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妄語的意義何在? - 七葉佛教書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妄語證羅漢果,證了佛菩薩果位,若犯即成。

3.大妄語中的輕罪。

妄言見鬼見神,或能精通三藏(梵語trini pitakani)十二部(梵語dvadasanga- ... 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登錄 註冊 搜索 知名法師著作初入佛門佛理專研佛教徒生活深入經藏淨土經典淨宗專集淨土法師文集禪宗專集藏傳佛教因果感應素食放生教史傳記一門深入佛典故事專區故事寓言書籍戒律規行咒偈儀軌長篇套書精選文集民間善書健康書籍我們的Facebook粉絲群贊助方式戒邪淫網 首頁→初入佛門→答問釋疑 背景: 閱讀書籍-佛學問答(第一輯) 如本法師講述 佛學問答(第一輯) 如本法師講述 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妄語的意義何在? [日期:2010-07-20] 來源:轉載  作者:如本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5.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妄語的意義何在? 心口相違,言不稱實,欺誑他人,名曰妄語。

除妄語口業外,亦有三種口業:1.兩舌(梵語paisunya):挑撥離間,撥弄是非,張家長、李家短。

2.惡口:開口大罵,彼此口業相殺。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噴人六月寒,口開傷元氣,舌動是非生。

3.綺語(梵語sambhinnapralapa):花言巧語,裝飾言辭,隱瞞他人,以達成欺騙為目的,諸如:色情、恐怖、錢財、名利等。

妄語分為四等罪:1.逆罪:法說非法,非法說正法,顛倒如來正法即犯。

2.大妄語中的重罪。

妄語證羅漢果,證了佛菩薩果位,若犯即成。

3.大妄語中的輕罪。

妄言見鬼見神,或能精通三藏(梵語trinipitakani)十二部(梵語dvadasanga-buddha-vacana),能入。

4.小妄語。

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聽說沒聽,沒聽說聽,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有說沒有,沒有說有等,犯即成。

持不妄語可得六種果報:1.人天愛戴,別人敬仰。

2.說話口齒清晰伶俐。

3.處眾安泰,說法無畏。

4.成佛可得四十顆牙齒。

5.得辯才無礙。

6.速成佛道。

上一頁123456789..127下一頁 【書籍目錄】 第1頁: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何年何月何日誕生人間?地點何處?其父母名字為何?其妻子名字為何?幾歲入涅槃?於世間弘法利生幾年? 第2頁:釋迦牟尼佛主張不殺生的意義何在? 第3頁: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偷盜的意義何在? 第4頁:釋迦牟尼佛主張不邪淫的意義何在? 第5頁:釋迦牟尼佛主張不妄語的意義何在? 第6頁:釋迦牟尼佛主張不飲酒的意義何在? 第7頁:真有輪迴嗎? 第8頁:何謂中陰身?中陰身壽命維持多久? 第9頁:投胎轉世情況是怎麼一回事! 第10頁:「隔陰之迷」如何解釋? 第11頁:何謂頓教?何謂漸教?有何差別? 第12頁:釋「理雖頓悟.事須漸修」,其意義何在? 第13頁:內心徹底清淨,結果如何? 第14頁:聲聞、緣覺、菩薩、佛應修何因才能得此果報? 第15頁:『六根門頭一真人,朝朝暮暮伴隨君;可惜諸君不相識,害得永劫受苦輪。

』這四句法義,請慈悲開導! 第16頁:「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是何義? 第17頁:釋「恒順眾生」,意義何在? 第18頁:中阿含經所載,女人有五事不得當,何等為五? 第19頁:「心是眾善之門,也是眾惡之門」,是何道理? 第20頁:心即萬法,萬法即心,是何意義? 第21頁:若欲出家修道前,應注意那些事項? 第22頁:社會上流傳兩句話說:「老子幹掉你,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論調是否正確? 第23頁:出家修行是消極的嗎? 第24頁:歸依三寶有禁忌嗎? 第25頁:請師父慈悲,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一段經文節錄,寄發給我研習參究如何? 第26頁: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或是女呢? 第27頁: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達到布施解脫? 第28頁: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基。

