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國小課文原文: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 ... 女媧補天國小課文原文 更多義項▼ 收起更多▲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國小課文原文漢語成語錢運達執導卡通片網頁遊戲200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令濤胡若佛編著圖書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

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

後人以兩位英靈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上古神話所記錄的是華夏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觀,以紀念族群中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聚落群體和首領。

越樸實的神話,所還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當然那些神仙法術與魔力無邊是為了渲染傳說,與現實科學無關。

中文名稱女媧補天外文名稱NvWaBuTian體裁上古神話主角女媧相關人物共工、祝融、天台山之神鰲,太陽神具體事跡補整天地、誅邪平患、定歷熄災相關記載《列子》、《淮南子》、《論衡》等主要榮譽拯救世人相關造物、造人、女皇之治別稱大地之母簡介女媧女媧氏,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娘娘,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補天女媧氏是五氏之四,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他和伏羲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但人們的生活依然艱難。

這時,偉大的各種神祇人物,應運而生。

出現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

故事概述女媧用黃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四海歌舞昇平。

後來共工與顓頊爭帝位,不勝而頭觸不周之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

女媧看到她的子民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十分關切,決心鍊石以補蒼天。

於是她週遊四海,遍涉群山,最後選擇了東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天台山是東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別由神鰲用背駝著,以防沉入海底。

女媧為何選擇天台山呢,因為只有天台山才出產練石用的七色石,是煉補天石的絕佳之物。

人物簡介伏羲之妹女媧,又稱女媧氏,媧皇,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上古氏族首領,後逐漸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

根據神話記載,女媧人首蛇身。

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

女媧的主要功績為摶土造人,以及鍊石補天。

後世女媧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祇,被作為人類始祖和婚姻之神來崇拜。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

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

現今洪洞候村有女媧陵、媧皇廟及補天石等女媧傳說遺址。

上古時代,在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是蛇身人首(也就是人的腦袋,蛇的身子),取名為伏羲。

伏羲有一個也是蛇身人首的妹妹,叫做女媧,號曰女希氏。

盤古同源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

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

女媧還曾流傳為”開天闢地大神“盤古的同源女神,他們一起創造人類,教人種植生產,造福一方。

該傳說並不常見,一般見於今盤古山(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一帶。

女媧稱王伏羲一統華夏各部落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女媧接替了伏羲的位置,統治華夏。

女媧延續了伏羲留下來的婚姻制度,繼續教人民織網打魚、打獵、飼養家畜。

女媧還發明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

由於女媧的功勞之大,她被封為一般意義上的執政天神(直到封神榜後,女媧因放縱狐妖為禍人間,而地位有所下降。

)人物生平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

《楚辭·天問》、《禮記》、《史記》、《山海經·大荒西經》、《淮南子·覽冥訓》、清朝嘉慶《涉縣誌》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

相傳上古時期,始祖女媧就是在涉縣的古中皇山上鍊石補天、摶土造人的,長期以來形成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的女媧文化。

在整個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人類發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一是有突出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傳承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實現民族大融合、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三是對增強創業精神、充實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體現了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現象,對人生禮儀、人類生存、文化傳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神話故事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

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

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

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裡掙扎。

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冒火。

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於是,她跑到山上,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

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

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

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

於是,她又找了又找,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天台山頂堆巨石為爐,女媧先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取五色土為料,又借來太陽神火,歷時九天九夜,煉就了五色巨石36501塊。

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然後又歷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五彩石將天補好。

剩下的一塊遺留在天台山中湯谷的山頂上。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天是補好了,可是卻找不到支撐四極的柱子。

要是沒有柱子支撐,天就會塌下來。

情急之下,女媧只好將背負天台山之神鰲的四隻足砍下來支撐四極。

可是天台山要是沒有神鰲的負載,就會沉入海底,於是女媧將天台山移到東海之濱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濤雒鎮一帶。

