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營自己的第一步--認識自我@ 楊悅春的部落格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可見認識自我,是成功經營自己生涯路的第一步。
一、 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常聽父母教訓不愛唸書的孩子說:「再不認真唸書,以後別人上班吹冷氣、坐辦公室,你就到工廠罰 ...
楊悅春的部落格歡迎您來本部落格閱覽文章!如果您的大作不想在這裡被分享,敬請惠予告知,以便移除,感謝不盡!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905040802成功經營自己的第一步--認識自我?休閒閱讀
有人深信掌紋上的生命線、事業線和婚姻線, 記載著我們一生的命理;事實上,認識自己獨特的命理認識環境可能的運道,才能掌握到滿意的生涯路。
許多人冀望透過算命占卜的指點,能夠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子,適性適情地發展、生活,而擁有一個無怨無悔的人生。
只是算命先生不是因為天機不可洩露而說明不足,就是說命會因為運道的折衝而調節變動;算了命,未來仍是未定數。
其實用生涯規劃的語言來解讀「命運」:「命」就是個人天性和條件,「運」就是社會環境和際遇,兩者組合出的獨特「命運」就是個人的生涯徑路,那麼規劃生涯就是要掌握人生命運。
因此,生涯規劃的起步是要了解「命」--認識自我,和了解「運」--認識環境及工作世界,才能掌握資訊做正確的規劃。
可見認識自我,是成功經營自己生涯路的第一步。
一、 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常聽父母教訓不愛唸書的孩子說:「再不認真唸書,以後別人上班吹冷氣、坐辦公室,你就到工廠罰站做女工。
」孩子辯稱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西裝筆挺地坐在有空調的智慧型辦公室搖筆桿,有些人反倒願意一件牛仔褲,一身工作服,穿梭於工廠機房維修機器。
究竟父母對?還是孩子對呢?
其實這並不是對錯問題,問題在於父母有沒有比孩子更瞭解他自己。
因為眾人心目中最嚮往的生涯遠景,未必適合每個人;父母冀望的生涯夢想,未必適合孩子的追求。
誠如生涯大師舒波(Super,1976)所說:「生涯是自己的,只存在個人的追求中,它是以個人為中心的。
」一個人如果無法充分認識自己,所有努力追求的生涯目標可能只是符合他人的期許和理想,無法為自己而活。
但是,憂心的父母可能會問:「我們怎麼讓孩子明白他自己要什麼,而且無怨無悔?」
想要擁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必須先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多想要?能不能得到?而不只是該不該要而已。
當你堅定地明
白生命中真正想要什麼,哪些可以不要,你所追求的生命力才能被激發出來。
所以成功者永遠知道自己的方向,並鍥而不捨地向前走出自己的天地。
如果對自己認識不夠深刻,而高估或低估自己時,會讓自己產生許多幻想和挫折,跟著來的就是夢想破碎和不知所措的煎熬。
這就是以自我認識為基礎的生涯探索,是生涯規劃的首要任務。
二、認識自我的內涵及由來
人生最大的寶藏是自己,最大的事業是如何認識自我、經營自我、開發自我,使一生不虛此行。
究竟什麼是自我?如何才能解答上述問題?該透過什麼方式來認識自我?如何規劃於未來生涯中?透過認識自我的內涵和認識自我的方法,可協助您找到解答。
(一)自我的成份
當我們向別人介紹「我是誰」,或自問「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是企圖讓別人和自己看到自我的內涵。
這時姓名、年齡、性別、身相貌、住所、職業、學歷、身份等,是最容易呈現的自我面;因為那是自我顯而易見的外在特徵,可稱為「外在自我」。
而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和夢想等,是連自己都不易窺見的內在自我,屬於自我的內隱特徵,稱為「內在自我」。
因此,自我可說是由「外在自我」和「內在自我」組成的。
現今社會大多數人往往以偏概全地只以外在自我來界定自己,而為不能改變的年齡、性別、外貌所苦,或汲汲追求名利來提昇自己,卻忽略了內在自我這一部分的魅力。
這樣的人縱使名利雙收依然若有所失,因為他沒有完全看重自己的每一部分,更不能充分發揮自我。
這就是為什麼事業有成的人到了中年,往往會出現中年危機,懷疑自己前半輩子的努力是否值得,困惑於「我活得有意義嗎?」,回頭重新反問自己「我是誰?」、「我有價值嗎?」其中所引發人生永恆的三大問題與三大恐懼(陳怡安,民國74),其實是在追求外界肯定自我時,感嘆真實自我被冷落所激發出來的內在生命動力。
因此認識內在自我,是輕忽不得的。
(二)自我對自己的看法是學來的
有時我們常會透過「我是……」、「我要……」、「我想……」、「我喜歡……」、「我能…….」、「我有……」等意念,來傳達自我存在的內涵。
這些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我之所以為我,即所謂「自我概念」,它決定我們內在自我的內涵。
有人說:「我很笨,我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種人要成功確實不易,因為他在貶損自己;只是這種負向的自我概念是真實的嗎?萬一是偏頗的想法而讓自己放棄了自己,不是十分可惜?
