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等級表:第7 級像連續被鉛球砸到!中醫分享3 招舒緩秘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三級:腹部有輕微疼痛,可以藉由熱敷貼片保持背部或腹部溫暖。

第四級:像吃壞肚子、出現腹瀉的絞痛,不少人會藉由止痛藥緩解症狀。

第五 ... Skiptocontent 女性朋友總有個共同話題,除了聊男友、小孩之外,每個月「大姨媽」來報到時,總會互相分享緩解經痛妙招,除了仰賴止痛藥之外,還有各種緩解經痛小撇步像是按穴道、熱敷、喝熱飲等,中醫師說可藉由溫經通絡達到舒緩經痛,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多留意。

經痛到冒汗嘔吐!體質虛寒、氣血不順可能加劇症狀 從西醫觀點來看會經痛主要是因為子宮的收縮,加上「前列腺素」促使子宮內膜的血管收縮,但中醫觀點多半認為,經痛的主要原因可能與「氣滯」與「血瘀」有關,且如果體質虛寒、氣血不順、子宮寒涼都可能會加劇症狀。

且經痛表現不只是疼痛而已,有些人會頭暈、嘔吐、腹瀉等,對於男性而言恐怕很難體會,經痛有多痛呢?先前日本瘋傳女性經痛程度等級,將女性經痛分成七種等級: 女性每月的夢魘經痛分七種等級 Heho內容整理。

資料來源:稻井大輝Twitter@mrtodai2014_04 第一級:沒有任何症狀。

第二級:腹部有不適的感覺,讓人焦躁、煩悶。

這時可以讓腹部保持溫暖不要受寒,避免生冷的食物。

第三級:腹部有輕微疼痛,可以藉由熱敷貼片保持背部或腹部溫暖。

第四級:像吃壞肚子、出現腹瀉的絞痛,不少人會藉由止痛藥緩解症狀。

第五級:因為過度疼痛幾乎說不話,還伴隨嘔吐、噁心,疼痛若持續就應該就醫。

第六級:疼痛到無法行走,感覺眼前視力變得模糊,應該儘速就醫。

第七級:腹部像連續被鉛球擊中,勉強保持自己的意識,一定要馬上就醫。

改善經痛不適!生活小撇步溫通血脈、順氣和血 臨床上治療經痛的方法,中醫通常會以溫通血脈,順氣和血的方藥為主,並配合個人的體質做適當的加減。

有些小撇步也適合在家自己進行,來為自己緩解經期的不適: 1.局部按摩法:先平躺在床上,兩手搓熱後放在小腹上,上至下、左至右各按摩50次、再畫圓按摩50次,反覆直到局部肌膚呈現稍微紅潤的色澤。

2.穴道按摩法:像是從肚臍以下到尺骨到曲股是「任脈」,馬偕醫院中醫師高皓宇建議可以按摩關元穴、氣海穴,緩解經痛帶來的不適。

特別是現代人經痛可能長期久坐、缺乏運動、骨盆姿勢不對的問題,也可以從按壓背部上八個穴道,叫做八髎穴分別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按壓八髎穴就可以讓局部的組織比較不會那麼緊繃、血液循環才會好一點。

3.外敷法:暖宮貼、熱水袋、吹風機、暖暖包都是熱能的來源,可以敷在肚臍以下的位置,像是關元穴、氣海穴都在肚臍下方的位置,或是貼在腰後,讓血液循換變好的八髎穴。

如果經期來伴隨噁心、食慾不振、脹氣、想吐的症狀,這時候敷的位置可以稍微往上一點,考慮敷上腹比較靠近腸胃系統。

在進行熱敷時千萬要注意溫度,因為看似沒有殺傷力的發熱器具,一樣會造成低溫燙傷,當同個部位接觸大於45度發熱產品,接觸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上就有燙傷風險。

現在市面上已有像是暖宮貼的熱敷產品,能維持10小時、45度的恆溫,較不刺激皮膚。

此外,暖宮貼片中也有搭配生薑、艾草、當歸、吳茱萸等對於女性有益的草本配方,讓生理期來更舒服。

木槿花暖宮貼可維持10小時45度熱能,使用更方便、安全。

圖片來源:IG帳號@lo_chiao_lin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調整,也可以減少經期的不舒服,避免進食冰冷的食物或少喝冰品、養成平時規律運動的習慣、攝取均衡的營養,並讓身體能有適當的休息,但如果真的是嚴重經痛也有可能是疾病所造成,還是得儘早給醫師進行評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女性經期這樣吃緩解經痛!不只吃肉紅蜆菜、黑棗也能補足鐵質 那個來好痛!醫揭「女經痛秘密」1招瑜珈動作能緩解 暖宮熱敷,除了熱水袋外,還有更輕鬆的方法!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5.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