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試題設計原則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試題設計原則. | 蕭儒棠. 【文/測驗及評量研中心助理研究員 蕭儒棠】. 臺灣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等教育階段之學生,將於108學年度 ... 首頁 研究紀要 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試題設計原則 Previous Next 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試題設計原則 |蕭儒棠 【文/測驗及評量研中心助理研究員  蕭儒棠】   臺灣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等教育階段之學生,將於108學年度起逐年開始接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課程。

新的課綱重視「應用在生活情境的能力」,強調如何應用核心知識與技能以解決真實情境脈絡中的問題。

綜合過去命題經驗與新課綱強調之素養精神,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評量試題設計之原則建議如下: 一、評量應整合學習表現、學習內容與跨科概念   設計評量試題時,應結合課綱特別強調的三個向度(學習表現、學習內容與跨科概念),在某個內含跨科概念的真實情境中,評量某項特定領域的學習內容,並透過適當的學習表現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設計試題時應避免只評量其中一個向度, 一種可能的設計方式,例如,學生首先根據自身已學習的知識(學習內容),判斷或擷取試題情境中提供的圖文或數據(跨科概念),接著則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資訊,解釋試題情境中的某個現象、建構模型、提出解決方案,或找出證據支持自己的論述等(學習表現)。

二、評量之學習內容應以科學大概念為評量重點   結合跨科概念與學習表現的學習內容,其目的在強調科學不是一連串零碎、片段知識、現象、公式或定律的累積,而能以更寬廣的視野,了解科學概念之間是一種有聯繫、有系統、有結構的結合,並進一步以更高的視角,學習如何認識與理解自然世界。

例如,不只知道身體中某個器官各部構造的名稱,也能進一步知道為什麼完整的器官需要這些構造,最終還能了解這些構造的功能在整個器官運作過程的關聯。

評量同樣應以科學大概念為主,避免記憶性的細節或重複性的計算,評量重點在更廣泛、更一般性的科學概念。

三、評量設計應盡可能涵蓋不同類型的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是課綱中較重大的改變,學習表現包含探究能力及科學的態度與本質兩部分,評量設計應涵蓋其中不同的面向,除了生活中的應用,也可思考學術研究中。

找出待研究問題,蒐集數據資料,規劃並評估研究設計。

最常見的形式是,要求學生在研究的情境中區分自變量與應變量,也可以評估研究方法或研究設計的缺陷。

另外,讓學生製定自己的研究計畫,其中必須確定收集的數據為何,以及蒐集數據的適當方法,也可以要求學生透過蒐集數據的過程,評估研究方法或設計的研究限制。

四、評量設計應運用不同類型的情境與任務形式   自然科學課程期待學生能透過多元方式,習得科學探究能力、養成科學態度,以獲得對科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設計評量任務時,可考慮設計學生能觀察現象、設計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評量方式,可能是某種情境設定,也可能是電腦模擬,透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蒐集資料、分析數據,或運用模型解釋現象,並為自己的解釋或方法,提出對應的理由與證據。

資料來源 蕭儒棠(2017)。

中等教育階段自然科學核心素養評量工具開發研究(I)。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成果報告。

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