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桿「稱仔」 賴和. - ppt downloa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論者多從「稱仔」的象徵意涵來分析小說對殘酷的日本殖民統治的反映。

如林瑞明教授認為這桿被日本警察砸毀的「稱仔」象徵「客觀、精準的法」;施淑教授也認為 ... 上传 请登录 Mypresentations Profile 反馈 Logout 搜索 请登录 请登录 Authwithsocialnetwork: 注册 忘记密码? Downloadpresentation Wethinkyouhavelikedthispresentation.Ifyouwishtodownloadit,pleaserecommendittoyourfriendsinanysocialsystem.Sharebuttonsarealittlebitlower.Thankyou! Buttons: 取消 Download Presentationisloading.Pleasewait. 一桿「稱仔」賴和. Publishedby母穹历 Modified4年之前 嵌入 Downloadpresentation Copytoclipboard Similarpresentations More Presentationontheme:"一桿「稱仔」賴和."—Presentationtranscript: 1 一桿「稱仔」賴和 2 賴和深耕文學鄉土詩詠庶民滄桑 3 目前留存賴和最早的相片,約攝於一九○三年初入彰化第一公學校。

賴和在「無聊的回憶」中曾提及他小時因怕進公學校會被剪去辮子,幾乎不敢上學的心情:「……在我當時的意識裡,覺得沒有一條辮子拖在背後,就不像是人。

」 4 一九○九年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時所攝,此時任醫學校校長是高木友枝先生,他說:「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

賴和一生行醫濟世都不曾忘記高木先生的訓示。

5 文學成員迎施至善(右4)。

時施自廈門返臺,其中賴和(右1)、王敏川(右3)、施至善人稱「彰化三枝柱」。

6 賴和先生在賴和醫館的診療室(約1930年代),一襲臺灣衫,和八字鬍是賴和先生的標誌。

7 但願天下無疾病不懼餓死老醫生 8 心情俗化久無詩墜落雖深卻不悲要向民間親走去街頭日作走方醫 9 走街仔仙獨唱鄭瑞堂、鄭智仁詞曲蘇慶俊指揮高雄福爾摩莎合唱團郭淑瑛/鋼琴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替人看病走代先街頭巷尾 走無停  透風落雨伊做前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菩薩心腸做醫生勇氣像山 無底比  率咱行過黑暗瞑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疼痛咱的賴和仙走街仔仙 走街仔仙 咱敬愛的賴和仙 10 賴和詩牆「賴和詩牆」是具有高度意象的裝置藝術,鏤空之文字係摘錄自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散文,創作表達意旨為賴和先生畢生揭櫫的「人的關懷」。

地標位於彰化中山路與金馬路三叉路口,車流頻繁,一般民眾恐難駐足停留品味與理解此一意象概念。

11 目次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三、文心對焦~題解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目次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三、文心對焦~題解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五、文學殿堂~文體源流、比較、延伸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來源◎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12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生平介紹「臺灣新文學之父」文學著作回目次 13 賴和,原名河,筆名懶雲、甫三、灰、走街先等。

臺灣彰化市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日治時期昭和十八年(民國三十二年)因心臟病逝世,年五十。

14 作者第一段補充西元一九二二年,賴和參加臺灣第一個政治結社—新臺灣聯盟,隨後便因治警事件下獄,至一九四一年,又因思想問題再度入獄,由於不甘凌辱,元氣大傷,出獄的隔年,因心臟病病逝於彰化。

15 作者第二段賴和於明治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年)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前身)讀書,畢業後在彰化創立賴和醫院。

大正七年(民國七年)到廈門博愛醫院工作,次年回臺,為貧苦百姓治病,素有仁醫之譽,民間以「彰化媽祖」稱之。

因長期從事抗日運動,曾兩度入獄,終其一生以文學作品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是社會運動的中堅人物。

16 作者第二段補充~1賴和於西元一九一四年四月自醫學校畢業,翌年,前往嘉義醫院任職。

當時薪水不及同職日本人的一半,且沒有配給宿舍。

同年十一月返鄉,與王氏草結婚,時年二十二。

一九一七年六月,在彰化市仔尾故居開設賴和醫院。

賴和醫院 17 作者第二段補充~2彰化媽祖賴和是真正的「華佗再世」,對付不出醫療費的窮人,他不但不拒絕,也不會「偷工減料」。

由於賴和醫師的慈善心,人人自然而然地為他「封仙」。

時稱賴和仙,後人稱之為彰化媽祖。

18 作者第三段賴和作品具有強烈的抗日意識,同時也有濃厚的反封建、反迷信的色彩,他除了寫漢詩,也以白話文創作小說和詩歌,是臺灣新文學的先驅,有「臺灣新文學之父」的美譽。

今有《賴和全集》傳世。

19 作者第三段補充~1臺語文賴和生長於日治時代,他的小說常夾雜日語、臺語,像一桿「稱仔」小說中,就用了不少臺語詞彙,如「贌」、「租聲」、「尾衙」、「生菜」、「坦白」、「外家」、「開正」等。

20 小說和詩歌  賴和著名的小說有鬥鬧熱(即「湊熱鬧」之意)、一桿「稱仔」、蛇先生、惹事、不如意的過年、善訟人的故事等;著名的新詩有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的同志)、南國哀歌、流離曲等。

  賴和西元一九二六年一月發表於臺灣民報上的第一篇小說鬥鬧熱,是最先批評封建社會迎神賽會的鋪張浪費,表達期盼文化革新與社會進步的作品。

故事借著鎮上人們的閒談,表達出兩庄村民為了在媽祖生日的祭典中比賽哪一邊熱鬧,而不惜一擲千金的愚昧行徑。

作者第三段補充~2 21 臺灣新文學之父作者第三段補充~3王錦江(詩琅)於西元一九三六年在臺灣時報撰文,推尊賴和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生前就能獲得這項殊榮,更顯得意義非凡。

22 賴和紀念館 23 臺灣文學館 24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回目次 25 華佗再世賴和是真正的「華佗再世」,對付不出醫療費的窮人,他不但不拒絕,也不會「偷工減料」。

由於賴和醫師的慈善心,人人自然而然地為他「封仙」。

和仔仙這綽號名震東西南北,連日本人都很敬佩他。

也由於如此,日本人不得不默認他較一般人多擁有一些寫作的自由和袒護臺灣作家的「特權」,仁者無敵是也。

本來做人人羨慕的醫生應該是可以發大財的;然而,和仔仙的慈悲心使得他發不了財。

當和仔仙側目望著別人大賺其錢的時候,占滿他腦子的心思仍是「臺灣人的命運」。

26 身後備受懷念景仰賴和出殯時,街道兩旁出現了不少祭品,祭品旁香煙繚繞。

當時一般的路祭,都是為了換取豪富喪家的賞錢,但對賴和這位「仙醫」的路祭,顯然並非如此。

楊逵走在送葬行列之中,就注意到有些老婦人,躲在街角,一邊拭淚,一邊朝靈柩這頭揖拜。

她們並沒有擺設祭品,也許是沒錢,也許是認為被功利化了的路祭,已無法表達自己對死者的敬意。

「但不論如何,我卻看見那珍貴的眼淚。

那並不是特意要讓別人看見的眼淚,那湧自永不涸乾的心泉的眼淚。

」楊逵事後如此追憶。

27 三、文心對焦~題解文體、主旨寫作依據「稱仔」之象徵意義回目次 28 本文節選自《賴和小說集》,原載於大正十五年(民國十五年)的《臺灣民報》,是賴和的第二篇小說。

