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認知失調(論) - 國家教育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認知失調(論) ·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名詞解釋: 認知失調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范士庭(L. Festinger)所提出,是解釋心理平衡的理論之一;該理論的要點為:個體有 ...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認知失調(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鄭芬蘭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認知失調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范士庭(L.Festinger)所提出,是解釋心理平衡的理論之一;該理論的要點為:個體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傾向。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內在的認知與外在的行為和諧一致,但是當兩者不一致時即失去平衡,使個體覺得緊張,因此產生欲行恢復平衡的內在動機。

另一種情形是,對同一事物有兩種以上的認知,而這些認知之間彼此有矛盾,致使個體認知上產生衝突而引發心理失衡現象。

故認知失調具有動機作用,同時也是近代社會心理學家用來解釋態度改變的重要理論。

  認知失調論在社會心理學的應用上主要有兩種典型:(1)決策後的認知失調:個體經常需要在多種選擇中做決定,在決定之後,也許會發現所選擇的事物有缺點,未被選擇的事物反而有優點,如此便會產生認知失調;此時個體會改變其認知,以減少失調,如對所選擇的給予較多正向的評估,對未選擇的則給予較少的評估或降低喜歡的程度,如此便可以減少認知失調;(2)行為與態度相矛盾的認知失調:當個體所持認知信念與所表現的行為不一致時,心裡會產生失調,如個體認為抽煙有害身體,但工作壓力大時又忍不住要抽煙,認知與行為相互矛盾,便是認知失調現象。

於是個體很可能改變對抽煙的認知,自己開始認為「其實偶爾抽抽,並無多大害處」,然後繼續抽下去;或是改變抽煙行為,從此不再抽煙,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在范士庭的認知失調論裡,認知涵蓋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態度、行為等等。

在廣告心理學的應用,也經常使用各種五花八門的宣傳方式,打動消費者,用認知失調改變態度而達到產品促銷的效果。

故認知失調論在研究社會行為與態度改變上,很受重視。

認知失調(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以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認知失調(論)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學術名詞 認知失調理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認知失諧理論 theoryofcognitivedissonance 認知失調理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認知失調理論;認知失諧理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認知失調理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辭書 認知失調(論)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