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煉才能獲得感應?揭祕道教修行中的六種神通!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更重要的是,在道家的法門裏,六神通的獲取並非只有一條路線,比如術道可得六神通,內丹修煉可得六神通,踏罡步斗可得六神通,餐霞飲露可得六神通,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如何修煉才能獲得感應?揭祕道教修行中的六種神通! 2020-12-06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衆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衆號。

經云:「志心皈命禮,無上經寶,當願衆生,深明經藏,神通莫測。

」神通一詞,本來是形容通神的本領,後來引申爲一些外顯的法術。

但神通畢竟只是修道過程當中的副產品,必須要有智慧作爲前提條件,才能變化莫測,否則容易落入邪道、魔道。

一、獲取神通的法門開發神通的法門,根據《性命圭旨》貞集《移神內院端拱真心》記載:坐到靜時,陡然心光發現,內則洞見肺腑,外則自見鬚眉,智勇踴躍,日賦萬言,說妙談玄,無窮無極,此是心境通也。

不出廬舍,預知未來事情,身處室中,又能隔牆見物,此是神境通也。

正坐之間,霎時迷悶,混沌不分,少頃心竅豁然大開,地理山河,猶如掌上觀紋,此是天眼通也。

能聞十方之音,如耳邊音,能憶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

或晝或夜,入於大定,上見天堂,下見地獄,觀透無數劫來,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

神通變化,出入自如,洞鑒十方衆生,知他心內隱微之事,他雖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雖意念未萌,了了先覺,此是他心通也。

總的來說,如果從丹道入手,便當以安靜虛無爲旨,行三光陸沉之功,耳目口皆收攝於虛無玄關一竅之中。

雖是起手功夫,但練之得法,便已能使我心通靈而產生諸如預測、心靈感應等特異功能。

若沒產生以上功能,要麼不得真訣;要麼得訣而悟性太差,不能悟透一源之旨。

丹經曰:只要築基功成、煉己功深,大定之中,先天一氣自虛無中而來。

此陽乃先天之至陽,謂之一陽生,謂之真鉛初顯,謂之真陽火,謂之鉛遇癸生。

但此至陽之氣,切不可輕易混過。

此乃道氣,而非我身中之真氣。

我之真氣乃子氣,先天一氣爲母氣。

先天初露,則神光發顯,自然會有意念開鎖、意念致動、意氣斷物、突破空間障礙等證驗。

所謂:「神光發顯,自然能隔牆見物,預知前世。

」這就是先天一氣的證驗,得此一氣,必開神通。

薛道光曰:「丹法七十二品,欲學天仙,公衆號嗣漢天師府,唯金丹至道而已。

此蓋無中生有,天地未判之前,煉混元真一之氣,非後天地生五金八石、硃砂、水銀、黑鉛、白錫、黃丹、雄黃、雌黃、硫黃、砒粉、秋石、草木、灰霜、雪冰滓質煮伏之類,及自身津精氣血液,有中生有等物也。

唯真一之氣,聖人以法追攝,於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如黍米,號曰金丹,又曰真鉛,又曰陽丹,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水,又曰水虎,又曰太乙含真氣。

人的餌之,立躋聖位。

此乃無上九極上品天仙之妙道,世人罕得而遇也。

」得此金丹大藥,必然天光發現而具神通,人得餌之,立躋聖位,豈虛言哉!正所謂:「神光發顯,自然能隔牆見物,預知前世矣。

」若未現神通,說明未得真藥;若得真藥,必躋聖位證得神通。

二、六種神通的功能另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記載,所謂「六通」,即爲:一、目通:能徹視洞達,坐見十方,天上地下,無有障蔽,六合內外,鬼神人物,幽顯大小,莫不瞭然分明,如視掌中。