「一桿稱仔」,閩南語,即一支秤。

秤,在本文中具有平衡、公正、合理的象徵意義。

29 題解第一段補充~1臺灣民報創刊於西元一九二三年四月,以推動社會教育,喚醒民心為宗旨;為臺灣民主、民族運動的啟蒙性刊物。

此刊物除了展開對臺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探索,並抨擊日本在臺的統治,介紹世界局勢與思潮。

雖屢遭查禁、檢查,仍維持七年,一九三○年四月,改為臺灣新民報。

30 題解第一段補充~2一桿稱仔按現在國語應寫為「一支秤子」,賴和以引號特別標示「稱仔」兩字,當時他使用的是「穪」字,是「秤」的俗字。

在小說內容上,「稱仔」也的確是造成情節重大轉折的關鍵。

因此論者多從「稱仔」的象徵意涵來分析小說對殘酷的日本殖民統治的反映。

如林瑞明教授認為這桿被日本警察砸毀的「稱仔」象徵「客觀、精準的法」;施淑教授也認為這桿「稱仔」毀在官廳代理人手上,是從根本否定了「法的尊嚴」,而這篇小說是「直接反映了這發生在殖民暗夜的悲劇」。

31   這篇小說藉由賣菜小販秦得參(閩南語「真的慘」的諧音)悲苦的身世,反映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農村社會破敗的景象,指控日警欺凌善良百姓的殘酷行徑,也強烈批判殖民體制的剝削與掠奪,反映出臺灣人民的苦難,凸顯其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奮鬥精神,故被推為日治時代臺灣新文學中抗議文學的重要作品。

題解第二段~1秦此篇說中的主人翁。

作者將其取名秦得參(閩南語「真的慘」的諧音),是有意的設計。

綜觀其一生,孤苦、貧病、慘痛、絕望、受盡冤屈,用此名可謂恰如其分。

我們可將其視為「語音雙關」的用法。

32 題解第二段~2文末,作者以「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作結,輕描淡寫卻極具震撼力,饒富深意。

33 寫作依據一桿「稱仔」,根據賴和在「後記」中的自白,是根據法國小說家安那托爾.法朗士(AnatoleFrance)的克拉格比寫成的創作小說。

法朗士於西元一九○一年創作短篇小說克拉格比(L,AffaireCrainquebille),文中藉由一個小販遭受不公平遭遇,表明他仇視社會秩序的歷程。

法朗士於西元一九二一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二六年,賴和以臺灣殖民地生活的親身體驗,以受統治者的觀點,寫出他抗議日本不義統治的小說一桿「稱仔」。

34 「稱仔」之象徵意義稱仔被巡警打壞不僅象徵法的公正客觀性的毀壞,更凸顯了立法者自毀其法的荒謬。

因此稱仔的毀壞無形中拆穿了執政者之披著「法」的外表而實質為「不法」、「惡法」的種種虛妄。

「稱仔」除了豐富的象徵性,也是造成情節轉折的重要關鍵。

35 當巡警偽稱買菜時,得參原表示要贈送,可是「巡警幾番推辭」並要他「稱稱看」,得參不知有詐,果真把菜掛上「稱仔」稱了稱,結果就惹禍上身。

這一段把前面秦妻擔憂的一段:「巡警們專在搜索小民的細故來做他們的成績」,以對話、動作、具體人物生動地表現出來。

而稱的打毀凸顯了日警以「法」的執行者身分卻隨意破壞「法」的荒謬與矛盾。

36 文中對於販夫小民的不幸、殖民時代日本司法的偏頗、弱者的奮鬥、血淚的控訴,都有鮮活生動的描繪。

有人說:醫生以醫學救治人體,解除人的病痛;作家以文學解剖社會,安慰人的靈魂。

而賴和正為這句話,作了最佳的注腳。

37 四、探驪得珠1.課文賞析˙第一、二、三段˙第四、五、六段˙第七、八、九段˙第十、十一、十二段˙第十三、十四、十五段˙第十六、十七、十八段˙第十九、二十、二十一段2.深度鑑賞回目次 38 第一段威麗村村民務農為主,生活大多貧苦。

39 鎮南威麗村裡,住的人家,大都是勤儉、耐苦、平和、順從的農民。

村中除了包辦官業的幾家勢豪,從事公職的幾家下級官吏,其餘都是窮苦的占多數。

 有權有勢的人家。

指公家經營的事業。

40 第一段賞析本段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同時也讓讀者了解這一個時代裡的人民特質。

41 第二段秦得參年幼失怙,其母為生計所逼,招一贅夫,但兩人感情不睦。

42 第二段~1 村中,秦得參的一家,尤其是窮困得慘痛,當他生下的時候,他父親早就死了。

他在世,雖曾贌得幾畝田地耕作,他死了後,只剩下可憐的妻兒。

鄰右看她母子倆的孤苦,多為之傷心。

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替他們設法,因為餓死已經不是小事了。

閩南語用字,讀音為入聲[bak],承租。

雙關,諧音「真的慘」 43 第二段~2結局因鄰人的做媒,他母親就招贅一個夫婿進來,他的後父不太能體恤這個前夫的兒子,而且把他母親亦只視作一種機器,所以得參,不僅不能得到幸福,又多挨些打罵,他母親因此和後夫就不十分和睦。

