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年度最佳大學出列|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少子化下,國內大學整體表現呈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M型僵固化發展態勢,2022年《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結果出爐,帶你看見M型化右邊的贏家大學。

五大分榜 六大面向 特色化策略 關鍵指標 特色大學 少子化下,國內大學整體表現呈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M型僵固化發展態勢,2022年《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結果出爐,帶你看見M型化右邊的贏家大學。

五大分榜 綜合大學 人文法商 醫科 技職 私大 當前最稀缺的兩大人才顯學就屬「半導體」和「淨零碳排」,成大多年前就推動SDGs相關課程,並大力促成南部高科技業者的產學合作,布局方向正確,奪下綜合類亞軍;中山去年至今連拿四大國家級高教重點政策,社會聲望大漲,站上第五名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成功大學 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國立中山大學 6國立中央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成功大學 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國立中山大學 6國立中央大學 7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8長庚大學 9國立中興大學 10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1逢甲大學 1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13亞洲大學 14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15中原大學 16元智大學 17東海大學 18明志科技大學 19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20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人文社科大學前七名已連續三年排序相同,臺師大和政大奪下冠亞軍。

人文社科大學論文表現過往多半不如理工醫科大學,然而,隨著永續議題發燒,相關管理、社會、人文、地理等研究變熱門,過去長期關注於地方服務的靜宜、綠色永續的暨南,排名也因此明顯進步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國立政治大學 3淡江大學 4國立中正大學 5輔仁大學 6國立東華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國立政治大學 3淡江大學 4國立中正大學 5輔仁大學 6國立東華大學 7銘傳大學 8靜宜大學 9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10國立臺北大學 1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3實踐大學 14東吳大學 15中國文化大學 16國立高雄大學 17臺北市立大學 18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19南華大學 20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北醫近三年將人才培育方向,從傳統「醫事人才」轉為「生醫產業生態系人才」,結合科研、臨床與產業,成功孵育超過20家新創公司,站穩國內醫科類大學冠軍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高雄醫學大學 4慈濟大學 5中山醫學大學 6長庚科技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高雄醫學大學 4慈濟大學 5中山醫學大學 6長庚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明志科技大學在社會聲望、學術表現、財務體質表現傑出,突破「國立優於私立」傳統印象、站上第四名;文藻外語大學在國際化面向上表現優異,外籍教師比例高居全國第一,顯示只要鎖定特色,就能創造獨一無二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4明志科技大學 5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6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4明志科技大學 5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6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7朝陽科技大學 8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9長庚科技大學 10龍華科技大學 1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12南臺科技大學 13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14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5正修科技大學 16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16致理科技大學 18文藻外語大學 19弘光科技大學 20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私立大學前七名與去年相同,逢甲為前五名中唯一沒有醫學院的學校。

元智今年新入榜前十,是國內第一所開辦全英語教學,符合當前雙語國家趨勢,也是第一所獲得國家品質獎的大學,教學品質有目共睹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長庚大學 4逢甲大學 5高雄醫學大學 6亞洲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長庚大學 4逢甲大學 5高雄醫學大學 6亞洲大學 7淡江大學 8中原大學 9元智大學 10東海大學 11明志科技大學 12輔仁大學 13銘傳大學 14靜宜大學 15慈濟大學 16義守大學 16實踐大學 18中山醫學大學 19東吳大學 20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2022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五大分榜出列!少子化加劇M型化,大學拚差異殺出重圍 六大面向 社會聲望 學術成就 教學表現 國際化程度 產學合作 財務體質 「永續議題」從過往「呼籲號召」階段,逐步進入「實際作為」應用,今年指標除了觀察學術面的「SDGs相關論文數」,也加入了「SDGs相關專利數」,觀察一所大學能否把學術研究,轉化為真實解決環境或社會問題的落實方法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中山大學 3國立清華大學 4國立成功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國立中央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中山大學 3國立清華大學 4國立成功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國立中央大學 7臺北醫學大學 8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9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0國立中興大學 11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3元智大學 14明志科技大學 1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16國立政治大學 17長庚大學 18國立中正大學 19東海大學 20中原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學術研究必須接軌國際,今年特別調升「國際表現優異學者」的計分比重,將「專任教師獲獎/榮譽人數」依照獎項等級與屬性(「世界級」「國家級」「部會級」)給予不同權重,並加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獎」「總統科學獎」,凸顯從臺灣走向世界的頂尖學者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3國立清華大學 4國立成功大學 5中國醫藥大學 6長庚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3國立清華大學 4國立成功大學 5中國醫藥大學 6長庚大學 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臺北醫學大學 9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0國立中山大學 11國立中央大學 12國立中興大學 13高雄醫學大學 14亞洲大學 15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6國立政治大學 17國立中正大學 18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19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20中原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疫情帶動線上學習普及,當學習管道不再只侷限於課堂與老師,學校能否提供更多「數量」及「廣度」的學習資源,就是重點。