二、耳通:能洞聽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一切音聲,元不悉聞。

人天禽獸,喧飛蠢動,一切衆聲聞悉,曉了分明。

三、鼻通:曉百和寶香,分辨氣數濃薄差失、纖毫必記,四方上下,異域絕境,香臭之氣,聞如面前。

四、舌通:萬品衆物,合爲一食,經舌悉知種類,分別其味。

五、身通:能飛行上下,履冰涉水,經山觸石,無望懾礙,分形散體,干變萬化,形長充於八極,短入於毫微。

六、心通:神通變化,出入自如,洞鑒十方衆生,知他心內隱微之事,他雖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雖意念未萌,了了先覺。

道家的法門是逆乾坤,奪造化,後天反先天,煉己,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三還九轉漏盡成。

更重要的是,在道家的法門裏,六神通的獲取並非只有一條路線,比如術道可得六神通,內丹修煉可得六神通,踏罡步斗可得六神通,餐霞飲露可得六神通,念經敬神可得六神通,如此等等。

但神通畢竟不是終極之法,神通只是修道過程當中的副產品。

三、神通只是修道的副產品道教對於神通並不推崇,《玄門日誦晚課經三皈依》云:「志心皈命禮,無上經寶,當願衆生,深明經藏,神通莫測。

」神通必須要有智慧作爲前提條件,才能變化莫測,否則容易落入邪道、魔道。

老君爺在世一生不顯神通,至今玄門當中誰人不敬?神通是有,但這比不上智慧,比不上你的人格本身。

倘若想以神通求財,敢問一句,當世之上,哪些大老闆有神通了?所以古人有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道教修行的終極追求,乃是得道的智慧。

道生一二三,三生萬物,因此,得道的智慧,其用途也是無限的,這樣一種用途無限的智慧,再對比六神通,諸如天耳通,不過就是聽得遠,除此之外,便更無用處。

可以說,神通的用處,與大道相比,實在是螢蟲之光與日月爭輝。

得到的基礎是智慧,智慧和知識不同。

知識就是,你知道自己手機按哪裏可以開機關機,這是知識;智慧,是人對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的把握和領會,得道多少,就看智慧有多少,智慧有多少,就看對於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的把握和領會有多少。

所以,智慧的用途是很廣的,而這個實踐智慧的過程,就是道的體現。

綜上所述。

修行的確可以讓人開神通,但神通只是修道的副產品,不是目標。

倘若修行的目標是追求神通,這就好比去買手機,手機幾千塊錢,附贈一個十幾塊錢的手機套,結果你付錢之後,只是拿走手機套,卻把手機扔掉。

不管是入世法還是出世法,都沒有不勞而獲的。

道教是務實的宗教,要用「修行」這一手段,將命運進行改造。

道教有種種的法門,適合於各種根性的衆生。

衆生依之修持,必能成就大道。

相關焦點 道教說的「神通」是什麼意思?道家基礎詞彙,修道之人應該知道 「神通」一詞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指的就是通過神靈來感應溝通,在道教,「神通」即一種通靈的本領,後來又被引申成一些道家道教認爲道士在修煉神通時,需要靠堅定的心性以及大智慧,否則便很容易墮入魔道。

道教並不推崇神通,道家看中的是「形神統一」,「天人合一」,精神要與身體同修,因此,道教認爲那些專修神通之人是術士,又將偏離大道專修神通的方式稱爲旁門。

修行可以開神通?的確可以,但神通只是修道的副產品 在道家的法門裏,六神通的獲取並非只有一條路線,比如術道可得六神通,內丹修煉可得六神通,踏罡步斗可得六神通,餐霞飲露可得六神通,念經敬神可得六神通,如此等等。

但神通畢竟不是終極之法,神通只是修道過程當中的副產品。

仙緣弟子必修:如何修行獲得感應及修行方向 仙緣弟子必修:如何修行獲得感應及修行方向昨天我們講了認知這件事,我儘可能的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每個話題用一篇文章概括,如有不懂或有爭議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或私信問我。

