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因此,兩者的文學路線發生了衝突。
1941年2月,《文藝臺灣》配合戰爭時期的新體制而 ... 黃得時認為,臺灣文學的傳統始於明鄭、歷經清朝,而後達於日治時期,充分展現出 ...
《臺灣文學》1941年(昭和16年)5月,張文環主導創辦的文學雜誌。
當臺灣重要的文學刊物《臺灣文藝》(1936年9月)與《臺灣新文學》(1937年6月)相繼停刊後,整個文壇呈現死寂停滯的狀態,直到1941年《臺灣文學》創刊,臺灣新文學的命脈才得以延續下去。
《臺灣文學》與《文藝臺灣》是戰爭期(1937-1945年)2份最具代表性的刊物;前者成員以臺灣作家居多,後者創刊於1940年1月,由日籍作家西川滿所領導,成員多為日籍作家。
張文環等臺灣作家,原為《文藝臺灣》成員,《文藝臺灣》的日籍作家與臺灣作家之所以可以合作,是基於「振興地方文化」之國策而結合,不過兩者的思考卻是南轅北轍。
日籍作家將地方文化視為豐富日本帝國文化的一角,樂於挖掘臺灣的文化之美,卻與人民的現實生活全然脫節。
臺灣作家則是藉由「振興地方文化」的國策,延續了臺灣新文學的批判傳統與寫實主義精神。
因此,兩者的文學路線發生了衝突。
1941年2月,《文藝臺灣》配合戰爭時期的新體制而改組,雜誌也愈發具有浪漫主義的耽美傾向,使得張文環等人心生不滿,遂離開了《文藝臺灣》,於同年5月組成啟文社,並發行《臺灣文學》,戰爭期間的兩條文學路線,至此宣告成形。
隨張文環退出《文藝臺灣》者,另有黃得時、王井泉、陳逸松、林博秋、簡國賢、呂泉生與若干日籍作家。
除了文藝美學的認定差異之外,國族認同也是雙方產生歧見的原因。
島田謹二在《文藝臺灣》提出了「外地文學」一詞,將臺灣文學視為外地文學,不過這樣的外地文學卻是不包含臺灣作家的,此舉不但可以看出日籍作家的傲慢,更可以看出他們急欲將臺灣文學整併進帝國版圖的意圖。
這種臺灣文學史觀,與《臺灣文學》上由黃得時所提出的臺灣文學史論述大相逕庭。
黃得時認為,臺灣文學的傳統始於明鄭、歷經清朝,而後達於日治時期,充分展現出臺灣文學與文化的自主性。
這兩種不同的文學觀與歷史觀,始終是這兩個文學陣營之間的衝突點,最明顯的例子便是1943年5月所展開的「糞寫實主義」論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行更嚴厲的思想控制。
於是,《文藝臺灣》一改之前的風格,極力將文學做為協力國策、謳歌聖戰的文宣工具,以展現作家對於帝國的忠誠。
《臺灣文學》則表現出虛與委蛇的態度,盡量在不違背國策的基礎上保有自我的思想空間。
這兩種面對國策的態度,導致了1943年5月所引發的糞寫實主義論戰。
西川滿陣營(《文藝臺灣》)一方面以「糞寫實主義」攻擊描寫臺灣人民生活黑暗面的臺灣作家,另一方面又以「非皇民」攻擊臺灣作家的作品缺乏「文學報國」的皇民意識,文藝美學與國族認同的兩點歧見,都在糞寫實主義論戰中爆發。
《臺灣文學》方面不得不作出回應,由張文環、吳新榮、楊逵等人相繼反駁、西川滿等人的攻擊,才使得事端並未擴大。
及至1944年1月後,《文藝臺灣》與《臺灣文學》於5月整併為《臺灣文藝》,由「臺灣文學奉公會」所刊行,可謂全然的政治文宣品了。
綜觀《臺灣文學》2年半的壽命中,共刊行11期,是臺灣作家在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據點。
撰稿者:趙勳達最後修訂日期:98年10月28日參考資料:1*王昭文。
1991。
〈日治末期臺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臺灣」、「臺灣文學」及「民俗臺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
碩士論文,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2*柳書琴。
1994。
〈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臺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
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3*柳書琴。
2001。
〈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以「福爾摩沙」系統作家為中心〉。
博士論文,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4*陳芳明。
2000。
〈臺灣新文學史(7):皇民化運動下的四○年代文學〉。
《聯合文學》,16(7):156-165。
5*陳芳明。
2000。
〈臺灣新文學史(8):殖民地傷痕及其終結〉。
《聯合文學》,16(11):120-134。
6葉石濤。
1990。
〈「文藝臺灣」與「臺灣文學」〉。
《臺灣文學的悲情》。
高雄:派色文化。
7葉石濤。
1987。
《臺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
8葉石濤。
1997。
《臺灣文學入門》。
文學臺灣叢刊」7。
高雄:春暉。
9垂水千惠。
2002。
〈「糞realism」論爭之背景:與「人民文庫」批判之關係為中心〉。
收於《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鄭炯明編。
高雄:春暉。
10橋本恭子。
2003。
〈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
碩士論文,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1趙勳達。
2005。
〈大東亞戰爭陰影下的「糞寫實主義」論爭:以西川滿與楊逵為中心〉。
楊逵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中:靜宜大學。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文學
因此,兩者的文學路線發生了衝突。1941年2月,《文藝臺灣》配合戰爭時期的新體制而 ... 黃得時認為,臺灣文學的傳統始於明鄭、歷經清朝,而後達於日治時期,充分展現出 ...
- 2台灣文學鄉土性的考察- 以日治時期作家作品為例
40有關「台灣鄉土文學運動」的過程,詳見拙著《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一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頁216~229。
- 3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
- 4日治時代的台灣(四):近代化影響下的文學、劇戲、歌謠與美術
◎台灣新文學的誕生日治時代初期,台灣的文學仍以傳統的漢文詩社為主,隨後由於教育日益普及,識字人口比例提高,提供了新文學創作的環境。作家初期以中文 ...
- 5日治時代臺灣通俗文學
本課程主要介紹日治時代臺灣通俗文學,此一領域在台灣文學研究中,屬於 ... 過去有關臺灣「笑話」的收集,在日治時期即曾對臺灣笑話進行收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