女媧補天之後,天地定位,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四海寧靜。

人們在天台山載歌載舞,歡慶補天成功,同時在山下建立女媧廟,世代供奉,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

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媧補天台、補天台下有被斬了足的神鰲和補天剩下的五彩石,後人稱之為太陽神石。

它已經成為了人們精神的象徵!來源及簡介傳說來源《竹書紀年》: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

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琅琊之濱。

女媧補天《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lǎn)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清琅琊王隕《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

……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

土人傳曰:盤古開天闢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

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

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

乃建老母廟于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

其廟已毀,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隕石可見。

神鰲隕石之與世上芸芸眾生,無異於中原黃土之賤也。

然其之與聖人,乃天外之來客,通天界之橋樑,達上帝之使者也。

余傾畢生之財力物力,餐風露宿,跋山涉水,欲收集天下隕石於一屋。

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

收藏雖少,卻每每把玩,如獲至寶,如數家珍。

嗚呼!快哉,樂哉!歲月無情,廉頗畢竟老矣。

乃將畢生之所聞、所見、所集記於此,以傳後人: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

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

土人傳曰:盤古開天闢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

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

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

乃建老母廟于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

其廟已毀,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隕石可見。

壽光隕:青州府壽光縣西50里。

《宋書》云: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於壽光”。

乃地有落星村,村邊有隕石狀如石臼,又名星落石臼,為壽光八景之一。

李振栝詩云:“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選勝此留停。

誰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靈。

原始映射“女媧補天”神話是以生殖、大量繁衍人口的方式拯救氏族滅亡的寓言。

羅壁《識遺》、胡宏《五峰集》、羅泌《路史》、陳叔方《穎川小語》、趙翼《陔余叢考》、俞正燮《癸巳存稿》、田同之《西圃叢辨》、褚人獲《堅瓠廣集》、錢永《履園叢話》等,都曾大談補天,揣其事理。

今之學者也或言女媧補天為抗地震,或言補天的女媧與造人的女媧非一人,而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女媧之所以能“補天”,關鍵正在於“造人”,女媧神話的意義,就蘊藏在這裡。

在女媧崇拜以及其所演化出的種種傳說與禮俗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女陰崇拜並不在於女陰的實體對生命個體帶來的快感,而在於其創造生命的功能。

這種崇拜乃是極強烈的生殖欲望的體現。

補天神話乃是對巨大生殖意義的闡釋與頌揚。

人類早期,最可怕的災難是來自自然。

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氏族部落的形成部落戰爭頻繁的興起,毀滅性災難更多的則是來自於人類自己了。

“天崩地裂”人們難以目睹,毀滅性的災難卻時有發生。

於是人們的經驗轉化了。

隨之“天崩地裂”的原始傳說,便成了巨大災難或變故的象徵。

對於原始氏族部落而言,氏族滅亡何異於“天崩地陷”。

在頻繁的氏族部落戰爭中,滅族之事又是那樣的習見。

這對每一個氏族整體來說,都是巨大威脅。

因此“天裂”雖屬自然的神話,而“補天”卻有了社會的意義。

甚至“天崩地陷”的神話本身,也彌散著部族戰爭的煙雲。

所謂“共工與顓頊爭帝”,“天柱折,地維絕”,其最表層、最直接的意義,就是戰爭災難。

羅泌在《路史·發揮》中說:所謂共工觸不周,地維為絕,天柱為折,是言大亂之甚。

所謂女媧補天,乃指平共工之亂,功猶“補天立極”。

此雖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忽略了神話由自然內容向社會內容的轉化,也忽略了神話的濃縮、集錦、象徵的特徵以及其意義的多層次性,但卻看到了“天柱折地維絕”與原始部落戰爭之間的聯繫。