《遠見》特別針對「學校圖書、非書資料及現期書報總數」及「近三年學校購買圖書資料費及其每生平均金額」,觀察學校能否提供足夠的學生自主學習資源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臺灣大學 2臺北醫學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高雄醫學大學 6中國醫藥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臺北醫學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高雄醫學大學 6中國醫藥大學 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9國立中山大學 10國立中央大學 11國立中興大學 12長庚大學 13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4長庚科技大學 1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6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7逢甲大學 18國立政治大學 19亞洲大學 20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過去大學對於推動國際化,多半關注「把學生送出國」,然而政府力推的「雙語國家」政策,強調的是「學生在國內也能有效提升英語能力」。

因此,學校能否在校內營造良好的「說英語環境」就成為重點,除了是否有足夠的課程外,「國際學生數比」「國際教師數比」也都是英語學習場景能否營造成功的重要觀察點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清華大學 3淡江大學 4國立中山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逢甲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清華大學 3淡江大學 4國立中山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逢甲大學 7國立成功大學 8國立政治大學 9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0中國醫藥大學 11文藻外語大學 12臺北醫學大學 13國立中央大學 14銘傳大學 15亞洲大學 16靜宜大學 17實踐大學 18東海大學 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產學合作表現,與國家產業及區域發展規畫息息相關。

國家南北平衡政策下,半導體為首的科技業、永續議題的綠能業,大量進駐大台南區。

身為南部頂大龍頭的成大,與企業在產品研發、技術開發、產學鏈結上密切請益與合作,帶動成大的產學成果大爆發、站上冠軍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成功大學 2國立臺灣大學 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國立中央大學 6臺北醫學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成功大學 2國立臺灣大學 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4國立清華大學 5國立中央大學 6臺北醫學大學 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中國醫藥大學 9長庚大學 10國立中山大學 1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2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3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14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15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16國立中興大學 17高雄醫學大學 18實踐大學 19逢甲大學 20正修科技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過去評估一校的財務表現,常鎖定「全校總經費」及「本年度現金增減情形」,以此觀察收入與現金流狀況。

今年增加教育部首度公開的「速動比率」,觀察一校償債能力,進一步釐清某些學校年度現金流大幅減少,是潛藏著財務未爆彈,還是興建新校舍、購買新設備所做的未來投資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1國立臺灣大學 2臺北醫學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慈濟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中國醫藥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臺北醫學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慈濟大學 5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6中國醫藥大學 7國立清華大學 8長庚大學 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0國立中興大學 11明志科技大學 12高雄醫學大學 13國立政治大學 14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15國立中央大學 16國立中山大學 17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8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19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20逢甲大學 延伸閱讀 六大面向、44指標發現大學「未來性」,站在趨勢最前線! 重塑大學品牌的特色化策略 產業連結 跨域科系 國際合作 能否引入校外資源,與產業的連結佳,或與校友會的資源連結,成為辦學助力、帶來營運資源,是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觀察點。

傳統認知中,「理工醫」科系多的學校,產業連結往往更勝於「文法商」科系多的大學。

有學校能逆轉這種宿命,就會被認為辦學表現更勝一籌 延伸閱讀 大學聲望調查〉校長心中可敬的對手,辦學勝出三重點 一所學校能否打破校內科系壁壘,「整合各學系能量,塑造更大的研究能量」「推出跨領域多元學程」,是學校能否勝出的關鍵點。

