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大廟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館,從廟口出發的深度旅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般都以為廟宇會蓋在村落正中央,實際上卻座落在外圍,曾旭正推測與聚落發展脫不了關係,「當市街都已成形,中心區域沒有足夠空間,就會往外圍像是連 ... 廣告分享文章分享至FB分享至LINE複製連結首頁公共治理地方創生一間大廟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館,從廟口出發的深度旅行2019-04-15文・張雅琳7037 早年漢人渡海來台,開墾平原、建立庄社,初期大多是在家中奉祀神像,待村落經濟發展越趨穩定,有共同的信仰,開始集資蓋廟,「這時候有趣的事情就跑出來了。

」專訪廟宇藝像觀察家曾旭正怎麼看各地廟宇。

早年漢人渡海來台,開墾平原、建立庄社,初期大多是在家中奉祀神像,待村落經濟發展越趨穩定,有共同的信仰,開始集資蓋廟,「這時候有趣的事情就跑出來了。

」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曾旭正這麼說。

嘉南平原的聚落型態,因為水源、防禦等需求,以集居型為多。

一般都以為廟宇會蓋在村落正中央,實際上卻座落在外圍,曾旭正推測與聚落發展脫不了關係,「當市街都已成形,中心區域沒有足夠空間,就會往外圍像是連繫鄰村的主要路口來興建廟宇。

」但也不是沒有例外,曾旭正舉故鄉下營的上帝廟為例,三百多年前村民覺得腹地有限又受淹水所苦,擲筊一問,神明指示搬到北邊可人丁興旺,才從東南邊一公里外的地方遷至現址,「所以現在看到一些廟宇在中心位置的,探究背景會發現往往都是遷村再重新規畫的。

」 (廟口旅行線上特別企劃:跟著神明去旅行-全台20個經典廟口旅行地圖) 廟宇藝像觀察家曾旭正。

廟宇興衰重修是關鍵 三十多年前台灣各地陸續出現廟宇改建,反映了一九六○年代後經濟起飛的榮景,可惜多半是拆舊蓋新,只有少數像新營太子宮在地方人士有意識的維護下,蓋新廟的同時,也保留建於康熙年間的舊廟。

將廟宇建築視為文化資產妥善保存的典型案例,還有宜蘭五結鄉的二結王公廟,當時為了另建新廟,在一九九七年舉辦「千人移廟」,將舊廟平移九十公尺,轟動一時。

廣告值得一提的是,二結王公廟找來曾規畫冬山河親水公園的日本象集團設計,新廟主體不似傳統飛簷造型,而是採圓形基調,高達十一公尺的龍柱展現磅礡氣勢,也是國內首見。

曾旭正認為,廟宇就是神明的家,建築形制大多依循各地民居的格局延伸,「就像馬祖的廟宇會看到特別高聳的封火山牆,正是閩東建築特色。

」二結王公廟足足蓋了二十年,新廟去年甫落成,也讓曾旭正頗為期待這樣一個有別於過往觀賞經驗的寺廟空間,「無論是廟宇在地方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建廟的過程,旅行當中能夠透過寺廟,去看到更多背後的故事。

」 「一間大廟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館。

」寺廟建築的剪黏、交趾陶上常見忠孝節義的歷史典故,不僅是祈求平安、趨吉避凶,也有教化人心的象徵意義。

在過去農業社會,廟宇連結起居民的日常生活,集結了宗教人文甚至公斷制裁的總和。

曾旭正觀察,日治時期甚至更早以前,廟宇作為村落的文教中心,主事者往往是地方上頗具地位的仕紳,只是白色恐怖之後,政治力介入造成許多人不願意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繼續閱讀】:曾旭正專欄|高齡化浪潮,媽祖、保生大帝能幫上什麼忙? 不只是拜拜大廟可以興學 「隨著社會發展,廟宇原本具備的多重身分也被切割。

」加上在工業化過程中,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農村人口外流老化,昔日各地大廟的社會教育文化功能便逐漸萎縮,「在我們越來越豐富的生活中,廟宇的重要性也慢慢相對淡化,只留下原本的信仰那部分。