這是很值得注意的。

所謂“補天”,乃是平息災難、拯救氏族滅亡的寓言。

辛棄疾詞云:“袖裡珍奇光五彩,他年可補天西北。

”就是以“補天”象徵平息民族災難的。

《紅樓夢》中“補天”的典故更明確的表達了挽救衰亡的意義。

這並非辛棄疾、曹雪芹之流的別出心裁,實是神話自具的文化意義在歷史中的傳遞。

神話之所以要讓女媧“補天”,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女媧的生殖功能上。

在原始戰爭中武器不過弓箭棍棒之類,沒有誰比誰先進的問題。

在這樣的戰爭中,決定勝負的因素多半在人數之多寡。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女性的生殖功能就顯得十分重要。

只有大量繁殖人口,人丁旺盛,才能使氏族強盛、發展,避免“天崩地陷”的命運。

因此只有無限生殖力的“女媧”才能“補天立極”。

原始的社會存在,使先民把對於社會的認識凝固為一種觀念;把認定的真理,凝固為一種信仰。

使生殖崇拜變成了一種潛在的力量,而支配著民族的行為。

“女媧補天”神話其潛在的意義,便是把生殖作為一項最神聖最偉大的事業而頌揚的。

神話解讀神話一史記《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

神話二《淮南子·說林訓》提出了女媧與諸神共同造人之說,當女媧造人之際,諸神一起來襄助她:黃帝造出男女性別,上駢造出耳朵眼睛,桑林造出胳膊手掌,女媧所以能多般轉變創造化育。

”漢末學者高誘註解:“黃帝,是古代的天神,在開始造人的時候,造出男女性別;上駢、桑林,都是神的名諱;女媧,是天下共主的王者。

多般轉變創造化育,這裡說創造化育(人類)的社會進化大業並非只是一個人的功勞。

”後續時代提出另一種傳說,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繁衍人類,《獨異志》: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

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

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

“於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兄妹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倆人的子孫後代。

神話三《風俗通義》中就有女媧造人之說,凡有女媧廟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媧廟求子的習俗。

雖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卻浸透著一種原始生殖崇拜文化。

原始時代,部落戰爭十分殘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對抗,死亡者眾多。

所以,人們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興旺,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於是,“女媧補天”應運而生。

在“女媧補天”神話中,女媧所補的天,是自己頭上的天;所撐的地,是自己腳下的地;所創造的是一個讓人類和平生存的世界;所反映的是大無畏的浩然氣概。

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內有五處女媧墓,山西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內有五處女媧墓,山西省內有兩處,一處在芮城縣的風陵,一處在洪洞縣的趙城。

查《文獻通考》、《寰宇記》、《九城志》等古籍,都說女媧墓在趙城;而且歷朝歷代祀典女媧也都在趙城。

此外,浮山縣也有女媧廟和女媧補天處。

神話中所說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

省內有兩處,一處在芮城縣的風陵,一處在洪洞縣的趙城。

查《文獻通考》、《寰宇記》、《九城志》等古籍,都說女媧墓在趙城;而且歷朝歷代祀典女媧也都在趙城。

此外,浮山縣也有女媧廟和女媧補天處。

神話中所說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但說法有別。

有傳說女媧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

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

當地在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還有山西芮城說、河南陝州說、河南任城說、山東濟寧說,等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活動地域,大體在以今洛陽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關,東到今山東西部的廣大地域。

文學移位以女媧補天故事為符號,指代各類壯觀偉業的文學描寫不勝枚舉,如張養浩《秀碧石》一詩中以“初疑女媧醉墮簪,刼火不燒年萬億”兩句形容友人所示“秀碧石”的精美;又如胡祇遹《華不注山》詩:“女媧補天煉雲腴,偶遺一峯投齊墟。

