有的利已主義者都是純粹享樂主義者也有其他本身並非是快樂但值得追求的東西,只要這些東西也給自己帶來快樂:有些利已主義者在尋求快樂之外,還看重權力、名譽和財富,追求這些也就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更有利己主義者論證說,知識、美德或者優良的品格以及自我完善都是內在的價值或者善,它們像快樂財富和權力一樣,都是個人的自我利益的一部分。

從價值論上看,日常道德所譴責的利己主義實際上是一個成員豐富的大家族,因為不同的利已主義理論採納不同的自我利益觀。

在倫理學中,“自我利益”常常是概稱性的、統合性的,大致而言,它指的是一個人的幸福(happiness)或福祉(well-being)。

在這樣的條件下,自我利益便就不是一時的快樂或者慾望,也就避免了被人們“嫌棄”享樂主義。

“利己”不一定是不擇手段的為自己利益而行動,但是“倫理”上的要求也不是要我們放棄自己,僅僅為了實現這個“倫理”。

謝謝大家閱讀。

我們下期再見。

TAG:利已利益自我利己主義倫理上一篇:<>相關文章換個角度解讀朱元璋的成功假如把他放在三國,能統一天下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克隆羊多莉:人類克隆技術里程碑式的代表,可“下場”你知道嗎?都是野心勃勃,為什麼這些女人就特別遭人厭?lOpinion搜索推薦文章科一考完後幾年之內要考完科四?答案很簡單:3年!鬥破:蕭炎與薰兒之間乃是日久生情,那麼他與美杜莎的關係是什麼長期用玫瑰花泡水喝的女人,身體會怎麼樣?男人能喝嗎?答案來了季前賽更新後,新版傑斯帶艾黎準沒錯?難怪女人會扔了大褲衩,今年夏天流行這條“藏肉褲”,顯瘦又時髦顶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