接下來咱們書接正題,當你發現你有了緣分並且對緣分這件事有了一定的正確認知之後,你要做的就是開始你的修行了,其實修行這件事的開始很重要,你的開始,決定了你的方向,方向錯了,再怎麼修,在我看來都是徒然。

首先我們先說說,在知道自己帶緣分之後,該要如何修行,如何獲得感應。

修行沒有修到感應神通或修出神通,是修行不夠精進還是沒有上路? 、定、慧三種功德圓滿,才能讓我們到達目的地。

比如說神通,它就是路途的風景。

我們持戒、修定以後可能會出現神通這樣的一個功德,但有些人也不會出現。

所以修行如果只是把修神通當做他的目的地的話,這種人就很可惜,他忘了回家的路,而是在路途的風景當中住下來了,而迷失了回家的路,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地。

我們要明白,神通是副產品。

師父說修行過程當中,不要執着神通感應!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弟子:學佛人不應求感應求神通,應老老實實念佛,明理念佛。

宣化上人曾開示說過「魔來魔斬,佛來佛斬」,是不是讓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何種境界都要如如不動,哪怕在境界中見到佛菩薩也不能生歡喜心,不然就會被歡喜魔趁機而入? 修行這些事|道教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本文摘自上海欽賜仰殿道觀公衆號,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轉載旨爲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衆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有很多居士弟子皈依後,也只是多了一個皈依的證書,並不知道在家應該如何修行?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禪林釋疑;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說:師父啊,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要如何修行,佛菩薩才會來幫助我啊。

禪林便問他說:你知道修行的真義是什麼嗎?他搖了搖頭,然後又說:修行就是神通,佛菩薩會保護我們。

神通或者諸佛菩薩的保護取決於我們修行。

這就是源頭,修行就是這個根源。

這就是答案。

如何修行呢?答案也非常的明顯,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爲。

我們一切的造作起於我們的心念,那麼這個修行就是修我們的心性行爲。

從內而徹底地導正我們的一切行爲。

從裏面到外面,完整的修正。

爲什麼叫修正呢?因爲我們一直以來都被欲望所蒙蔽,被欲望策使爲奴。

佛法開示:什麼是修行,如何具神通,如何理解修行的意義 禪林釋疑;有一天來了一個年輕人,他說:師父啊,請你幫我指點一下,我要如何修行,佛菩薩才會來幫助我啊。

禪林便問他說:你知道修行的真義是什麼嗎?他搖了搖頭,然後又說:修行就是神通,佛菩薩會保護我們。

禪林吿訴他說:是的,就是如此了,所以你明白了吧。

他當時又疑惑了。

高人揭祕:道教修行的六種方法,你到底適合修哪種道? 三豐真人天口篇有云:「玄學以功德爲體,金丹爲用,而後可以成仙」所謂修行第一步變要明自身之根骨,如何去修行,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修道方法,也才方入了正道,道有三千,總可以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若只知盲目跟風,恐一生不可得正道! 「天神地人鬼」道教五仙在典籍中如何定義的,修煉之法是什麼? 文/曉夢閣主在道教里有五種仙在民間流傳着,分別按照「天、神、地、人、鬼」依次排開,以天仙爲最高級,鬼仙最低。

具體是如何區分?如何定義?以及五種仙是如何修煉的呢?人仙人仙是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爲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

簡單說,就是活得很久的人,比一般人更長壽!《仙劍一》中的石長老就屬於人仙,又叫人瑞。

道教:居家如何修行,修行應習誦哪些經書? 居家修行,常因爲工作、生活不能像出家人一樣習誦道教諸多經典,作爲初入道門的後學,居家修行適合誦習哪些經書呢?又該如何習誦經書呢?在回答之前,在這兒說明一下我在文中所說「習誦經書」的意思是什麼。