意義何在? 第29頁:共業與別業如何解釋? 第30頁:學佛者為什麼對正見那麼重視?原因何在? 第31頁:「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其真義為何? 第32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真義為何? 第33頁:自從我學佛以來,四周的人不斷障礙我,我該如何是好? 第34頁:吃三淨肉,三淨肉是什麼意思? 第35頁:常聽到涅槃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36頁:涅槃境界有何層次之說呢? 第37頁:佛門中時常提到佛陀有十大弟子,有那十位大弟子呢? 第38頁:真有極樂世界嗎? 第39頁: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諸大菩薩有何意義? 第40頁:何謂「三量」? 第41頁:何謂「阿鞞跋致」? 第42頁:女眾每個月皆有生理期,在生理期期間,常流不淨,是否可上大殿禮佛上香? 第43頁:父親得肝癌,我是三寶弟子,是否可告訴家父?他堪受得了嗎? 第44頁:人剛命終,如何處理才得體? 第45頁:佛菩薩那麼多,到底念那一尊比較好? 第46頁:鬼附身,真有這麼一回事嗎? 第47頁:吃素與吃齋有何不同? 第48頁:朋友與親戚有病苦,當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際,相命的人與老一輩的人,告訴我說,會犯煞!犯沖,會帶來不如意,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護病人,是否真會犯煞!犯沖呢? 第49頁:依大乘佛法而言,佛有三身,何等為三? 第50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象徵著何種意義? 第51頁:從事殺生業者,是否可歸依佛門? 第52頁:佛陀為什麼奉勸我們不要殺生,意義何在? 第53頁:佛門對殺生之罪,等級如何? 第54頁:常聽別人說:『夭壽』這兩字,不知其義?『夭壽』是如何構成的? 第55頁:修行當中,口業很難守,守口業有什麼好處? 第56頁:常見佛門中有放生的善舉,請問『放生』實際意義何在? 第57頁:我們一家人常吵架,甚至冷戰與熱戰都搬出來,苦不堪言,如何維繫下去呢? 第58頁:學佛最終目的是什麼? 第59頁:請問佛法的道理,是否與宿命論之說相同? 第60頁:『阿羅漢』如何解釋? 第61頁:我業障深重,念佛念不下去,有何辦法下功夫呢? 第62頁:人死亡之後,行火葬之際,對亡靈來說是否會燒痛他呢? 第63頁:佛菩薩為什麼都坐蓮花,而不坐其它之花呢? 第64頁:如何最近幾年來,常常走倒楣運,該解危? 第65頁:天天念佛,業障還是頻頻而來,是何道理? 第66頁:「念佛的原理」能否敘述一下? 第67頁: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是何意義? 第68頁:何謂三乘? 第69頁:聲聞乘與緣覺乘要證成果位,要歷經多久的劫數? 第70頁:佛陀是大覺者,是否可堪稱萬能者? 第71頁:過去未學佛前,只憑著一股善良之心,曾經布施建神廟,不知功德還是罪過? 第72頁:善惡難分,如何正見善惡? 第73頁:何謂『超度』? 第74頁:人死亡之後,多久時間以內超度有效果? 第75頁:請問燒香拜拜的人,都是佛教嗎? 第76頁:做夢好不好,是否有善惡之分? 第77頁:何謂業障,業障能維持多久? 第78頁:「懺悔」如何解釋? 第79頁:我已受過五戒,乃至菩薩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第80頁:請問五戒與菩薩戒有何不同處? 第81頁:『發菩提心』為何那麼重要? 第82頁:佛教徒反對自殺嗎? 第83頁:念佛或持咒有何功德? 第84頁:做完早晚課,或完成一件功德,為什麼要做迴向? 第85頁:眾生沉淪苦海,於六道中輪迴不休,我悲心很切,想發願來生再來人間度眾生,行得通嗎? 第86頁:修行與度眾生何者重要? 第87頁:我時常道心提不起來,何以如此? 第88頁:請慈悲開示『明心見性』的重要性? 第89頁:『無明』如何解釋? 第90頁:天台宗所立之三惑,何謂三惑? 第91頁:在家弟子入大殿應注意那些規矩? 第92頁:何謂「三智」? 第93頁:佛陀常說五眼,何謂『五眼』? 第94頁:大聖佛陀度化眾生,存著什麼理念而化導有情? 第95頁:在家弟子有優婆塞、優婆夷之稱,是何意義? 第96頁:我們常說菩薩,而菩薩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第97頁:往生西方淨土要具備什麼條件? 第98頁:大善根之人可以往生淨土,那麼大惡之人是否可以求生淨土? 第99頁:我業障深重,去過神廟問過神,還是沒有解決,何以故? 第100頁:何謂「福慧」莊嚴? 第101頁:何謂「我執與法執」? 第102頁:佛門弟子有七眾,何謂七眾? 第103頁:我念佛很精進,為什麼沒有見佛見光,或感應呢? 第104頁:什麼叫做「心猿意馬」? 第105頁:佛既然神通廣大,佛法無邊,為什麼不把天下惡人全度脫? 第106頁:求生西方淨土心要悲切,悲切如何提起? 第107頁:王陽明前生當和尚之因緣,請慈悲開示? 第108頁:宇宙的存在,佛教的看法如何? 第109頁:三論宗依何論而闡揚如來正法? 第110頁:何謂『三藏十二部』? 第111頁:何謂『三輪體空』? 第112頁:天台宗創立三觀,何謂三觀? 第113頁:願消三障諸煩惱,何謂『三障諸煩惱』? 第114頁:何謂『四種無礙法界』,如何解釋? 第115頁:請出家僧寶開示佛法,禮儀應該如何做才如法? 第116頁:菩薩行六度中,為什麼稱五度如盲,般若為導,為何如此說? 第117頁:何謂「三解脫門」? 第118頁:佛法中時常提到『畢竟空』,是何意義? 第119頁:有為法與無為法,有何差別? 第120頁:見性如何見? 第121頁:見佛的條件如何? 第122頁:大聖佛陀為弟子廣『空』的道理,其意義何在? 第123頁:修行者為什麼特別重視『心地功夫』,原因何在? 第124頁:小乘戒何種因緣失戒體? 第125頁:大乘菩薩戒何種因緣失戒體? 第126頁:何謂天人『五種衰相』? 第127頁:見性後的生活如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閱讀:次 佛學問答(第二輯) 如本法師講述 春日蓮華〈宣化上人般若語庫1〉 宣化上人主講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8) 表情: 姓名: 匿名 字數 點評:    同意評論聲明    發表 評論聲明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8楼匿名发表于2016-11-820:10:08  《楞伽經》:大慧,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生同罪。