結果生父死後的家庭仍有財力招贅,表示日治以前的佃農尚能有積蓄,可是日治以後就逐漸陷入困境。

44 第三段秦母勞苦持家,孩子也外出做工,母子方能免於凍餒。

45 第三段幸他母親,耐勞苦、會打算,自己織草鞋、畜雞鴨、養豬,辛辛苦苦,始能度那近於似人的生活。

好容易,到得參九歲的那一年,他母親就遣他,去替人家看牛、做長工。

這時候,他後父已不大顧到家內,雖然他們母子倆,自己的勞力,經已可免凍餒的威脅。

好不容易九歲看牛、做長工,表示他無機會受教育。

倒反(倒辭)長期幫傭已經。

受凍挨餓。

餒,音ㄋㄟˇ,飢餓。

倒裝 46 二、三段賞析以憐憫的角度寫得參母親與得參悲苦的生活。

這不僅僅是故事中人物的遭遇,更暗喻著在那個時代臺灣人的命運。

47 第四段得參十六歲時辭去長工,改做長工,十八歲娶妻。

48 得參十六歲的時候,他母親教他辭去了長工,回家裡來,想贌幾畝田耕作,可是這時候,贌田就不容易了。

因為製糖會社,糖的利益大,雖農民們受過會社刻虧、剝奪,不願意種蔗,會社就加「租聲」向業主爭贌,業主們若自己有利益,哪管到農民的痛苦,田地就多被會社贌去了。

第四段~1日語,指公司。

刻薄對待。

穀租。

舊時社會以穀物代租金,稱作穀租。

49 第四段~2譬喻-明喻零工若做會社的勞工呢,有同牛馬一樣,他母親又不肯,只在家裡,等著做些散工。

因他的氣力大,做事勤敏,就每天有人喚他工作,比較他做長工的時候,勞力輕省,得錢又多。

又得他母親的刻儉,漸積下些錢來。

勤苦儉省 50 第四段~3到得參十八歲的時候,他母親唯一未了的心事,就是為得參娶妻。

經她艱難勤苦積下的錢,已夠娶妻之用,就在村中,娶了一個種田的女兒。

幸得過門以後,和得參還協力,到田裡工作,不讓一個男人。

又值年成好,他一家的生計,暫不覺得困難。

不輸。

51 第四段賞析描寫得參努力工作的情況,也意味著臺灣人民在困苦時代中堅毅的精神。

52 第五段日漸衰老的母親責任已盡,不幸過世。

53 得參的母親,在他二十一歲那一年,得了一個男孫子,以後臉上已見時現著笑容,可是亦已衰老了。

她心裡的欣慰,使她責任心亦漸放下,因為做母親的義務,經已克盡了。

但二十年來的勞苦,使她有限的肉體,再不能支持。

54 音ㄔˊ,本意為放鬆弓弦,引申為鬆懈、解除,此指責任已經完成亦因責任觀念已弛,精神失了緊張,病魔遂乘虛侵入,病臥幾天,她面上現著十分滿足、快樂的樣子歸到天國去了。

這時得參的後父,和他只存了名義上的關係,況他母親已死,就各不相干了。

可憐的得參,他的幸福,已和他慈愛的母親,一併失去。

55 第五段賞析得參母親辛苦一輩子,然而就在可以享福之際,溘然長逝。

母親的離開,也暗示著得參這輩子注定要過著悲苦的命運。

母親為得參娶「種田的女兒」為妻,過門後下田工作。

母親在得了男孫後過世。

這些都顯示男尊女卑的舊社會觀念。

56 第六段二十六歲時,得參過勞染上瘧疾,但因無錢就醫,身體轉為孱弱。

57 翌年,他又生下一女孩子。

家裡頭因失去了母親,須他妻子自己照管,並且有了兒子的拖累,不能和他出外工作,進款就減少一半,所以得參自己不能不加倍工作,這樣辛苦著,過有四年,他的身體,就因過勞,患著瘧疾,病了四、五天,才診過一次西醫,花去兩塊多錢,雖則輕快些,腳手尚覺乏力,在這煩忙的時候,而又是勤勉的得參,就不敢閒著在家裡,亦即耐苦到田裡去。

收入。

58 到晚上回家,就覺得有點不好過,睡到夜半,寒熱再發起來,翌天也不能離床,這回他不敢再請西醫診治了。

他心裡想,三天的工作,還不夠吃一服藥,哪得那麼些錢花?但亦不能放他病著,就煎些不用錢的青草,或不多花錢的漢藥服食。

雖未全部無效,總隔兩三天,發一回寒熱,經過有好幾個月,才不再發作。

此指瘧疾發作時,忽冷忽熱的症狀。

59 小說開頭直到秦得參決定賣菜的前一段(即一到六段),這一部分敘述了秦得參最後半個月之前的一生,未使用對話,也沒有生動的人物描寫,以旁白的語氣約略交代秦三十年生命史的重點,可以視為整篇小說的「楔子」。

60 第七段其妻為養家只得外出工作,但生活依舊捉襟見肘。

61 當得參病的時候,他妻子不能不出門去工作,只有讓孩子們在家裡啼哭,和得參呻吟聲相和著。

一天或兩餐或一餐,雖不至餓死,一家人多陷入營養不良。

62 六、七段賞析六、七段作者藉由得參一家,敘寫出當時臺灣人民共同的宿命。

辛勤工作卻仍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這也凸顯出當時社會所存在的不公平。

63 第八段年底,得參為新春糧食無著,感到煩惱和惶恐。

64 閩南語,即尾牙。

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祭拜土地神,謂「作牙」。

二月初二為「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牙」。

一直到年末。

得參自己,才能做些輕的工作,看看「尾衙」到了,尚找不到相應的工作,若一至新春,萬事停辦了,更沒有做工的機會,所以須積蓄些新春半個月的食糧,得參的心裡,因此就分外煩惱而恐惶了。

合適惶恐,內心不安。

65 第九段得參妻子借得嫂子金花,終於押得了錢,讓得參有本錢去販賣生菜。

66 閩南語,青菜。

後來末了,聽說鎮上生菜的販路很好。

他就想做這項生意,無奈缺少本錢,又因心地坦白,不敢向人家告借,沒有法子,只得教他妻到外家走一遭。

銷路閩南語,老實。

閩南語,娘家。

向人借貸 67 富有、豪侈、榮顯一個小農民的妻子,哪有闊的外家,得不到多大幫助,本是應該情理中的事,總難得她嫂子,待她還好,把她唯一的裝飾品─一根金花─借給她,教她去當鋪裡,押幾塊錢,暫作資本。

金子做成的花狀髮簪 68 第八、九段賞析在八、九段這部分,我們看見在當時絕大部分的臺灣人民都過著困苦的生活,然而也因為困苦的生活更顯現出彼此互助、體諒的心。

69 第十段為了要做買賣,得參妻子向鄰居借了一支稱。

70 閩南語稱政府機關為「官廳」,亦是源自古語。

宋孔平仲清江集鈔冬曉:「城上猶吹角,官廳已罷更。

」一天早上,得參買一擔生菜回來,想吃過早飯,就到鎮上去,這時候,他妻子才覺到缺少一桿「稱仔」。

「怎麼好?」得參想,「要買一桿,可是官廳的專利品,不是便宜的東西,哪兒來的錢?」他妻子趕快到隔鄰去借一桿回來,幸鄰家的好意,把一桿尚覺新新的借來。

今稱公賣品 71 「官廳專利品」的「稱」代表「法」,但一般百姓並不感到「法」是對他們生活、權益的保障,而視為「干涉」、「取締」,是巡警們用來「搜索小民的細故,來做為他們的成績」的工具。

72 因為巡警們,專在搜索小民的細故,來做他們的成績,犯罪的事件,發見得多,他們的高昇就快。

所以無中生有的事故、含冤莫訴的人們,向來是不勝枚舉。

小事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列舉出來。

勝,音ㄕㄥ,盡。

日警一向苛虐,羅織罪名,陷人入罪 73 閩南語,規矩什麼通行取締、道路規則、飲食物規則、行旅法規、度量衡規紀,舉凡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通在法的干涉、取締範圍中。

─他妻子為慮萬一,就把新的「稱仔」借來。

他妻子行事謹慎且能守法為了顧慮意外的發生結尾二句為伏筆,藉此說明日本人法令的嚴苛,臺灣人如此守法,沒想到「大人」還是不斷找麻煩,仍不免牢獄之災 74 第十段賞析這一段是故事的轉折,得參妻向鄰居借了「稱仔」,以顯示自己的守法,然而也是這「稱仔」導致得參的牢獄之災。