不依亂石徒相雜,直矗平田只自孤。

”(卷六)詩中華不注山即濟南市郊金輿山,李白等大文豪都過此並留下詩篇。

而胡祇遹此詩卻將華不注山想像和描繪成為當年女媧補天時偶爾遺落的一塊峰石,它不與亂石相雜,獨自挺立於平原之上。

又如元王沂《岩石硯為柴舜元憲僉賦》:“漢江有竒石,磊落太古色。

淘沙相薄蝕,歲久露岩穴。

倖免女媧手,煉之補天裂。

”(卷四)作者在讚嘆漢江奇石之美的同時,又感嘆這樣的奇石當年幸虧倖免於女媧之手,沒有用於補天。

作者的本意是以此來說明漢江奇石的奇美,但也從反面暗示出,如此奇美之石當年在女媧手下只是落選之物,可見女媧擇石之嚴。

這種文學想像空間的鋪設無疑給讀者對於女媧補天文學意蘊的把握和駕馭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

 的確,女媧補天神話題材的符號化,為補天神話的進一步文學化打開了一道大門,文人們蜂擁而入,紛紛以補天神話作為展示自己文學才華的手段,並服務於自己各自作品中的內容和意境。

如元代袁桷《玉署鰲峰歌》:“女媧五色余刀圭,化為蓬萊東海之虹霓。

”(卷八)美麗的玉署鰲峰,被想像成為經過女媧五色刀刊削之後所化,其美麗形態如同蓬萊東海之虹霓。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女媧補天意象符號化的使用不同,詩中作為修辭喻體的,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女媧補天意象,而是女媧補天意象和蓬萊東海虹霓兩個喻體的連環套用。

很顯然,女媧補天意象在這裡進一步擴大了文學修辭的使用範圍。

其走向文學、移位為文學的軌跡,更加縱深化和自覺化了。

與此相比,宋人王安中的題畫詩《題趙大年金碧山水圖》的文學色彩更為勝出: 題趙大年金碧山水圖余聞女媧鍊石補天缺,石破壓天天柱折。

五色墮地金嵯峨,六鰲跨海吹銀波。

扶桑玉紅下天半,貝闕珠宮紫雲滿。

(《初寮小集》) 儘管詩中沒有採用袁桷那樣的喻體連環套用法,但詩人卻以“金嵯峨”來形容“五色墮地”繽紛之態,以“吹銀天”來描繪“六鰲跨海”凌空雄姿,從而把女媧補天題材中的幾個母題意象的文學色彩,渲染得淋漓盡致。

 然而把女媧補天神話題材的文學潛質挖掘並發揮到極至的是明初大文人劉基。

好像是對女媧補天故事情有獨鍾,劉基的詩文中大量採用了女媧補天故事,以此作為渲染氣氛,抒情達意的有效手段。

比如《丹霞蔽日行》把丹霞蔽日的絢爛景色形容為“女媧在青天,歲莫還鍊石”(卷一),《常相思在玄冥》則把想像玄冥之中“寒門六月天雨冰,天關凍折天柱傾”的奇詭現象描繪為“女媧鍊石補未成,石鱗迸落如流星” (卷二)。

女媧補天的故事原型,成為劉基信手拈來的文學語彙,廣泛展現於各類詩文作品之中: 卻取女媧所摶黃土塊,改換耳目口鼻牙舌眉。

(《二鬼》)(卷十)女媧石墜鰲腳折,海水散作雲霏霏。

(《寄宋景連》四首之一)(卷十五)蒼梧之山絕浮煙,上與女媧所煉之石相牽連。

(《題懸崖蘭花圖》)(卷四) 憶昔康回觸折天柱時,女媧扶天立天維。

(《戲為雪雞篇寄詹同文》)(卷十六) 持獻女媧皇,天罅或可補。

(《為賈性之賦松石》)(卷三) 王母桃花凍不緋,五色石裂女媧噫。

(《雪鶴篇贈詹同文》)(卷十六)如果說漢魏以後文學的獨立使得文人對典故的需求大量增加,故而為神話走向文學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的話,那么隨著文學的繁榮和發展,這個舞台的空間是越來越大。