」眼見偏鄉小廟因香火不鼎盛紛紛「退場」,少數「逆勢」成長的代表之一,當屬由台南海尾朝皇宮結合台南社大自二○○七年起推動的「大廟興學」。

廣告大廟興學顧名思義,是以大廟作為社區大學的教室,興辦各項課程、活動,鼓勵村民「在地學習,學習在地」,也讓知識份子能有機會回到故鄉來奉獻所長,傳承文化香火。

老一輩人稱村廟為「學仔」、「公茨」,意為私塾學堂、集會議事之所。

大廟興學本質上在恢復村廟傳統的公共功能,打著「重回村廟」旗幟,將大廟拉回村庄生命共同體的軌道上,和曾旭正二十多年來倡議的社區營造、地方創生議題不謀而合。

曾旭正強調:「旅遊除了找好看、好玩的,也是一種學習。

」從廟口出發的深度旅行,可以接觸在地人建庄結社的人文歷史各種面向,正是認識土地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文作者:張雅琳,摘錄自《2019微笑季刊》春季號-跟著神明去旅行,點此更多介紹。

廟口開講 專訪人物介紹: 廟宇藝像觀察家曾旭正 台南下營人,關心地方創生、長年參與台灣社造工作與研究,試著對土地進行提問,了解問題與危機,從中抽絲剝繭,重新找到定位。

曾任台南縣副縣長、台南市副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著有《從空中看台北》、《台灣的社區營造》、《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等書。

光點: 海尾朝皇宮 台南市安南區海中街101巷10號 06-2561020 Facebook:《大廟興學》臺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 (本文原刊載於《微笑台灣》,原標題:廟宇藝像觀察家曾旭正一間大廟就像是在地的博物館,從廟口出發的深度旅行 ,授權《未來城市@天下》刊登。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微笑台灣FB粉專媽祖遶境沿路都是感動,林茂賢:「不求回報的付出,才是台灣最純樸的樣子。

」那些參加媽祖遶境的注意事項:給新手的使用說明從廟口小吃認識一個小鎮,跟著美食作家王浩一出發去! #博物館 #廟宇 #社區總體營造 #社群營造 #旅行 微笑台灣過去,我們走進319鄉,與家鄉有了第一次接觸。

2019,地方創生元年,重新收集,感受這塊土地的改變,用深度主題旅行台灣,從身邊的鄉鎮微笑出發,「發現最在地的台灣」。

真正的島嶼自信,要從「地方認同」開始,而認同就從「認識」出發。

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旅行故事,聽他的故事,看見他的改變,甚至參與他的改變,一起為家鄉做一件事。

其他人也在看地方創生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地方創生曾旭正專欄|成功推動「2019地方創生元年」的三種前提地方創生黃聲遠x曾成德x漆志剛:地方蓋建築也能是社會運動︱未來城市@天下
你可能有興趣地方創生曾旭正專欄|成功推動「2019地方創生元年」的三種前提地方創生黃聲遠x曾成德x漆志剛:地方蓋建築也能是社會運動︱未來城市@天下
地方創生墾丁不如沖繩?看日本四招做「地方創生」地方創生地方創生案例|台東設計中心,進入體制、改變體制的地方創生地方創生客座總編輯在地方設計生活︱黃聲遠X漆志剛&曾成德:落後,是地方搶先創生的自由地方創生台南憑什麼吸引日本人?地方創生做城市設計 歡迎年輕人組「小圈圈」廣告地方創生【幸福慢經濟】認真的慢活與慢食,學習海洋山林的阿美式智慧影音推薦【2022.SDGs國際論壇#2】中央、地方、產業 永續利害關係人如何協作?|永續議題分析與利害關係人協作已成功複製連結廣告您的帳號尚未驗證為提供您更好的服務品質,請先完成E-mail驗證流程 下次再驗證 發送驗證信 已發送驗證信 天下雜誌群已發送驗證信至您的信箱:請於2小時內點擊信件內的驗證連結,即可繼續使用。

※若您未在信箱中找到驗證信,請檢查您的垃圾郵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