此段與故事後半相對照,更凸顯出在當時「法律公正性」的可笑之處。

75 第十一、十二段得參用賣菜的收入買了許多過年的必需品,並剪布想給孩子做新衣。

76 這一天的生意,總算不壞,到市散,亦賺到一塊多錢。

他就先糴些米,預備新春的糧食。

過了幾天糧食足了,他就想,「今年家運太壞,明年家裡,總要換一換氣象才好,第一廳上奉祀的觀音畫像,要買新的,同時門聯亦要換,不可缺的金銀紙、香燭,亦要買。

」音ㄉㄧˊ,買進米穀祭祀鬼神、祖先時所焚燒的紙錢 77 閩南語,指越來越好。

閩南語,蒸。

再過幾天,生意屢好,他又想炊一灶年糕,就把糖米買回來。

他妻子就忍不住,勸他說:「剩下的錢積積下,待贖取那金花,不是更要緊嗎?」累積下來。

78   一晚市散,要回家的時候,他又想到孩子們,新年不能有件新衣裳給他們,做父親的義務,有點不克盡的缺憾,雖不能使孩子們享到幸福,亦須給他們一點喜歡。

他就剪了幾尺花布回去。

把幾日來的利益,一總花掉。

指營業所得的利潤。

全部。

79 第十一、十二段賞析得參心裡總是想著家人,並且不斷地為家人付出。

從中可看見臺灣人民盡責的信念。

80 第十三段:日籍巡警借故買菜,其實存心白拿,但得參老實,不能明白,反倒得罪了他。

81   這一天近午,一下級巡警,巡視到他擔前,目光注視到他擔上的生菜,他就殷勤地問:「大人,要什麼不要?」「汝的貨色比較新鮮。

」巡警說。

得參接著又說:「是,城市的人,總比鄉下人享用,不是上等東西,是不合脾胃。

」「花菜賣多少錢?」巡警問。

「大人要的,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

」參說。

他就擇幾莖好的,用稻草貫著,恭敬地獻給他。

親切指捨得享受在此係稱呼日本警察。

胃口此指幾顆用繩子穿過 82 一斤是十六兩,卻說成「一斤十四兩」,意謂奉送二兩,對大人表示敬意,但大人其實是想白拿,所以讓大人有了「稱仔不好」的藉口。

「不,稱稱看!」巡警幾番推辭著說。

誠實的參,亦就掛上「稱仔」稱一稱,說:「大人,真客氣啦!才一斤十四兩。

」本來,經過秤稱過,就算買賣,就是有錢的交關,不是白要,亦不能說是贈與。

婉曲閩南語,交易的意思。

83 此指沒有錯誤。

「不錯罷?」巡警說。

「不錯,本有兩斤足,因是大人要的……」參說。

這句話是平常買賣的口吻,不是贈送的表示。

「稱仔不好罷,兩斤就兩斤,何須打扣?」巡警變色地說。

「不,還新新呢!」參泰然地回答。

打折。

安然,形容心情安定。

84 大怒。

閩南語,稱桿上的刻度。

「拿過來!」巡警赫怒了。

「稱花還很明瞭。

」參從容地捧過去說。

巡警接在手裡,約略考察一下說:「不堪用了,拿到警署去!」「什麼緣故?修理不可嗎?」參說。

「不去嗎?」巡警怒叱著。

「不去?畜生!」撲的一聲,巡警把「稱仔」打斷擲棄,隨抽出胸前的小帳子,把參的名姓、住處記下,氣憤憤地回警署去。

檢視不能小記事本 85 這桿稱仔被巡警打壞不僅象徵法的公正客觀性的毀壞,由於破壞者代表立法的日本官方,如此更凸顯了立法者自毀其法的荒謬。

因此稱仔的毀壞無形中拆穿了執政者之披著「法」的外表而實質為「不法」、「惡法」的種種虛妄。

「稱仔」除了豐富的象徵性,也是造成情節轉折的重要關鍵。

86 當巡警偽稱買菜時,得參原表示要贈送,可是「巡警幾番推辭」並要他「稱稱看」,得參不知有詐,果真把菜掛上「稱仔」稱了稱,結果就惹禍上身。

這一段把前面秦妻擔憂的一段:「巡警們專在搜索小民的細故,來做他們的成績」,以對話、動作、具體人物生動地表現出來。

而稱的打毀凸顯了日警以「法」的執行者身分卻隨意破壞「法」的荒謬與矛盾。

87 第十三段賞析此段詳細描寫巡警藉故找麻煩的過程,藉此開啟得參無奈的反抗故事。

詳細的敘寫可以讓讀者深刻體悟到在當時人民受到壓迫的感覺。

88 第十四段得參見稱被折斷,憤恨不平,眾人議論紛紛,先後散去。

89 參突遭這意外的羞辱,空抱著滿腹的憤恨,在擔邊失神地站著。

等巡警去遠了,才有幾個閒人,近他身邊來。

一個較有年紀的說:「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難道我們的東西,該白送給他的嗎?」參不平地回答。

精神恍惚不集中不相干的人 90 「唉!汝不曉得他的厲害,汝還未嘗到他青草膏的滋味。

」那有年紀的嘲笑地說。

「什麼?做官的就可任意凌辱人民嗎?」參說。

「硬漢!」有人說。

眾人議論一回、批評一回,亦就散去。

以青草製成的膏藥,用以貼在酸痛處。

在此借代為拷打。

借代(以果代因)日警作威作福,隨時都能凌辱百姓 91 同為同胞的族人非但不伸援手,反倒出言譏諷,此導致得參日後的覺悟:「沒有民族尊嚴才造成被殖民統治、壓榨的悲哀。

