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幸福? 哲學家的答案 - 故事StoryStudi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讓亞里斯多德來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尚未登入 訂閱方案 看・這些人 帝王將相 革命家 王子 公主 皇后 歐洲名人 希特勒 拿破崙 伊莉莎白一世 臺灣 鄭成功 林獻堂 蔣經國 宋美齡 蔣介石 孫中山 中國 曹操 毛澤東 袁世凱 慈禧太后 唐太宗 行行出狀元 農民 文豪 攝影師 科學家 運動員 醫護人員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事 天災人禍 災難 戰爭 COVID-19 文青日常 藝術/設計 閱讀 音樂 影視/電影 生活大小事 移民/遷移 新聞/媒體 法律 飲食 科技 主義/思想 法西斯主義 轉型正義 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 政治/國際 共產黨 國民黨 伊斯蘭 納粹 神聖羅馬帝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世界 Asia。

亞洲 越南 泰國 韓國 日本 香港、澳門 中國 Europe。

歐洲 英國 荷蘭 希臘 義大利 德國 Americas。

美洲 墨西哥 古巴 加拿大 美國 Taiwan。

臺灣 臺灣 高雄 臺南 嘉義 臺北 基隆 看全部分類 看・這時代 臺灣分期 戰後時期 日治時期 清治時期 鄭氏時期 荷西時期 英國王朝 都鐸王朝 金雀花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 西元世紀 20世紀 19世紀 18世紀 17世紀 16世紀 中國朝代 春秋戰國 唐 魏晉南北朝 三國 秦 世界大代誌 文藝復興 冷戰 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看全部分類 所有分類 會員專區 專題特輯 專欄作者 所有文章 活動 影音 倒數2030 帳戶資訊 閱讀紀錄 收藏清單 關於我們 月繳方案 149/月 新會員首月99元優惠 訂閱此方案 季繳方案 原價NT447 350/季 淺嚐方案,閱讀故事小試身手 訂閱此方案 年繳方案 原價NT1788 1280/年 深度探索,解讀世界由此開始 訂閱此方案 首頁 什麼是幸福?──哲學... 什麼是幸福?──哲學家的答案 2015-12-09 收藏 +新增分類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Line 假設你過著幸福的生活,活到很老,死得也很平靜。

躺在臨終的床上,你最後一次回顧,讓你的人生一幕一幕在眼前走過。

最後你放心地說:「我的一生,過得就跟我所希望的一樣。

真是一場成功的人生啊!」這句話還沒說完,你就過世了。

可是接下來一切都變了。

在你死後,你的鄰居開始散布你跟家人的謠言。

全城突然開始講你的壞話。

你的孩子們被這些指責激怒了,為了報復,殺死了鄰居。

隨即你的孩子們被迫亡命天涯。

他們搶銀行,搶奪無辜的人身上的錢財。

你跟家人在眾人間的形象愈來愈壞。

現在大家還指責你,沒把小孩教育好。

人們咒罵你的名字,甚至到你的墳墓上吐口水。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說自己的人生「真是成功」嗎?提出這個思索的人是亞里斯多德;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亞里斯多德是非常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徹頭徹尾的科學家,他集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邏輯學家、政治學家、詩學理論家、神學家與倫理學家的身分於一身。

中世紀時,人們直接以「哲學家」之名稱呼他,可惜我們對這位全方位學者的私人生活所知甚少。

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Heidegger,1889-1976)為他的一生做了如此的總結:「亞里斯多德出生,工作,然後死去。

」那是何等的成就! 亞里斯多德 直到近代,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依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

儘管他的物理學在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讀,但是讀其倫理學的人卻愈來愈多;在其影響深遠的作品《尼可馬赫倫理學》(NikomachischeEthik)中,他不折不扣地勾勒出「好的人生」的理論。

我們並不確知這部書名的由來,看起來是獻給其子或者其父的,因為,這兩人都叫「尼可馬赫」(Nikomachos)。

亞里斯多德認為,所有人都努力追求的那個目標,叫作eudaimonia,這是個古希臘字,幾乎無法翻成德文;有人翻譯為「至福」(Glückseligkeit),有人說其意指「順遂的」或「成功的人生」,也有人直接翻譯成「幸福」。