雖然有些道友能夠從字面理解,但爲了兼顧全面,特在此解釋一下。

所謂「習誦經書」是指學習、誦讀道家經典的意思。

佛家所說的六神通究竟指什麼?如何正確地理解? 佛學中有很多智慧對現代人的心靈教育有着借鑑意義。

它可以有效地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學習、處事與爲人,對於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對於強調人的環保意識都有着積極的影響。

而衆多佛學智慧中,關於六神通的智慧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下。

一般來說,人們學佛修道的出發點各有不同。

關於神通的修煉架構 現代修行對神通最廣泛的理解是:它會隨着修行的漸深而發顯,修行人也無需多加注意,把它當作過路風景既好。

後來者卻不懂其意,看前輩被火燙傷了就避而不用,以訛傳訛說「神通,不要留意」甚至「神通,不要想着去修煉」。

什麼是神通? 但有功夫的修行人能夠把握自己的生命去向,凡夫卻不能自主。

問:學佛的人常常說跟佛菩薩有感應,感應是什麼?答:每個人心底深處都有佛性,即本具的自在光明,當通過修行破除了一分障礙,光明便顯現一分。

這種內心光明的啓發,以佛菩薩的形象而顯現出來,就是所謂「感應」。

問:有人能預感親人的逝去或危難,這是爲什麼?答:親人之間業緣密切,用心很深,便能互相感應。

虔誠持誦天尊聖號,道教修行的方便法門!(附修煉法訣)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爲道教只有符水、金丹等修行法門,無明師則不度。

要是這輩子都沒能遇到一位明師,估計這輩子都甭想修道了。

其實,道教有一種方便法門,念一聲天尊聖號,即是修行。

如此一來,方便了更多人走上玄門修真之路。

虔誠誦念神靈的聖號,千餘年來,一直是道教最普遍的一種修持方法。

佛有六神通,道有五級仙,如何識別「天地人神鬼」五仙 文/曉夢閣主佛家有六大神通分別是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和漏盡通。

而道門有五個等級的神仙,道教鍾呂內丹修行中提出神仙有五級: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

那如何分辨這五種神仙呢?天仙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學道修行中的六種歧途,你知道嗎? 一些學道的人變得懶散,對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做,且不知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而道祖之教導,是「和光同塵」,在生活中修行。

這樣對現實生計懶散的人不在少數,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現實。

這也是歧路。

看看古書,王十八做僕人,修成大道,陳泥丸是個匠人,也修成大道,而石泰早先做大夫,後來做裁縫,同樣成了一代祖師。

揭祕生活中的神奇因果:讀佛經的真實感應 只有五年前開始看《金剛經》時,每次皆有非常清涼的感受透過全身,直貫頭頂。

那期間只要一看《金剛經》就是如此,讀其他任何書都沒有這種感受。

再不久,兩次看完經書後,出現非同尋常的神異感應(由於太過神異,曾說出來誰也不信,甚至還有人出言不當,造下口業,所以這裏就不詳說了)。

這時,我才親身體會到佛經的非同尋常。

凡人如何獲得自然法力? 在宗教文化里,基督教把這種神力歸結爲上帝的大能,佛教將這種神力稱爲神通,道教從神力基礎演變出道法和道術。

假若道法真實存在,人如何才能獲得道法?宇宙萬物皆有兩個面,人也是這樣。

道法出自真我,是真心發出的感應力。

獲得道法的根本在於修心。

佛有六神通,道有五級仙,爲何鬼仙連鬼都不如,而人仙泄精就必死 有的人是爲了從宗教中獲得內心的寧靜,有的人是爲了對抗現世中的苦難,還有的人是爲了追求修煉成功後到達的那個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求得大道,修成正果。

那麼在修道學佛功成之後,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呢?在佛教中,不入輪迴、超越生死是最理想的修行結果,佛教徒們將其叫做證果,達到了這個境界的就能稱之爲聖人了。

聖人擁有六種神通,它們分別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漏盡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