至於該跨哪些領域最有前景?全國各大學校長認為「AI人工智能」最重要,其次是「永續應用與服務」「智慧醫療」「智慧製造」以及「健康長照」 延伸閱讀 革命家「留校察看」43年,政大四年拓展頂尖之路  贏家大學的「國際合作」策略,包括兩大面向,一是「師資提升」,延攬國際師資、跨國學術交流;二是「學生交流」,招募國際學生、開辦國際合作學位。

讓國內優秀學生,有機會出國拓展視野,讓不能出國的學生,在國內就擁有「類出國」的學習環境 延伸閱讀 國際化╳獨家化〉中山逆轉劣勢黑馬竄起 關鍵指標 SDGs貢獻度 註冊率 就學穩定率 國際學生數比 每師平均產學收入 學生平均預算 SGDs貢獻度看見一所大學對於永續議題投入深度,臺大、陽明交大、成大表現最優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國立中央大學 5國立清華大學 6國立中山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大學 2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3國立成功大學 4國立中央大學 5國立清華大學 6國立中山大學 7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8國立中興大學 9中國醫藥大學 10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1臺北醫學大學 12中原大學 1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4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15長庚大學 16淡江大學 17逢甲大學 18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19亞洲大學 20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註冊率反應學生入學意願高低,成大、清大、陽明交大、臺大、北科大、中央、臺科大都以100%並列第一 1國立成功大學 1國立清華大學 1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1國立臺灣大學 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國立中央大學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成功大學 1國立清華大學 1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1國立臺灣大學 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國立中央大學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8逢甲大學 9中原大學 10國立中興大學 11長庚科技大學 1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13世新大學 14臺北醫學大學 1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6元智大學 17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18國立宜蘭大學 19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國立臺北大學 就學穩定率觀察學校是否能留下學生,臺科大、北科大、北護大排名前三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4中原大學 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6國立清華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4中原大學 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6國立清華大學 7國立臺灣大學 8明志科技大學 9長庚科技大學 1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3中國醫藥大學 14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15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16逢甲大學 17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18國立政治大學 19元智大學 20國立屏東大學 校內外籍生可以創造「在校等於出國」的說外語環境,外籍生比率最高的分別為臺科大、明新科大、開南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明新科技大學 3開南大學 4龍華科技大學 5臺北醫學大學 6銘傳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2明新科技大學 3開南大學 4龍華科技大學 5臺北醫學大學 6銘傳大學 7義守大學 8國立臺灣大學 9國立清華大學 1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1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12國立成功大學 13中華大學 14國立政治大學 15國立東華大學 16慈濟大學 17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18國立中山大學 19健行科技大學 20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老師如果與企業合作密切,才能帶給學生更多接軌企業機會,成大、雲科大、海大老師最厲害 1國立成功大學 2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4慈濟大學 5中國醫藥大學 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國立成功大學 2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4慈濟大學 5中國醫藥大學 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7國立中央大學 8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9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10國立臺灣大學 11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2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13國立中山大學 14正修科技大學 15逢甲大學 16國立清華大學 17國立聯合大學 18長庚大學 19高雄醫學大學 20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每位學生能分到的平均預算愈多,學習資源愈豐富,對學生最慷慨的分別是北醫、中醫大、高醫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高雄醫學大學 4長庚大學 5國立臺灣大學 6明志科技大學 看完整排名與報導 1臺北醫學大學 2中國醫藥大學 3高雄醫學大學 4長庚大學 5國立臺灣大學 6明志科技大學 7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8慈濟大學 9國立成功大學 10國立清華大學 11國立中央大學 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3國立中山大學 14國立中興大學 15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16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17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8長庚科技大學 19中山醫學大學 20國立政治大學 特色大學 世新大學 亞洲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長庚大學 長庚科技大學 南臺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崑山科技大學 實踐大學 世新大學 亞洲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長庚大學 長庚科技大學 南臺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崑山科技大學 實踐大學 訂閱《遠見》看更多深入報導 Copyright©1999~2022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