自幼我們即與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他人接觸。
如果別人給我們的反應大多是讚美和肯定,則會讓我們相信「我是好的」。
相反地,如果別人給我們反應的大多是批評和貶損,則會讓我們相信「我是不好的」。
因此,我們常依循他人眼中的我,形成自己對自己的正向或負向看法,形成所謂「自我概念」。
帶著誇大或自貶的自我概念生活、工作、學習,也就忽略內在可能有的另一個真實相貌,當然無法充分善用自己、發揮自己。
既然自我概念是學來的,那麼就可以反過來學習回去,重新認識真實的自我。
因此我們必須釐清自我概念的適切性,重建對自我的合理看法,以便找出合乎自我內在本質的生涯路。
所以,釐清對自我的看法、提昇積極的自我概念,一定可以增加更多生涯選擇之可能性。
三、認識自我的方法
如何認識內在自我?認識自我就是要對「我是……」、「我能……」、「我喜歡……」、「我要……」、「我重視……」等問題找到個人的獨特答案。
換句話說,就是要認識「我的」個性、能力、喜好、需求、價值觀等特質,重新定位內在自我。
(一)、認識自我的性格特徵
性格特徵是指一個人的獨特個性之特徵,表現在對人、對己、對事物的反應上,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又稱個性特質或人格特質。
生涯大師何倫(Holland)就是主張運用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之獨特類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他相信職業興趣就是人格傾向,每一種職業有特定的理想人格特質。
因此,正確選擇職業的方式,就是辨識個人個性特質來尋找適合個人職業群。
何倫將不同性格特徵適合的工作,區分為六大類型,包括:
1.工匠、機械員、駕駛員、測量人員等「實際型」工作:
適合個性順從、坦誠、實際…….的人。
2.化學家、數學家、人類學家等「研究型」工作:
適合個性屬於分析、謹慎、理性…….的人。
3.詩人、作家、導演、設計師等「藝術型」工作:
適合個性具想像、直覺、創意………的人。
4.教師、牧師、護士、社工、輔導教師等「社會型」工作:
適合個性是重合作、友善、善社交…….的人。
5.推銷員、採購員、政治家、企業家為「企業型」工作:
適合個性富冒險、野心、獨斷……..的人。
6.出納、會計、行政人員、圖書館員等「傳統型」工作:
適合個性謹慎、服從、保守…….的人。
你是哪種個性的人?是否找到與你性格較"速配"的工作?
核對親友師長眼中的你,及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性格特徵將顯而易見。
(二)、認識自我的興趣
興趣又稱嗜好,亦即我們對人、事、時、地、物等特定對象的喜好態度。
通常那是一時接觸,不經思考判斷就很開心的事,甚至做得很多很累,仍不以為苦,樂趣就在其中。
興趣是非常具有個別差異性的,有人興趣廣泛,有人興趣專一;有人將興趣與職業結合,有人卻只視同休閒活動。
一般人提到興趣,多指休閒活動,其實要工作不單調、生活不乏味,那就必須在工作中培養一些與職業有關的興趣(翁靜玉,民84)。
常聽說「年輕人一年要換二十四個老闆」,換工作太過頻繁;也常聽中老年人抱怨工作單調呆板,想轉業又不敢。
何以如此矛盾?除了社會環境因素的限制之外,不合個人興趣或能力無法勝任是最主要的原因,以致於無法擇其所愛,愛其所擁有。
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意味著一個人能否樂在工作中。
如何認識自己的興趣?
