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 · 解釋: 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 · 成語故事:晉文公重耳 ... 退避三舍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一個用戶建議這個詞條需要被清理. 請參見需要清理的頁面(+)的討論來進行討論並在問題解決後移除模板。

退避三舍(tuìbìsānshě) 解釋: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 成語故事:晉文公重耳經歷驪姬之亂出遊多國。

前638年,重耳出遊至楚國,獲楚成王厚待並與他獵於雲夢之澤 狩獵完畢後設宴會飲大歡成王問重耳:「公子若返晉國(為君),何以報寡人?」 重耳答:「子女玉帛,君所餘也。

羽毛齒革,則楚地之所產,何以報君王?」 楚王笑道:「雖然如此,必有可報者,寡人願聞之。

」 重耳曰:「如後晉國,願同歡好以安百姓。

假使不得已與君王以兵車會於平原廣澤之間,請避君王三舍。

」 (古時行運三十里一停,稱之一舍,三舍即九十里) 於公元前632年,晉國為解宋國之圍與楚國交戰,晉文公實踐成諾,退避三舍,車退九十里至城濮安營是以示其感成王之德,不失信於楚王也。

取自「https://zh.wiktionary.org/w/index.php?title=退避三舍&oldid=771448」 分類:​Requestsforcleanup成語春秋戰國歷史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討論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社群首頁近期變更隨機頁面 說明 說明啤酒館茶室方針與指引待撰頁面所有頁面即時聯絡關於贊助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