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意涵(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百法明門論》,將無為法分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等,總共有六種。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來介紹這六種無為法。

首先說明 ...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意涵(五) 詳細內容 上一集 下一集 第68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平實導師所寫的成佛之道《宗通與說通》。

最近的單元是由末學講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在前面的單元中,我們依序說過了「一切最勝故」的八識心王,「與此相應故」的五十一心所法,「二所現影故」的十一色法;今天我們則要接續上一集,繼續說明「三位差別故」。

所謂三位差別故,就是指心不相應行法。

而心不相應行法是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總共有二十四個法。

這二十四法為什麼叫作不相應行呢?意思是說,這二十四個法不像色法、心法、心所法等有實質的體相,它是依心王、心所、色法等三法分位假立之法;這二十四法與前三位,也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是非一非異的。

所謂非一的意思是說,前三位的法有體相,而這二十四法卻無體相,所以說非一;而所謂非異則是說,這二十四法雖是無體相的假法,卻有作用顯現出來,但是這作用並未離開前三位的作用,因此叫作非異。

也就是說,這二十四個法是依前三位而建立,自己並無體相可得,所以是分位假立之法。

這心不相應行法分別為: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性、不和合性等,總共有二十四個法。

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無法在這裏一一為各位說明,留待未來在《正覺總持咒》中再作詳細的闡述。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四所顯示故」的六種無為法。

世親菩薩的《百法明門論》把世間林林總總、不可計數的事物,分類歸納為五位百法,來統攝宇宙間的一切萬法;而這五位百法是以八識心王為識之自相,以六位心所為識之相應,以十一色法為識之所變,以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為識之分位,由這四大類、總共九十四法和合運作,方能顯示阿賴耶識自體之真如性。

而這個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不是能生阿賴耶識之法,更不是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因此《百法明門論》中說:真如是四所顯示故。

也就是說,純無為法的真如性,實際上是由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而不是由阿賴耶識所出生。

而這五位之中,前四位是有為法,後一位是無為法。

所謂有為法是指,凡是因緣和合而有之法全部都是有為法。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起、而存在乃至壞滅,全部都是因果相續的現象,這就叫作有為法。

所有的有為法都是由本來無生之自心如來藏所出生,沒有恆不壞滅之自體性,就好像燈光是由燈變幻而有,它本身沒有不壞之自性;同樣的,十八界也是一樣,都是由無生之如來藏識直接、間接或輾轉而出生,所以不是真實有。

然而什麼叫作無為法呢?所謂無為法是指離開因緣造作之法。

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門與果證,就是屬於無為法。

行者如果能夠現前觀察十八界法的虛妄,一一如實現觀而沒有遺漏,就能夠了知有念靈知心與離念靈知心都是虛妄,都是必須藉緣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夠了知處處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識,意根同時也是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源;能夠這樣一一現觀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虛妄,沒有一法有其自體性,沒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壞的人,就能證得聲聞初果,這就是無為法。

在取證聲聞初果以後,繼續努力的消除欲界法之貪、色界法之瞋以及無色界法之癡,這樣就能夠依序次第取證聲聞二果、三果、四果之慧解脫境界,這都是屬於無為法。

能夠這樣取證無所有境界的人,一定可以取證出世間的果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所以名為無為法。

又譬如通教菩薩,依照前面所說次第修學解脫之法,雖然可以出離三界,但是卻發起受生願,願意再受來世的生死;來世雖然仍須受三界有為法的果報,但是他們所修行的法,仍然是屬於無為法。

因為不是為了自己要受三界的欲樂而受生,而是為了大慈悲,要救護眾生出離常見、斷見的緣故,而繼續再受生死,這也都是屬於無為法。

根據《百法明門論》,將無為法分為: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等,總共有六種。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來介紹這六種無為法。

首先說明虛空無為。

什麼叫作虛空無為呢?所謂虛空無為是說,眾生本有的第八識如來藏其體性猶如虛空,是無為性,是無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壞性,是不老死性;由於藏識具有以上所說的種種體性,因此說其性猶如虛空、無為無作,就稱之為虛空無為。

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這是依凡夫眾生分位來說第八識心體所處的境界。

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識所顯的體性雙具有性與空性。

意思是說,這個自性清淨心是本來就已經存在,非從他因他緣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輾轉出生三界萬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猶如虛空的空性,就稱之為自性。

祂隨著業種及無明種流轉生死無量劫以來,於七轉識貪厭萬法之際,藏識本身卻不貪不厭三界萬法,所以名為清淨。

於無量劫的生死流轉中,世世之十八界示現有生死,而藏識自心卻始終住於如性,所以名為涅槃。

這個自心藏識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就叫作虛空無為。

而這虛空無為之證見,如果離開上述八識心王等四位諸法,就不可能顯現出來而為證悟之人所見,所以名為四所顯示。

介紹完虛空無為以後,我們接著繼續說明第二種:擇滅無為。

所謂擇滅無為是指行者以虛空無為為基礎,而繼續進修出世間法;由於無漏法之修學,產生了簡擇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擇力,而得以滅除種種導致分段生死之雜染;從此能以擇滅無為之無漏智,而使煩惱障種子在現行時得以加以滅除;由於這種滅除煩惱障現行之無漏性,是依抉擇力而產生,所以就立名為擇滅無為。

這顯示出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中的擇滅無為種子已經開始生長了。

如果依解脫果來說,三果以下之聖者,仍須多分或少分以意識心壓抑,才能使分段生死之煩惱不現行,有時也仍有部分會現行;這樣用壓抑的方法而使煩惱不現行者,就稱為擇滅無為。