1.到輔導中心藉由「生涯興趣探索量表」獲知自己的職業興趣。
2.透過自己對某種職業的喜好或憧憬,來釐清個人職業興趣。
3.整理過去的快樂經驗,一一列舉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也可從中找出自己的興趣來源。
(三)、認識自我的需求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主張人的行動動機是由內心需求所驅動。
需求有不同層次,馬斯洛乃提出需求層次論來說明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分別是: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愛與歸屬感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每個人可能處在不同層次的需要上,因而相同的情境下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一但需求無法滿足,會變成「未了情」一般,迫使個體執著地去尋求滿足或替代。
例如成就需求未滿足的人,可能會一直執著於狂熱工作,渴望更多成就感;相反地,一個不渴望追求成就的人,不喜歡也不適合高挑戰性的工作。
若發現自我需求是渴望高度遵守規範、照章行事的人,較佳的工作選擇是有安全感的警察、軍人為職業。
(四)、認識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他認為最重要的,有人最重視錢財,有人重視名聲,有人重視權利,當然也有人重視愛、外表、或成就感,因人而異。
那些在個人內在的系統性標準,反應我們對事物的珍視或排斥程度,隱約影響個人行為的取捨,成為「價值觀」。
對每個人而言,價值觀是內在持久一致的判定標準,影響他在工作、休閒、家庭、婚姻、學習等生活各層面。
一個人帶著整體性的價值系統,來規劃各個生涯議題,所以透過某各生涯層面的價值觀,也可窺見整體的價值系統。
例如一個人在工作層面上,認定幫助人是最有價值的工作,這個「工作價值觀」應符合他在家庭、休閒、學習等生活面也同樣重視此理念。
他和認為錢是最有價值而工作的人,應有不同的工作選擇及生涯規劃。
生涯並非只有工作,只探索工作價值觀,又不足以統整人的複雜性。
但是別忽視的是,選擇一項工作等於是選擇某種生活型態。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坊間流傳形容年輕人對理想工作認定的三要件,但事實上,許多人選擇只符合其中一項或完全不符合其任何一項要件的工作,取捨之際可看見每個人工作價值觀確實不同。
生涯探索過程中,認識自我工作價值觀是選擇職業的重要依據,確保工作滿意的可能性。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於民國85年委託吳鐵雄等編製「工作價值觀量表」,以其適用於大專及畢業青年釐清自己最重視的工作價值觀。
結果發現,台灣的大學生及大專畢業青年的工作價值觀可分兩大領域七種取向:
1.「目的價值」領域:與整體工作有關,較偏重人生目的的內在價值,包括:(1)自我成長取向;(2)自我實現取向;(3)尊嚴取向。
2.「工具價值」領域:與工作的作業內容較有關,偏重生活手段等外在價值包括:(4)社會互動取向;(5)組織安定經濟取向;(6)安定與免於焦慮;(7)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
吳鐵雄等(民國85)發現台灣的大專生及在職人士中,女性和年輕人較重視工具價值領域;在職人士較偏重目的價值領域,其中年資愈淺者偏重自我成長和尊嚴取向,年資深的則更重視自我實現取向。
這似乎符合馬斯洛的理念,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工具價值滿足之後,才會再追求目的價值取向的尊重及自我成長,並朝自我得實現的最高層次。
其實從一個人日常生活的金錢花費和時間安排著手,也可窺見個人付出最多心力的價值重心。
何妨問問自己平日花最多錢和最多時間的項目為何?有助於了解你個人最實際的價值信念。
(五)、認識自我的能力
西方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一群動物在討論如何透過訓練,使自己成為更好的通才,於是兔子、鳥、松鼠……等,全部以他們的特長(跑、飛、游泳、跳等…….)作為訓練課程來訓練。
於是,兔子要學魚游泳、魚要學兔子跳躍、鳥要學跑、松鼠也得學飛…….。
結果可想得知:兔子不但不能游水,連他最拿手的跑步也慢了,其他的就更不用引申了(陳怡安,民國74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最重要是珍惜且發揮自己最好的能力和特長,光是學習別人可能忘了什麼才是自己擅長的。
所以,能力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在一個興趣領域裏,我們的表現能達到何種程度(劉煜輝等,民國81)。
認識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的自知之明,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正確的預期。
1.你目前擁有的專業能力,是否合乎你的興趣?