不管怎麼說,亞里斯多德認為,這個人生的幸福,就是人類最終與最究竟的追求目標。

有些東西我們之所以想要,只不過是為了達成其他的目標,比如金錢、權力與財產,這些都只是為了達到目標的手段。

然而我們追求幸福,並不是為了透過幸福,來達成什麼其他的標的──幸福本身就是目的。

我們用個例子來仔細思考一下:假設你想理髮。

為什麼呢?因為想要儀容好看一點。

那為什麼你想變好看一點?為了讓其他人對你有好感。

為什麼要讓別人有好感?因為這樣便容易跟其他人有所交流。

這又是為什麼?為了找到對象。

找對象做什麼?可以找到愛情。

尋找愛情做什麼?這讓你得到幸福。

那你為什麼想要幸福?嗯,很難回答。

「我們為什麼渴望幸福」,這個問題並沒有意義,如此便顯示出:成功的人生從來不是用來達成目的的手段,而是我們一切作為的最終目的。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成功人生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外在的、身體的,以及心靈的資產。

外在的資產他列舉了財富、友誼、家世、子孫、榮譽,以及良好的機運,身體的資產包括健康、美貌與運動技能,心靈的資產他認為包括像是勇氣或正直這類的美德。

所有的資產對於幸福都極其重要,沒有他人的贈予、缺乏良好的機運,人都不可能得到幸福。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擺脫一切外在牽繫,單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幸福。

而且在生命終結之前,永遠不要評判我們的人生,因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發生意外、疾病、離別或遭竊,讓我們就此落入不幸之中。

我們從來就無法保證自己能免於不幸。

亞里斯多德說,就算死的時候幸福,死後的幸福也是不能保證的。

就像前述的思想遊戲所呈現的,我們想像中的成功人生,遠不僅僅是死前的人生是否過得幸福,我們的人生理想,還延伸到死亡之後的時間裡;我們希望在他人的記憶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即使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死了,再也聽不到什麼惡劣的毀謗)。

這其實有點奇怪,對我們的遺體也是如此,沒有人希望過世之後,別人拿他的頭來當球踢。

但是這麼想究竟是為了什麼?死人明明就什麼都感覺不到了啊!讓我們把足球拋諸腦後,回來談談那些能決定我們幸福的資產。

讓我們對心靈資產,也就是美德,做點更仔細的考察。

希臘人所謂的「美德」,跟我們理解的不一樣:對他們來說,就連一把刀子也可以有美德,如果那把刀子能出色地完成它的任務的話,意即,如果那把刀子鋒利好切的話。

亞里斯多德相信,每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這樣的目的──每件事物都是為了該目的而存在,而且自然而然便特別有能力達成該目的;於是乎,事物如果非常完滿地達成了它的目的,就稱做有美德,刀子得用來切割東西,獅子得捕食羚羊及保衛勢力範圍,所謂有其美德,就是以其方式出類拔萃。

然而這個說法也適用於人類嗎?人類的目的又是什麼? 商周出版《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生物,人類是動物界中的聰明小子,思考則是人類的使命,因為這件事他比所有其他動物都做得更好,所以他應該致力於哲學,並試著獲取智慧。

如此一來,他便是幸福的。

因為所謂成功的人生,就在於去做那些相應於自己本性的事情。

活出你的天賦!去做那件你做得最好的事。

可惜,對理論的苦苦思索並不是每個人都在行,亞里斯多德也明白這點,他認為,並不是只存在一種理論性的理智,而是也有另一種實踐上的理智,幸福不只可以在理論中找到,也可以在實踐裡、在正確的行為中尋得;所以亞里斯多德區分出理論性的智慧與實踐上的明智,後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並由此對我們的幸福做出貢獻。

但是什麼叫做出正確決定?亞里斯多德認為,正確決定常常落在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點,有美德的人之所以出色,就在於他在各個情況下都能掌握黃金比例:勇敢的人既不會魯莽,也不會膽怯;審慎的人既不會衝動,也不會麻木無反應;慷慨大度的人既不會吝嗇,也不會浪費。

亞里斯多德同時認為,這些性格特徵都是可以經過訓練養成的,美德可藉學習而來,我們便可以為自己的幸福奠定基礎。

  (作者為瑞士德語廣播電視編輯)  本文收錄於商周出版《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文章資訊 作者 易夫斯‧波沙特YvesBossart 刊登日期 2015-12-09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哲學家 相關故事 #哲學家 2019-07-06 故事 原本說「老子都不老子」的胡適,為什麼轉而撂下狠話:「我連老子都不要了」? 朱育鑣 曾因「老子都不老子」而被教訓的胡適,成年後再次被捲入「老子」的爭論。

2015-11-12 故事 文明的豐美,是由無用累積而成:告別功利主義的哲學宣言 無用之用,這本書將告訴你人文思想的實用性。

2019-04-02 說書 臺灣當代哲學的起點──從日治時期的三位哲學家說起 郭彥伶 臺灣哲學的歷史至今已經歷百年,但是對世人而言,它的全貌似乎還未被揭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