回复支持(0)反对(0)第7楼匿名发表于2015-5-214:22:16只要是好的傳承,何須在意是誰說的,誰做的,反而是要問自己,在這一路的善緣中,自己做了什麼?無我……名利皆是空!又何必在乎誰又是誰啊?回复支持(0)反对(0)第6楼匿名发表于2014-10-117:44:5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原文並不是這樣的...不知道被誰開始改得面目全非...所以當然無法了解其意義...而其原文應該是:菩提並非樹明鏡易生苔世間本無物到處惹塵埃...其意境就在文詞間...一目了然回复支持(1)反对(1)第5楼匿名发表于2014-9-1720:23:18大乘佛教裡有大多來自於印度古代宗教文學作品,用來教化人民的。

裡面有很多杜撰,精采情節,引人發想神往,是因應世俗權謀而產生的,更不乏有操縱人性之概念,藉「世尊」之存在而令後世擁護者振振有詞。

但大家都沒搞清楚這「世尊」是誰?可不一定釋迦牟尼。

在佛教外的印度古代各外道經典上,皆可看到「世尊」詞。

古前輩取經時沒弄清這,見「世尊」就當是釋迦牟尼佛的經典,攜回翻譯,搞一堆原非佛教的經典。

真是千古大誤會回复支持(0)反对(0)第4楼匿名发表于2014-9-1710:51:19補充2樓,前文接3樓:事實上,真正如何解脫之鑰,並無法以言語頭腦提問得出;也無法言語回答。

如同放屁,原是那麼單純,你放了就自在。

有人拘泥成性,推行禮貌,主張不可隨意放屁,為強調其主張,始論述不能忍屁者有何性德缺失。

再衍生讚揚忍屁的功德莊嚴、求取愛敬。

再有人附會~研究屁的成份、屁出前先經哪些內徑,再有開班教如何忍、屁股怎夾、吃啥、誤放怎掩飾…研究再透徹,屁沒放仍難受。

回頭再學放,屁還卡著回复支持(0)反对(0)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

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或相告本站連結,功德與印經無異。

NoCopyright2010-2016水晶順正府大王公求道Poweredbyiwms5.1 Processedin0.080second(s),4queries,Gzipdisabl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