學一行,容易怨一行,常聽苦惱的學生掙扎著抱怨自己已就讀的科系:「雖然我學會做個護士,但我不喜歡護理工作。
我想轉行,又不知道自己除了當護士之外,還能做些什麼?我已投入這麼多年時間學習當一個護士,若要培養另一專長,談何容易?」當興趣和能力不一致時,就會出現「眼高手低」或「眼低手高」的遺憾,確實令人為難。
所謂「眼高手低」的人是指空有興趣卻能力不夠。
例如:對藝術繪畫非常有興趣,但總是畫不好的人。
雖可透過學習提昇此能力,但過程十分辛苦,較難看到美好未來發展的潛能,除非興趣非常專一堅決,否則容易受挫。
所謂「眼低手高」的人,是指興趣不大但能力足夠的人。
雖勝任有餘但覺工作乏味,必須從中培養興趣,看來似乎比培養能力容易些,因此能力也就成為興趣的後盾(劉煜輝等,民81)。
假若一個人在藝術方面是「眼高手低」的人,但在護理方面是所謂「眼低手高」的人,那麼他該思考的是選擇培養能力或培養興趣呢?
2.你是天賦異秉或是許要後天加強能力?
一般人具有的能力可依先天來源或後天來源分為兩種:
(1)先天來源的能力是指潛在能力,亦即一個人天生的能力傾向,又稱「性向」;很容易在學習訓練中激發出來。
(2)後天來源的能力是指習得能力,亦即個人後天習得的知識、技能,是來自經驗累積的成果;可經由努力而得。
3.你是通才或是有特殊長才?
而依能力性質又可將能力區分為兩類:
(1)普通能力,即一般人所謂的智力,具學習任何事物的基本能力。
例如:語文、數理、空間關係等的學習、運用符號、抽象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可由智力測驗來瞭解。
(2)特殊能力,即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上的特長。
例如:音樂、美術或數理等領域的特長,可能是天生的或習得的能力。
此種能力可藉由標準化的特殊能力測驗來瞭解。
4.你IQ好還是EQ好?
許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最聰明的人未必最有成就」的例子發生,使得心理學家開始去探索原因。
結果發現,要使聰明智能的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發揮,要靠所謂「情緒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EQ)的輔助,即個人評估、表達、處理並運用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之能力;在充份瞭解自己、管理情緒及妥善經營人際關係後,使快樂、尊嚴和成就更加落實。
5.你的通識能力好嗎?
除了專業能力之外,還有些能力是任何一種行業都需要的技能,它在不同的職業群間可廣泛有效的運用。
在現今的社會上常見的有:預算管理、電腦運用、文字表達、外語、創意調查法、適配穿著等功能性能力;以及督導、公共關係、談判仲裁、組織動員協調、壓力調適等技術性能力(蔡稔慧,民國84年)。
這些都是現代人必須累積培養的通識技能。
你擁有多少能力呢?你可以做哪種人?
結語
人的一生只有一回,如何才能活出自己?第一步就是在自己準備進入工作世界之前,先釐清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需求和價值觀。
如此才能在資訊爆炸的花花世界中,找到個人可以安身立命之處,以及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一個人可能什麼都可以知道,唯一不知道的仍是自己。
自我探索是條漫長卻又值得探索的路,在充分認識自己之後,潛能開發之路才能真正無限寬廣。
(文/李玉嬋 現任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講師兼任學生輔導中心主任)楊姐/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maxine521's新文章中華基督教浸信宣道會聯合會高雄大華教會簡介廚房訣竅白狼頌舉手是救命手段:對心肌梗塞熱檸檬水救你一輩子!養鍋秘笈~把不銹鋼鍋變不沾鍋檸檬水更勝人參五榖雜糧類中唯一的鹼性食品──小米如何預防老人癡呆症上帝送給人類的最後一件禮物(揭開上帝的終極底牌)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maxine521'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什麼是自我探索?我們為什麼需要認識自己呢?
假如把每個人都比喻成是礦石,那麼我是水晶、石墨、玉石、或是鐵礦? 價值觀:我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與這個世界?工作有什麼意義?人活著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
- 2少了什麼,你就不再是你了?要認識自己,先找到你的本質!
每當我們提到認識自己,最終的目標就是:了解自己的本質,亦即自我的核心,好知道這輩子到底 ... 簡單的來說,哪一部份的你是最重要、不可被動搖的?
- 3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麼,自我認識的重要性是什麼?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談起。 2 angela韓雪倩. 每個人都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和 ...
- 4認識自己的五個誤區:你以為的你,是真正的你嗎? - 女人迷
這種意願和能力包括了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別人眼中的我們是怎樣的(p.24)。 Tasha 指出,自我覺察是21 世紀生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對自己有更 ...
- 5正確的認識自己有什麼意義正確認識自己有什麼重要性 - 極客派
認識自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是一種進步,更是一種永恆的主題。 自我認知(self-cognition)是對自己的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