」 92 第十四段賞析得參從被羞辱,轉而覺悟到社會極大的不公平性。

作者也藉由旁人的反應說明當時社會中大家對於悲苦命運不同的理解,無論旁人的反應如何,都讓我們看見時代中的無奈。

93 第十五段得參妻子勸他寬心,建議他用餘錢贖回金花,並買稱還給鄰人。

94 得參回到家裡,夜飯前吃不下,只悶悶地一句話不說。

經他妻子殷勤的探問,才把白天所遭的事告訴給她。

「寬心罷!」妻子說,「這幾天的所得,買一桿新的還給人家,剩下的猶足贖取那金花回來。

休息罷,明天亦不用出去,新春要的物件,大概準備下,但是,今年運氣太壞,怕運裡帶有官符,經這一回事,明年快就出運,亦不一定。

」放心指有官司纏身婉曲閩南語,脫離厄運。

有「否極泰來」的意思 95 第十五段賞析這一段可以看見妻子的宿命觀,這其實也是那時候絕大部分的人民的想法。

96 第十六、十七段除夕當天,得參再到市集,日警又來找碴,並將他帶至衙門。

97 參休息過一天,看看沒有什麼動靜,況明天就是除夕日,只剩得一天的生意,他就安坐下來,絕早挑上菜擔,到鎮上去。

此時,天色還未大亮,在曉景朦朧中,市上人聲,早就沸騰,使人愈感到「年華垂盡,人生頃刻」的悵惘。

到天亮後,各擔各色貨,多要完了,有的人,已收起擔頭,要回去圍爐,過那團圓的除夕,償一償終年的勞苦,享受著家庭的快樂。

當這時參又遇到那巡警。

很早一年將要終了,使人有生命短暫的感觸。

挑賣的擔子 98 「畜生,昨天跑哪兒去?」巡警說。

「什麼?怎得隨便罵人?」參回說。

「畜生,到衙門去!」巡警說。

「去就去呢,什麼畜生?」參說。

巡警瞪他一眼便帶他上衙門去。

「汝秦得參嗎?」法官在座上問。

「是,小人,是。

」參跪在地上回答說。

「汝曾犯過罪嗎?」法官。

「小人生來將三十歲了,曾未犯過一次法。

」參。

「以前不管他,這回違犯著度量衡規則。

」法官。

未曾 99 「唉!冤枉啊!」參。

「什麼?沒有這樣事嗎?」法官。

「這事是冤枉的啊!」參。

「但是,巡警的報告,總沒有錯啊!」法官。

「實在冤枉啊!」參。

「既然違犯了,總不能輕恕,只科罰汝三塊錢,就算是格外恩典。

」官。

「可是,沒有錢。

」參。

「沒有錢,就坐監三天,有沒有?」官。

「沒有錢!」參說,在他心裡的打算:新春的閒時節,監禁三天,是不關係什麼,還是三塊錢的用處大,所以他就甘心去受監禁。

處罰。

科,判恩惠 100 在情節的發展方面,稱仔的斷毀是一重大轉折,先前得參因生意不錯在家中營造出來的過年氣氛從此一掃而空,得參一家突然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下。

又隔一天,也就是除夕,巡警又出現在得參面前,並一再罵他「畜生」,並將他帶到衙門。

這一段再度描寫日警(執法者)作為殘暴的形象。

賴和除了直接描寫日警的嘴臉,也間接從受害者即得參的強烈反應來襯托日警的殘暴,平白在除夕被判坐監的得參以同歸於盡來報仇,正說明了日警加諸人民的傷害是如何的創鉅痛深。

101 十六、十七賞析十六、十七兩段得參在歲末中有了「年華垂盡,人生頃刻」的悵惘,此一感嘆亦為其後殺日警的伏筆。

而法官的職責是維護法律的公正性,然而從法官的回答,可以看見當時法律的不合理性,這也是造成後續故事發展的主要原因。

102 第十八、十九段得參妻子代繳罰款,將其保出。

103 參的妻子,本想洗完了衣裳,才到當鋪裡去,贖取那根金花。

還未曾出門,已聽到這凶消息,她想:在這時候,有誰可央托,有誰能為她奔走?愈想愈沒有法子,愈覺傷心,只有哭的一法,可以少舒心裡的痛苦,所以,只守在家裡哭。

後經鄰右的勸慰、教導,才帶著金花的價錢,到衙門去,想探探消息。

央求請託稍微消解 104 形容見識不廣鄉下人,一見巡警的面,就怕到五分,況是進衙門裡去,又是不見世面的婦人,心裡的驚恐,就可想而知了。

她剛跨進郡衙的門限,被一巡警的「要做什麼」的一聲呼喝,已嚇得倒退到門外去,幸有一十四來歲的小使,出來查問,門檻日語,指工友。

105 她就哀求他,替伊探查,難得那孩子童心還在,不會倚勢欺人,誠懇地替伊設法,教她拿出三塊錢代繳進去。

106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 107 不服氣或悶悶不樂的神情。

怏,音ㄧㄤˋ,不愉快。

「才監禁下,什麼就釋出來?」參心裡正在懷疑地自問。

出來到衙前,看著他妻子。

「為什麼到這兒來?」參對著妻子問。

「聽……說被拉進去……」她微咽著聲回答。

「不犯到什麼事,不至殺頭,怕什麼。

」參怏怏地說。

他們來到街上,市已經散了,處處聽到「辭年」的爆竹聲。

「金花取回未?」參問他妻子。

「還未曾出門,就聽到這消息,我趕緊到衙門去,在那兒繳去三塊,現在還不夠。

」妻子回答他說。

不服氣或悶悶不樂的神情。

怏,音ㄧㄤˋ,不愉快。

辭歲 108 猛然領悟、突然清醒的樣子。

「唔!」參恍然地發出這一聲,就拿出早上賺到的三塊錢,給他妻子說:「我挑擔子回去,當鋪怕要關閉了,快一些去,取出就回來罷。

」  109 第十八、十九段賞析得參的妻子打探丈夫的消息,在衙門之中更是驚恐不已。

老百姓在威權之下似乎只能擔心、害怕。

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夫妻的患難之情。

110 第二十段圍爐過後,得參有了覺悟,也下定決心。

111 閩南語,指農曆正月初一清晨,開門迎接新春,並備香案祈福。

正,音ㄓㄥ,指正月。

「圍過爐」,孩子們因明早要絕早起來「開正」各已睡下,在做他們幸福的夢。

參尚在室內踱來踱去。

經他妻子幾次的催促,他總沒有聽見似的,心裡只在想,總覺有一種不明瞭的悲哀,只不住漏出幾聲的嘆息,「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

這是什麼世間?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

」他喃喃地獨語著,忽又回憶到母親死時,快樂的容貌。

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

意謂他已準備犧牲音ㄉㄨㄛˋ,慢步行走。

112 第二十段賞析得參在無奈與悲哀之中,有了最後的覺悟。

他決心以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對抗時代的威權,這一段也鋪陳後段的結局。

113 第二十一段得參殺警後自殺,結束自己悲苦的一生。

114  元旦,參的家裡,忽譁然發生一陣叫喊、哀鳴、啼哭。

隨後,又聽著說:「什麼都沒有嗎?」「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  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喧鬧聲省略得參殺警並自殺的過程,以兩人同夜死亡的簡短描寫,冷冷的筆墨,強化了這一驚人結局的感染力。

而秦得參短短三十年的一生,漫漫痛苦的最後一個除夕,便在元旦破曉時分結束了,而小說情節也跟著結束暗指秦得參在覺悟後,終於刺殺日警 115 第二十一段賞析作者以含蓄的手法暗示得參殺警後自殺。

從中亦透露出作者對強權威迫所造成時代悲劇的看法。

116 法國小說家,西元一九二一年得諾貝爾文學獎,著有《波那爾之罪》、《苔依絲》、《文學生活》等書。

下筆為法朗士在西元一九○一年所寫的短篇小說,該篇透過一個小菜販被警察誣陷的不幸遭遇,指控司法制度的階級偏見,而使窮人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這一幕悲劇,看過好久,每欲描寫出來,但一經回憶,總被悲哀填滿了腦袋,不能著筆。