劉基只是一個點,在他前後,以女媧補天作為詩文典故或修辭手法的作品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女媧補天神話的文學移位,不僅表現在詩文領域,而且也在小說戲曲等敘事文學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由於文體的特性所在,敘事文學作品在表現女媧補天題材時一方面承襲了詩文作品中女媧題材的傳統意象和使用角度,增加作品的文學意味,展現出補天題材的無窮文學潛力。

其中比較多的是以女媧補天作為既定的符號喻體,指喻與補天意義相近的涵義。

有的以女媧補天為超人之力的象徵,如《三國志通俗演義》:“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第七十五則)《封神演義》:“蒙卿等鏇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才。

”(第一百回)《真傀儡》雜劇:“相公有補天浴日手段,特遣相問。

”《玉梨魂》:“即令女媧復生,亦少補天之術。

”(第三章)《湘煙小錄》:“白甫此筆,真有鍊石補天之妙。

”(第十二集)有的以女媧補天指代豐功偉績,如《英雄成敗》雜劇:“有鏇乾轉坤之力,補天浴日之功。

”《投梭記》傳奇:“荷君恩深慚屍素,補天何日?”如《平山冷燕》山黛席上應題所作《五色雲賦》,開篇就是“粵自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天”一句。

接著便以馳騁的想像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一個詩意盎然的世界。

書中對該賦寫成後眾人的反應有這樣的描寫: 眾官才看女媧起句,便吐舌相告道:“只一起句,便奇特驚人矣。

”再讀到“彩鳳垂蔽天之翼,陰陽刺乾坤之繡”等句,都讚不絕口道:“真是天生奇才。

”及讀完,夏之忠連連點首嘆服道:“王子安滕王閣序,未必敏捷如此,吾不得不為之擱筆也。

”趙公見眾人甘心輸服,大笑道:“這等看來,還是萬歲爺有眼力,快進呈!”(第四回) 從該賦的內容看,其思路顯然是受到女媧以五色石補天及相關的五色雲傳說的啟示,才煥發出如此文采的。

 與傳統的象徵隱喻的符號方式略又不同,有些小說作品用女媧補天的典故來詮釋小說故事中的某件器物或道具,以增強其說服力和神秘感。

如: „„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

補到乾宮夬地,見一座崑崙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第三十五回) 老和尚道:“他有一把玉火鉗,說是女媧氏煉五色石補天時爐火中用的。

後來天補完了,因這鉗火氣不消,就放在山腰背陰處晾冷,因忘記收拾,遂失落在陰山石洞裡。

不知幾時,被他找尋著了,取了回來,終日運精修煉,竟煉成一件貼身著肉的至寶。

若遇見一個會使槍棒的好漢與他對敵一番,便覺香汗津津,滿身鬆快。

故這婆婆每日只想著尋人對敵取樂。

”(第三十二回)蔚藍原是天生智慧的,曉得此石喚名空青。

當初女媧氏鍊石補天,不知費了多少爐錘鍊得成的。

今日天上脫將下來,也是千古奇緣。

(第八則無論是紫金紅葫蘆、玉火鉗,還是空青石,都是藉助與女媧補天神話典故的渲染,才產生了作者構想和預期的文學效果。

 在此基礎上,有些小說作者又在一些與女媧補天神話相關的器物道具描繪中與故事情節的演繹推進結合在一起。

如《薛剛反唐》第一回寫到徐美祖在寺廟神像前朦朧中被一青衣童子引到神秘宮殿,被上座娘娘授以天書,令其與薛剛一同輔佐廬陵王中興天下。

徐拜辭出來見殿前匾額上題“補天宮”三字,鏇即被童子推入人間,見廟中神像即授書娘娘,上面匾額則是“女媧祠”三字。

原來他是被女媧神在補天宮授以天書。

這個情節為小說中徐美祖與薛剛的合作作了鋪墊。

同書同回又記載唐王接到能夠專能破火輪如意牌的女媧鏡。

據陶仁介紹,“此鏡乃上古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天,爐中結成此鏡,故名女媧鏡”。

