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of Time - 心理時間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時間 · Psychology of Time · 名詞解釋: 心理時間是心理學中以時間為對象,研究個人對時間的知覺,受時間的影響,或依時間而決定行動。

例如,對時間的預感,對時間的計畫 ...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心理時間 PsychologyofTime 賈馥茗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心理時間是心理學中以時間為對象,研究個人對時間的知覺,受時間的影響,或依時間而決定行動。

例如,對時間的預感,對時間的計畫,或置身在時間中,或在一時段中完成的工作。

其研究方法採事後對一段時間的回憶,或是對時間的自覺,或由情境而意識到時間。

以一個事件(所知覺的)與另一事件之間,無論中間時段久暫,形成一種串聯,猶如個人處在時光速率中。

  心理時間研究的重點在發現一種工具,用以研究時間概念和時間關係,並探討工具法則和運用的方式。

在傳統觀念中,時間實在而又帶有神祕性,因日曆和時鐘的製造及牛頓(I.Newton,1642~1727)的物理學使此項研究得以實現。

加以康德(I.Kant,1724~1804)曾說時間是一種知覺的形式,更使時間研究成為心理學的一個核心問題。

通常對時間的研究係比較客觀的時計時間和主觀的時間(個人所覺察的時間),主要的有長度、同時與過後及時間指向。

  長度:早期心物研究以為時間知覺猶如「時感」與其他感覺類似,如馬赫(E.Mach,1838~1916)、費希納(G.J.Fechner,1801~1887)、馮特(W.Wundt,1832~1920)及其弟子等,將主觀時間以一特定方式與鐘錶時間對照,發現長度較長者,兩者的差閼(DifferenceThres-hold)較大,長度愈短,差閼愈小,長短差率在百分之一點五至十五之間,但因情境和所用的方法而異。

後來的研究則發現,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即時鐘)的差距,有許多導致的因素,如指導語、刺激的性質和強度、刺激的變化和說明,以至受測者機能狀況、測驗時在一天中的時段(早、午、晚之類)、年齡、智力等。

  同時與過後:在最適當的狀況中,使受試者聽前後兩個聲音,判斷中間的時間距離;或者觀察二種信號前後出現的時距。

此種研究的理論根據是、主觀時間是由一連串元素所組成,計算這些元素是時間知覺的依據,猶如工作依一段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而估計所用的時間。

最進步的說法是主觀時間的累積為心距或心率(PsychicMoment),另加機制來衡量對時間的知覺。

  時間指向:時間指向的研究以所謂之時間通觀(TimePerspective)為主,就全部時間、結合、強度、一致性和與未來的區分觀察,應用問卷及投射測驗,發現臨時的時間指向頗有一致性,在動機和社會心理學中應用的較多。

總之,主觀時間概念含有觀念化的共同連續,將過去與未來的距離縮短,且常與空間和事物對照,以定時間速率。

心理時間 PsychologyofTime 以PsychologyofTime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心理時間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