近日看到法朗士的《克拉格比》,才覺這樣事,不一定在未開的國裡,凡強權行使的地上,總會發生,遂不顧文字的陋劣,就寫出給文家批判。

(此段為後記)指未開化拙劣、粗劣 117 後記說明寫這一齣悲劇故事的原由,是受到法朗士的啟示。

118 深度鑑賞小說情節象徵意義情節結構內容賞析 119 閱讀《一桿「稱仔」》應留意下列幾點:(一)本篇小說的情節發展是以主角秦得參的一生及最後幾天為時間線索。

秦得參近三十年的生命,正好與已割臺三十年的臺灣同長(本文寫於西元一九二六年,距一八九五年臺灣割日,剛好三十年)。

作者似乎以主角苦難的一生隱括整個臺灣自割日以來殖民地人民整體的悲慘命運。

120 小說的高潮安排在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也是主角一生中的最後一天)。

除夕本是一家團聚的日子,本應充滿喜樂歡悅的,但因日本巡警的壓迫凌辱,主角選擇了玉石俱焚,他的家庭也在這一天被摧毀了。

小說以喜襯悲,更凸顯其「悲喜」的強烈對比。

文末賴和寫到「元旦,參的家裡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 121 (二)「稱仔」是「法」的象徵,在小說中有線可尋。

一般老百姓「感到這一官廳的專利品」的「稱仔」即代表「法」,他們並未感受到「法」是保障生活權益的,反而視之為「干涉」、「取締」,主要的緣故即在於執法的日警以之做為高昇的利器。

122 這桿稱仔被巡警打斷擲棄,不僅說明了失去賴以謀生的工具,也象徵法律原本應有的公正客觀遭到毀壞,由於毀壞者代表立法的日本官方,因此凸顯了立法者自毀其法的荒謬。

小說題目的稱仔,特別加上引號,其深意由此可見。

123 (三)小說中另一重要政治因素是日本警察。

在日軍剛剛進入臺灣,各級地方行政機構還沒建立以前,警察網就已經遍布全島。

警察權力極大,除一般警務外,對戶籍、保安、兵役、徵役、防火、防空、防疫、衛生、徵稅、派捐、經濟管制、強制收購土地等等,無所不管。

甚至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冠婚祭葬、演戲娛樂,也加以干涉。

臺灣民間對橫暴貪婪,無惡不作的日警,私下稱以「草地皇帝」。

而這個「世界上未嘗有的」、「強大的警察國家的體制」,一直維持到日本戰敗為止。

124 (四)一桿「稱仔」是篇以寫實手法表達的作品,作者對於秦得參生長過程的描寫極清楚,九歲、十六歲、十八歲、二十一歲如何等,都有詳細交代。

對於看西醫花掉多少錢、金花典當多少錢、科罰多少錢、坐監幾天、小使幾歲等等,作者都不厭其煩記下來,既強調了其取材的真實性,也強調了日警橫暴苛虐臺灣人民的真實情況。

125 「楔子」小說開頭直到秦得參決定賣菜的前一段(即一到六段),這一部分敘述了秦得參最後半個月之前的一生,未使用對話,也沒有生動的人物描寫,以旁白的語氣約略交代秦三十年生命史的重點,可以視為整篇小說的「楔子」。

126 小說結束後,作者有一段現身說法的獨白,這一段文字說明,為其取材的現實性做了注腳,同時也說明了這類悲慘的事,不一定在臺灣這未開發國家發生,在法國、凡是強權行使的土地上,總會發生。

作者處理時極具技巧,小說自始至終未直接出現日本警察的字眼或明指時空背景是日本殖民統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治臺灣的背景,這可讓日本殖民政府不致因此興師問罪,也可使其在被批判之餘認清人民的力量。

127 主角之名小說主角名為秦得參,臺灣人姓秦的很少,秦得參三字,以閩南方言讀之跟「真的慘」讀音相近,雙關了其一生的遭遇,孤苦、慘痛、可憐、凍餒、煩惱、嘆息、悲戚、冤枉、同歸於盡等等,這樣的人生,這樣的遭遇,真的是有夠悽慘。

128 五、文學殿堂語文天地日治時期文學日治時期小說家賴和小說回目次 129 從日據時代起,臺灣文學就有著豐富而特殊的面貌主題代表作家社會批判賴和、呂赫若知識份子的人物形象王詩琅、楊逵個人主義與市民生活龍瑛宗皇民化運動與文學王昶雄 130 日治時代小說家賴和──臺灣文學之父(1)文學理念:堅持寫作「以民眾為對象」,追求文學的寫實化、鄉土化。

(2)舉例:賴和一桿『稱子』以秤桿被日本巡警無理折斷,象徵日本官方的司法不公,因此被奴役的臺灣人民必須快快覺醒,群起反抗,以免像主人翁秦得參(諧音「真的慘」)一樣,被各個擊破,含憤以歿。

