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打5、6個哈欠,那你應該不只是累了,可能還有3種病上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打哈欠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生理反應,科學界最主流的論點,認為打哈欠的原因 ... 心臟的排血量,以改善大腦的缺血狀態,因此便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的現象。

Skiptocontent 打哈欠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生理反應,科學界最主流的論點,認為打哈欠的原因就是腦部缺氧,透過打哈欠讓人藉助深呼吸而增加血液中的氧氣,提高大腦的活動能力。

但如果太過頻繁的打哈欠,甚至是一口氣連打5、6個哈欠,那你可能就不只是單純出現疲勞的問題,而是出現某些疾病的徵兆了。

頻打哈欠可能是3種重大疾病的前兆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嘴部組織、扁桃腺肥大的人比較容易哈欠連連,心臟、肝、腎功能不好以及睡眠中止症患者,頻繁打哈欠就是臨床症狀之一,而巴金森氏症、中風的患者則因為腦部和身體協調出現異常,也可能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的症狀。

而當你持續出現密集打哈欠的狀況,可能要注意自己正面臨3種重大疾病的可能威脅。

一、心血管疾病: 心臟負責供給全身及大腦的血液,如果心臟出現問題,比如冠心病、心肌炎症、瓣膜病等,就會導致心臟的供血功能下降,同樣會引起大腦的缺血缺氧,也會不斷的打哈欠。

而如果有心臟病史的人如果出現密集打哈欠的狀況就需要特別注意,可能預警著你的心臟功能正在衰退。

而如果心臟病患除了打哈欠之外,還伴隨著胸悶、背痛、全身無力與冒冷汗等症,就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二、頸椎病變: 頸椎是身體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因為是連接大腦於軀幹的重要環節,所有的神經都是通過頸椎到軀幹的,因此,如果頸椎出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神經的傳導。

腦部血管的供血是從心臟經過頸椎動脈送到大腦,頸椎病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頸椎增生導致椎管狹窄,會導致大腦缺血、供氧不足,而會頻繁的打哈欠。

而如果頸椎病嚴重的話,還常會有雙手發麻、走路不穩的症狀,就需儘快就醫。

三、腦中風: 根據臨床觀察,有60%到80%的中老年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前5到10天內,都有頻繁打哈欠的現象。

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若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患者血管粥樣硬化、管腔狹窄等症狀,會導致血流緩慢,腦組織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

此時,人體會透過大腦的回饋機制,刺激呼吸的速度和深度,使胸內壓下降,回心血流量增加,同時增加心臟的排血量,以改善大腦的缺血狀態,因此便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的現象。

因此,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病患,如出現無誘因的頻繁哈欠現象,應當心腦中風發生的危險,及時去醫院診療。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08-012.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4.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