從而為後來小說中破火輪如意牌的情節埋下了伏筆。

在《野叟曝言》中,作者虛構出一付淫藥“補天丸”。

據說此藥具有奇效,男子服之可御十女,女子服用可御十男。

從第十五回文素臣發現此藥,到一百零四回奚四以補天丸淫倒峒寨二猴,書中共有三次寫到服用此藥。

先是素娥誤服此藥,春情蕩漾,險些與又李產生肌膚之親。

次寫鐵丐因服用補天丸與立娘縱慾無度,竟成就二人姻緣。

三寫奚四用補天丸淫倒峒寨首領,大破峒兵。

可見補天丸在小說中起到了重要的布置情節關目,穿針引線的作用。

 女媧補天女媧補天當然,女媧補天神話在小說戲曲中文學移位的極致,還是表現在敘事文學作品的題材選擇,整體構思和結構線索上。

有若干作品是把女媧補天作為整個作品的故事原型或構思依據。

在戲曲方面,明代有小齋主人的《補天記》傳奇,清代有傳范希哲《補天記》傳奇和汪楫《補天石》傳奇。

其中小齋主人《補天記》已佚,汪楫《補天石》傳奇為徐沁《易水寒》的改寫本。

范希哲的《補天記》則借女媧補天的故事來做三國戲《單刀會》的翻案文章。

該劇本命《小江東》,敘伏後以曹操之惡,訴於女媧。

女媧使其目睹曹操遭受地獄之苦之慘狀,以彰果報。

故事情節雖屬虛構,但正可見女媧補天故事是其構思的藍本依據。

劇末云:“女媧氏以石補天,昭烈帝以身補天,諸葛亮以心補天,關雲長以節補天,張翼德以義補天,趙子龍以力補天,魯大夫以貞補天,周將軍以氣補天。

”故又名《補天記》,更清楚表明作者受女媧補天傳說啟發的構思來源。

小說中以女媧補天故事作為構思框架的作品有兩部,一是不朽巨著《紅樓夢》,一是晚清署名“海天獨嘯子”的《女媧石》。

《女媧石》系借用女媧補天故事宣揚女子愛國救亡,為女性救國張目。

小說第一回寫天降女媧石,言男子無能,只有女真人出世方能力挽狂瀾。

該石實為書中反清救國女主人公金瑤瑟的前身。

這一構思是受到《紅樓夢》的啟發。

《紅樓夢》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匠心獨運的藝術結構。

作為該書藝術結構的核心線索,僧人所攜頑石下凡為通靈寶玉是引領全書的主線所在。

而這一頑石則是女媧補天所遺: 原來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第一百二十回)在結構的設計上,作者作了非常對稱的首尾呼應和對照:在楔子中以頑石聽到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所化一僧一道所說紅塵中榮華富貴之事而動凡心而隨之下凡,繼之以幾世幾劫後空空道人看到無稽崖青埂峰上見到大塊石上所記頑石下凡之經歷。

結尾處則交代出大士真人將寶玉帶回青埂峰,放在女媧鍊石補天之處,各自雲遊而去。

繼而空空道人再次經過此地,將石上奇文重新抄錄,並得到草庵睡者的點撥,將此文授予曹雪芹。

不僅如此,作者還把頑石下凡的母題和神瑛侍者澆灌絳珠仙草的故事嫁接合成。

於是,頑石不僅變成了賈寶玉,也變成了神瑛侍者和通靈寶玉。

這樣,小說主人公賈寶玉的身世來歷和最終去向就在這充滿神秘和浪漫色彩的神話故事背景中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和強化。

也為女媧補天的神話題材的文學移位帶入了最高境界。

習俗節日天穿節,民間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也是古代人們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