131 日治時代小說家楊逵──壓不扁的玫瑰(1)創作態度:冒著生命危險,創作不懈,不悲觀不自憐,被譽為「繼承了賴和的尖銳的抗議精神」。

(2)舉例:楊逵《鵝媽媽要出嫁》、《種地瓜》描述帝國統治下臺灣人的犧牲奮鬥。

132 日治時代小說家鍾理和──嘔心瀝血的筆耕者(1)一生雖貧病交加,仍執著寫作(2)民國四十五年以笠山農場得到「中華文藝基金獎」。

其他名作如:吳濁流長篇巨作《亞細亞的孤兒》(原為日文)呂赫若《風水》。

133 賴和的第一篇小說〈鬥熱鬧〉藉著鎮民的閒談,表達出兩庄貧苦村民為了在媽祖生日的祭典中哪一邊熱鬧,而不惜一擲千金的愚昧陋習,提出批評、諷諫。

作者反對封建落伍,批判統治者卻因有利統治,適當地保留縱容,甚至提倡愚民的陋習。

賴和之所以被稱為「臺灣的魯迅」,就是因為他小說中的諷刺寫實精神和魯迅是一脈相通的。

賴和對日本帝國統治者醜陋的面目與本質、御用奴性紳士以及封建落伍的社會階層,都以寫實主義手法,深沉而客觀地予以披露。

134 賴和的第二篇小說一桿「稱仔」以「稱仔」的象徵製造全文的衝突與高潮,並掌握鄉土文學的特色,將方言、日語,交揉於小說中,形成獨特的表現手法。

如:「贌」ㄅㄛˊ,讀如閩南語的「北」承租。

相當於「包」。

贌月(按月承租),贌車(租車子),贌田(租借水田),贌耕(租地為農耕等之用)。

「外家」:娘家。

生意「屢」好,屢,越、更。

「小使」日語指工友;「炊」ㄔㄨㄟ,蒸。

135 六、妙筆生花回目次 136 小說的敘事觀點:敘述者與故事的關係。

為小說技巧的關鍵。

1.全知觀點:全知的敘述者對每一事件都瞭然,並可隨意進入人物內心,直接告知讀者某一個小說人物所思所想。

不受時空限制。

如上帝一般的觀點。

 如賴和〈一桿「稱仔」〉即是。

2.限制觀點:(1)第一人稱─敘述者即觀點人物。

此類又可分為二:自知─敘述者是主角人物,如林雙不〈槍〉;宮部美幸《這一夜誰能安眠》。

旁知─敘述者不是主角人物,如,如魯迅〈孔乙己〉即是。

137 (2)第二人稱─敘述者不是觀點人物,敘述者不一定在小說小說外部,而以小說中某一人物為觀點人物,常使讀者將自己等同於這個特定人物,如朱天心《古都》。

有時也讓敘述者與讀者直接交流見聞和感受,把讀者稱之為「你」。

如高行健《靈山》。

138 (3)第三人稱─敘述者不是觀點人物,敘述者在小說外部,而以小說中某一人物為觀點人物。

此一觀點的極致運用形成第三人稱主角人物觀點,即一切的情節都緊扣主角的言行動作心理,而往往對於主角的心靈活動的敘述多於外在的描繪,故用以特寫人物。

如曹雪芹〈劉姥姥〉。

139 (4)客觀觀點─客觀呈現人物言行,不進入任何人物的內心。

 如魯迅〈阿Q正傳〉。

(5)多重觀點─為限制觀點的特殊運用,故事以不同的單一人物的觀點敘述。

如侯文詠《靈魂擁抱》、黛安‧賽特菲爾德《第13個故事》。

140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回目次 141 *結構表孤兒寡母,生計艱難。

十六歲以前母子二人苦工作,方能免於凍餒悲劇人生一桿「稱仔」十八歲娶妻二十一歲時生一男丁,但旋即失去慈母十六歲至二十六歲二十二歲復添一女,生活擔子愈重二十六歲因過勞染上瘧疾,身體轉為孱弱 142 為準備新年所需,打算賣菜序曲順利籌錢借稱,開始做起買賣惡警意圖白拿,得參老實,論斤買賣一桿「稱仔」悲劇始末巡警藉口稱仔斤兩有誤,硬打斷稱仔轉捩點惡警再度尋釁,將得參帶至衙門問罪 143 一桿「稱仔」法官判定罰款,得參寧願坐牢尾聲妻子奔走哀求,保釋得參返家過節悲劇始末得參殺警後自殺,結束悲苦且絕望的一生落幕 144 八、集思廣益~問題討論~「稱仔」之象徵意義日治時代日本警察如何苛虐百姓文中情節如何安排回目次 145 一、一桿「稱仔」一文中,「稱仔」有何象徵意義?日警打斷「稱仔」,又有何象徵意義?答:「稱仔」原本象徵公平、正義,但在一桿「稱仔」當中,特別將「稱仔」加上引號就是用反諷的語氣,說明原本代表正義、公理,實際上是統治者專利品的「稱仔」。

而日警折斷「稱仔」,正象徵正義、公理被摧殘和否定。

由此凸顯出正直無辜的老百姓,在強權的統治下,難逃俎上魚肉任人宰割的宿命。

146 二、由文中哪些情節,可以看出日治時代日本警察苛虐百姓?答:文中敘述日本巡警,專在搜索小民的細故,來做他們的成績,犯罪的事件,發見得多,他們的高昇就快。

所以無中生有的事故、含冤莫訴的人們,向來是不勝枚舉。

什麼通行取締、道路規則、飲食物規則、行旅法規、度量衡規紀,舉凡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通通在法的干涉、取締範圍中。

147 三、文末作者寫到「元旦,參的家裡……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又說「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作者這樣安排,最主要的意義何在?答:以較含蓄內斂之筆,不僅是「為了避免文筆過於赤裸、尖銳而惹來牢獄之災,這是不得不然的權宜作法」,而是揭露強權不公不義的統治,必將引發受壓迫凌辱庶民的反抗。

這裡省略了秦得參殺警並自殺的過程,僅描寫兩人同夜死亡。

148 同時這樣的結尾,一改前文的正面直接描寫,改為自側面聽秦得參家中傳出的慌亂,畫面上沒有主角實際的動作,卻由畫面外的聲音交代情節、渲染情緒。

「看不到」,反而更具想像空間,增加了感染力。

149 九、更上一層補充教材〈南國哀歌〉賴和回目次 150 覺悟下的犧牲一覺悟下的犧牲,/覺悟地提供了犧牲,/唉,這是多麼難能!/他們誠實的接受,/使這不用酬報的犧牲,/轉得有多大的光榮!二弱者的哀求,/所得到的賞賜,/只是橫逆、摧殘、壓迫,/弱者的勞力,/所得到的報酬,/就是嘲笑、謫罵、詰責。

151 覺悟下的犧牲三使我們汗有所流,/使我們血有處滴,/這就是──強者們!/慈善同情的發露,/憐憫惠賜的恩澤!四哭聲與眼淚,比不得/激動的空氣、瀉澗的流泉,/究竟亦終於無用。

/風亦會靜、泉亦會乾,/雖說最後的生命,/算來亦不值錢。

152 覺悟下的犧牲五可是覺悟的犧牲,/本無須什麼報酬,/失掉了不值錢的生命,/還有什麼憂愁?六因為不值錢的東西,/所以能堅決地拋去,/有如不堪駛的廢舫,/只當做射擊的標誌。

153 覺悟下的犧牲七我們只是一塊行屍,/肥肥膩膩,留待與/虎狼鷹犬充飢!八唉,這覺悟的犧牲!/多麼難能、多麼光榮!/我聽到了這回消息,/忽充滿了滿腹的憤怒不平,/無奈慘痛橫逆的環境,/可不許盡情地痛哭一聲,/只背著那眼睜睜的人們,/把我無男性眼淚偷滴! 154 覺悟下的犧牲九唉,覺悟的犧牲!/覺悟地提供了犧牲,/我的弱者的鬥士們,/這是多麼難能!/這是多麼光榮! 155 二林事件彰化北斗郡下的二林等四庄的蔗農,一向受林本源製糖會社的壓搾剝削1925年成立「二林蔗農組合」同年10月對林本源製糖會社展開交涉,提出五項要求22日遠藤巡官率警官等大批人馬來強行刈取,並揮刀揚威,引起衝突。

23日警方檢舉蔗農組合幹部,約九十名,凌辱毒打。

被送公判者有三十九人。

一審檢察官說是匪徒(抗日義軍)平定後第一大事件。

156 南國哀歌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只殘存些婦女小兒,/這天大的奇變,/誰敢說是起於一時?/人們最珍重莫如生命,/未嘗有人敢自看輕,/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在他們當然早就看明,/但終於覺悟地走向滅亡,/這原因就不容妄測。

/雖說他們野蠻無知?/看見鮮紅的血,/便忘卻一切歡躍狂喜,/但是這一番啊!/明明和往日出草有異。

/在和他們同一境遇,/一樣呻吟於不幸的人們,/那些怕死偷生的一群,/在這次血祭壇上,/意外地竟得生存,/便說這卑怯的生命,/神所厭棄本無價值。

157 南國哀歌但誰敢信這事實裡面,/就尋不出別的原因?/「一樣是歹命人!/趕快走下山去!」/這是什麼言語?/這有什麼含義?/這是如何地悲悽!/這是如何的決意!/是怨是讎?雖則不知,/是妄是愚?何須非議。