意思是說,仍需有所簡擇方能滅除三界有為法。

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門凡夫,頂多只能不起身之惡業,而無法制止口、意之惡業,這都是由於未能與擇滅無為相應的緣故。

以上所介紹的是擇滅無為。

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第三種:非擇滅無為。

所謂非擇滅無為是說,三乘賢聖依三乘菩提而見道以後,依著見道功德而繼續進修,漸漸斷除煩惱障之現行乃至種子隨眠,成就四果有餘依涅槃之修證;這時他的覺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淨體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門凡夫或者外道,必須以意識心觀察而壓抑煩惱的現行;所以說三乘諸聖都是自性清淨者,這就是非擇滅之無為法。

換句話說,證得非擇滅無為者,乃是證悟三乘菩提以後的修行,由於進斷煩惱障,已經能夠使身口意之惡業自然不再現行,也能使七轉識之現行能夠清淨;不像有學聖人必須經由意識心之簡擇,而後才能滅除輪迴之身口意因,所以名為非擇滅無為。

這樣的非擇滅無為,實際上是依自心如來藏而施設,因為其體即是自心如來藏,不可外於自心如來藏而建立非擇滅無為法;然而這個第八識之清淨自性無漏習氣,並不是修行以後變成的,而是本來就已經是這樣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非擇滅無為卻是要由前四位等方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前四位諸法,也無法顯現,所以說非擇滅無為是所顯法不是所生法。

以上所介紹的是非擇滅無為。

各位菩薩,我們繼續介紹第四種:不動無為。

所謂不動無為,是指凡夫或賢聖等人,在修證禪定以後而發起第四禪境界時,不再墮入初禪到三禪定境的喜樂當中,滅除了各種的苦樂受,心得以不動,似與無為相應;依著第八識心體中所含藏不動無為法種生起現行,這時意根不動,覺知心也完全不動,所以就立名為不動無為。

意思是說,不動無為乃是修除第八識心體所含藏七轉識種子之貪樂厭苦,而住於無為境界,其實仍然是依止於第八識心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無為法而立其名;唯是滅除有漏而依止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已,仍然是匯歸於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並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為其所依止。

以上所介紹的是不動無為。

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第五種:想受滅無為。

所謂想受滅無為,是指俱解脫之大阿羅漢及六地滿心以上之大菩薩眾,已離開無所有處,乃至修至無色界頂之非想非非想處,於非想非非想定中滅除意識覺知心,令不現行;並將意根常時現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兩種心所法滅除,才能入住滅盡定中成無為住。

也就是說,此等境界乃是斷除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中所含藏之思惑我執種子,立此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之無為性,名之為想受滅無為;其實仍是依第八識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立名,並沒有其他的無為法可得。

這時候的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異熟識,也稱為菴摩羅識,不再叫作阿賴耶識,但其實仍是第八識心體,仍是依止第八識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而安住。

以上所介紹的是想受滅無為。

繼續介紹第六種:真如無為。

所謂真如無為,乃是行者經由修習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說的五種無為法以後,進一步斷盡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和無始無明一切隨眠;當二障隨眠究竟斷盡的時候,不但可以遠離分段生死,也可以斷盡煩惱障之習氣種子隨眠,非大阿羅漢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斷盡無始無明一切隨眠,非等覺菩薩所能知;從此所說諸法,不再有如等覺菩薩之有極微細之過失。

這樣的無為境界,乃是第八識中所有雜染種子隨眠滅盡,所知障隨眠也全部滅盡,所含藏的種子究竟清淨,所以就依第八識心體之不再含藏無明與習氣種子,而立名為真如無為,這也就是究竟佛地的境界。

綜合前面所說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和真如無為等六種無為法,同樣都是所顯法,不是所生法,這六種無為法,乃是由前四位諸法而顯現出的無漏習氣。

能夠如是親證無為法的人,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由於佛菩提道的修證而得以出生;因此在種智中說,四智是所生法,非是所顯法。

各位菩薩,經過前面說明以後,相信您對五位百法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與瞭解。

我們可以總結來說:這五位百法之生起是有其次第性的,要依八識心王為最先,然後依五十一心所法、十一色法、二十四心不相應行法等次第,然後才有無為法顯示出來。

這六種無為法,是由前面四位九十四法所顯示出來的,要依附於這些法相,八識心王才能夠輾轉的出生種種法,以及顯示出六種無為法;因此這五位百法,實際上已概略的含攝了一切世間、出世間萬法。

這就表示,佛法的二個主要道——佛菩提道與解脫道,全部都含攝在這五位百法之中。

然而這五位百法之次第,必須歸結於八識心王,如果沒有八識心王,萬法就不能出生;譬如當七轉識滅盡以後,入於無餘涅槃之中萬法俱泯,阿賴耶識也將從此不再出現於三界中了;因此說,世出世間萬法皆為八識心王所生,所以說萬法唯識。

也就是說,所有的法都是從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脫道,也都是依於這個如來藏阿賴耶識而顯、而修、而證;離開了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可得,當然也就沒有三界六道可說了;因此說三界唯心,唯依第八阿賴耶識而有,依第八識而變現,以第八識為根本。

各位菩薩,「第五章第一節、宗說二通不離八識心王所生一切法」我們就說明到這裏。

非常謝謝您這段時間來的收看,期盼您能對這五位百法之正理能夠如理信受、如法受持。

祝福您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43 上一集 下一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