天穿節節期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兩說,一般認為該節起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類書《淵鑒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

《拾遺記》云:‘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

’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由此可知,東晉時正月二十日已有補天穿的習俗。

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覯《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說:“媧皇沒有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

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

”(轉自趙杏根選編《歷代風俗詩選》,嶽麓書社1990年版,第47頁)詩序所記天穿節的日期,以煎餅置屋上的習俗與《拾遺記》的記載相同,可知此節東晉以來一脈相傳。

詩中還提到以煎餅補天穿是婦女所為,並把此節同“媧皇”即女媧聯繫起來。

看來清人“相傳女媧以是日補天”的說法,宋代已然。

天穿節為正月二十三日說。

清人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一一“天穿節”條記載:“宋葛魯卿勝仲《驀山溪詞·和朱刑掾〈天穿節〉》云:‘天穿過了,此日名穿地。

摸石俯清波,竟追隨新年樂事。

’明楊慎《詞品》引之,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

’今其俗廢久矣。

”可知宋代天穿的次日為“穿地”日,有水中摸石習俗。

根據楊慎的說法,宋代以前已有正月二十三為天穿日的情形,同樣也是由女媧補天的神話形成節俗。

明代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節也有記載,正德修陝西《朝邑縣誌》卷一《風俗》說:“二十三日置煎餅屋上補天,是日仍不得食米。

”這條資料還透露出天穿日有不食米的風俗。

明代地方志雖然有天穿節的記載,但是極少。

至清代,地方志中有關天穿節的記載多起來,可知天穿節主要流行於陝西、山西和河南。

絕大多數地區的天穿節是在正月二十日,如陝西省的乾隆《富平縣誌》、乾隆《臨潼縣誌》、乾隆《同州府志》、乾隆《蒲城縣誌》、光緒《高陵縣誌》,山西省的康熙《解州志》、同治《陽城縣誌》、光緒《河津縣誌》,河南省的嘉慶《澠池縣誌》的記載。

但也有其他日期的,陝西光緒《渭南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一日,陝西道光《鹹陽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三日,河南光緒《重修靈寶縣誌》記載為正月二十日。

清代天穿節的風俗與前代相同,一些地區也有補地之說。

如前引乾隆《富平縣誌》說:“二十日,置麵餅屋宇上下,曰補天地。

”嘉慶《澠池縣誌》記載:“二十日,撂煎餅房屋上,並置地上,名曰補天補地。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增城也有天穿節,而從日期到內容與北方略有不同。

嘉慶《增城縣誌》卷一《風俗》記載:“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癩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餺飥禱神,曰補天穿。

”清代地方志中風俗志有關天穿節的記載說明,前引清人俞正燮說天穿節“今其俗廢久矣”是不確切的,此說可能符合江南地區,但在北方和個別南方地區是不適宜的,若從整個歷史過程看,天穿節可能是逐漸衰落的。

清代方誌較多記載此節,這大概是清人所修志書重視歲時節日記載的反映。

相關影視《女媧補天》 國語 1985豆瓣評分:7.9視頻綜合指數:5時長:10分鐘導演:錢運達國家/地區:內地主演: 暫無簡介:上古時代,隻身在空曠的原野中生活的女媧為了緩解孤獨,用泥巴捏制出無數小人,小人們隨後變作有生命的女人和男人,他們結合繁衍出後代,日子過得幸福快樂,女媧看著後代滿足地進入夢鄉。

後來,火神和水神發生爭執大打出手,一時間天地動搖,女媧的後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發出連連慘叫相關搜尋女媧補天圖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女媧補天其它詞條MAXINGpickupsuspend于仁泰千尋影視大勇孤枕難眠山口組廉價航班張國立打屁股日本經濟泰國小吃離婚律師腰果賽鴿鄭秀文風光明媚鹿鼎記黏度計女媧補天-國小課文原文@華人百科女媧補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