/舉一族自愿同赴滅亡,/到最後亦無一人降志,/敢因為蠻性的遺留?/是怎樣生竟不如其死?/恍惚有這呼聲,這呼聲,/在無限空間發生響應,/一絲絲涼爽秋風,/忽又急疾地為它傳播,/好久已無聲響的雷,/也自隆隆地替它號令。

158 南國哀歌兄弟們!來――來!/來和他們一拚!/憑我們有這一身,/我們有這雙腕,/休怕他毒氣、機關鎗!/休怕他飛機、爆裂彈!/來!和他們一拚!/兄弟們!/憑這一身!/憑這雙腕!/兄弟們到這樣時候,/還有我們生的樂趣?/生的糧食儘管豐富,/容得我們自由獵取?/已闢農場已築家室,/容得我們耕種居住?/刀鎗是生活上必需的器具,/現在我們有取得的自由無?/勞動總說是神聖之事,/就是牛也只能這樣驅使,/任打任踢也只自忍痛,/看我們現在,比狗還輸! 159 南國哀歌我們婦女竟是消遣品,/隨他們任意侮弄蹂躪!/那一個兒童不天真可愛,/凶惡的他們忍相虐待,/數一數我們所受痛苦,/誰都會感到無限悲哀!/兄弟們來!/來!捨此一身和他一拚!/我們處在這樣環境,/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160 霧社事件南國哀歌為哀悼霧社事件而作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利用日人集中到公學校去看運動大會時,衝進會場,殺死一百三十六名日本人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立即發出「討伐」諭告,戰爭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日軍以新式武器砲轟、飛機轟炸,甚至以毒瓦斯為武器霧社同胞約死了百分之五十八 161 十、應用練習1.字辭辯證2.應用練習解答回目次 162 1.直接使用日語漢字詞彙,是本地國語的一種現象,例如「便當」一詞,即源於日語而非國語所原有。

下列文句「 」內,何者屬於這類詞彙 (A)餐廳有服務生代客「泊車」 (B)便利商店提供「宅急便」服務 (C)「忍者」矇著臉,在角落吹暗箭 (D)那家日式「涮涮鍋」好吃又便宜 (E)百年「物語」號稱是電視臺年度大戲。

〔91.指考〕 163 答案:(B)(C)(E)解析:(A)是英語 park。

(B)(C)(E)是常見的日語漢字。

(D)是指將肉片稍微在鍋裡燙一下就吃的中國烹調法 164 2.下文中,作者認為托爾斯泰給沙皇的信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托爾斯泰是一位伯爵擁有很大很大的農莊,但是在他的作品《復活》中,他重新回顧成長過程中身為貴族的沉淪,以及擁有土地和農奴帶給他的不安與焦慮,他決定出走。

我認為托爾斯泰最偉大的作品不是《復活》也不是《戰爭與和平》,而是在他垂垂老矣時,寫的一封給俄國沙皇的信。

信中,他沒有稱沙皇為皇帝,而是稱他為「親愛的兄弟」,他寫到:『我決定放棄我的爵位,我決定放棄我的土地,我決定讓土地上所有的農奴恢復自由人的身分。

』那天晚上把信寄出去之後,他收了幾件衣服,拎著簡單的包袱,出走了。

最後他死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火車站,旁人只知道一個老人倒在月臺上,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托爾斯泰。

」(蔣勳《孤獨六講‧革命孤獨》) (A)托爾斯泰體認民貴君輕,實踐民主思維 (B)托爾斯泰目睹貧富差距,慷慨捐財助人 (C)托爾斯泰揭露民生困苦,喚起社會關注 (D)托爾斯泰展現悲憫情懷,追求人間公義。

〔97.指考〕 165 答案:(D)解析:由信中「我決定讓土地上所有的農奴恢復自由人的身分」可知,這是一種對農奴的悲憫情懷,這種做法追求的是人間公義。

166 十一、網路資源回目次 167 鬥鬧熱走唱隊賴和音樂專輯發行日期:2005/11/21製作發行: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賴和紀念館鬥鬧熱走唱隊賴和音樂專輯發行日期:2005/11/21製作發行: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 Downloadppt"一桿「稱仔」賴和." Similarpresentations 第五課我在臺東,心情,晴.第五課我在臺東,心情,晴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民國溫士凱至臺東旅遊的美好經歷、心情緊扣主題,前後呼應★文意: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臺東:地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王冕的少年時代.第十課王冕的少年時代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清吳敬梓記敘王冕失學、孝親與自學成功的過程以第三人稱順敘人物經歷,藉對話、行為展現人物特質★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代──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時期. 第六課五柳先生傳.第六課五柳先生傳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東晉陶淵明任真自得的人物性情模仿史書傳記的形式,描述人物性情★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人物──主角)(體裁) 第四課夏夜.第四課夏夜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民國楊喚新詩(童詩)寫夏夜的寧靜、溫馨以擬人手法描寫夏夜的景致季節+時間寫夏夜的美麗與豐富。

第五課不要怕失敗.第五課不要怕失敗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民國林良說明失敗雖然痛苦,卻能累積經驗、增長智慧,邁向成功藉生活中的小事件說明道理★補充:*失敗:女兒:成績考壞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負荷.第四課負荷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民國吳晟新詩表達父親對孩子的愛以父親向孩子說話的語氣,寫出為人父者的心情★題目含義: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不以為苦。

第一課大樹之歌.第一課大樹之歌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民國劉克襄親近自然、尊重生命以父親的口吻,依時間、地點、對象、事件的順序,敘述拜訪雀榕的經過★題目含義:1.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兒時記趣.第十一課兒時記趣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清沈復回憶孩童時代由觀察、想像所得到的物外之趣先總寫「物外之趣」,再就不同事物,分段記敘,以回應首段★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外之趣。

報告者:吳宛儒.黃若涵.蔡珈琳.蔡惠蓁台灣現代小說導讀寫實主義小說-一桿秤仔.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

1894年5月28日﹝農曆4月24日﹞生於彰化,1909年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6年以後在彰化市仔尾開設賴和醫院。

1943年1月31. 第十二課紙船印象.第十二課紙船印象作者主旨文章作法民國洪醒夫回憶童年、懷念母愛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最後以期望作結★補注:*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的疼愛之情。

第十二課.【GE─雅典奧運的由來】【羅家倫】 開學日8月有幾天?31天開學日是幾月幾日?8月30日8月.開學日8月有幾天?31天開學日是幾月幾日?8月30日8月. 時間海山國小黃琳惠老師製作. 自我介紹楊惟勝. 第二冊第十一課一桿『稱仔』賴和. 中國人壽徐真真. 《春曉》. 八、一桿「稱仔」賴和.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中一中文科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落花生的性格. WWE巨人Bigshow. Similarpresentations Aboutproject SlidePlayer 条款 反馈 隐私 反馈 ©2021slidesplayer.comInc.Allrightsreserved. 搜索 Tomakethiswebsitework,weloguserdataandshareitwithprocessors.Tousethiswebsite,youmustagreetoourPrivacyPolicy,includingcookiepolicy. Iagree.     AdsbyGoog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