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了大學後我開始耍廢? 從未來時間觀與自我調整學習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育心理學報,47(3),329-354。
撰稿者:鄭念茲編輯者:廖育秀. 又到了12月,學期末 ...
為什麼上了大學後我開始耍廢?從未來時間觀與自我調整學習談起
文章改編自:黃珮婷、陳慧娟(2016)。
大學生未來時間觀與自我調整學習之關係:知覺工具性的中介效果檢驗。
教育心理學報,47(3),329-354。
撰稿者:鄭念茲編輯者:廖育秀
又到了12月,學期末,一個多愁善感又冷颼颼的季節。
望著宿舍桌上那白得跟剛拆封一樣的教科書、只用過頭幾頁的行事曆,還有用來打電玩多過打作業的筆電,腦海不禁陷入一陣灰暗的漩渦:
「以前的我……總是很認真、很努力吧?」
「曾經給自己設下很多目標與夢想吧?」
「但是現在,怎麼變成這副模樣了呢……?我到底怎麼了?」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經歷過過這樣的時刻呢?其實,青春期開始,由於對於人際關係、休閒活動的追求和生活領域擴大的影響,對學業的動機、投入程度下滑,本來便是一個普遍現象。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樣的你,並不孤單。
Lewin(1943)曾說:「個人對未來的圖像,會深深影響著個體目前的心情和行動。
」近來有不少研究者將「時間觀」(timeperspective)列入考量,希望能用以解釋上述每況愈下的學習狀況,其中的「未來時間觀」也被證實是學習動機、自我調整與學業成就良好且穩定的預測因子。
也因此,黃珮婷與陳慧娟於2016共同完成的研究,便是從「未來時間觀」著手,並由「知覺工具性」作為中介因子,希望能從新穎的角度探討大學生的學習與自我調整狀況。
首先,「時間觀」指的是不同的時間傾向——期待未來、只看現在,又或緬懷過去,每個人在這三個時間點上的著重不同,將造就不同的行為與思考方式;而「未來時間觀」便是探討個體如何預期、計劃未來,以及如何透過朝未來思考以引導當前行動。
至於「知覺工具性」的測量,則能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獲得的「動機」是往內在的知識能力探求(內因型),或是源自於外在的獎勵、誘因(外因型),讓我們朝著可預期的未來努力。
研究者對臺灣北、中、南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預期未來時間觀、知覺工具性分別與自我調整學習之間,有著正向關係。
結果顯示,上述的三個變項之間確實有著正相關,而「未來時間觀」、「內因型工具性」與「外因型工具性」,對自我調整學習的預測力亦達到顯著水準。
比較有趣的發現是,雖然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未來時間觀之「速度」的得分有顯著差異,尤其畢業在即,大四生感知時間的流失速度高於低年級生;但在知覺工具性的得分上,大一、大二生皆高於大三、四的學長姐們,使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時也更偏向「目標導向」。
顯然我們無法從年級看出實際年齡,但身份的轉變,似乎也會悄悄影響著學習狀況呢。
綜上所述,「未來時間觀」不只能幫助我們瞭解學生如何知覺未來,也正如Gjesme(1983)將未來時間觀視作個人生命的「探照燈」的比喻,學習,通常包含具有未來目標意義的連續性步驟,若能描繪出將來努力過程的輪廓,將會讓人感到意義與滿足感,得動從事活動的推動力,甚至有機會培養出延遲享樂的能力,有效預防高風險行為;而「知覺工具性」則可以提醒我們,以內因、外因的角度去思考、設計出最符合學習者當下需求的調整策略,為短期的任務達成和遠程的生涯發展,找出最佳的可能性。
還在為了自己明明有著比別人多的時間,卻一直原地踏步而煩惱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脫離想休息卻不能休息,一面玩樂又一面焦慮的窘境喔。
就讓我們從自己如何看待「未來」開始吧!
TOP
延伸文章資訊
- 1Psychology of Time - 心理時間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心理時間 · Psychology of Time · 名詞解釋: 心理時間是心理學中以時間為對象,研究個人對時間的知覺,受時間的影響,或依時間而決定行動。例如,對時間的預感,對時間的計畫 ...
- 2時間知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間知覺是心理學、認知語言學和神經科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稱為時間感。它指人在不使用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
- 3人生幸福關鍵,取決於你的心理時間觀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曾經提出一個「心理時間觀」的理論,把時間觀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偏重在過去的悲傷。這種人認為過去就是一場災難, ...
- 4你何時要吃棉花糖?:時間心理學與七型人格 - 博客來
時間心理學與七型人格,原文名稱: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語言:繁體中文,I...
- 5心理時間 - MBA智库百科
心理時間,主要指銀幕上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心路歷程,即人物的所思、所想,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外化為形象的。但在影視中卻可以根據人的主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