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惡業的內容與相對應的果報- culo99 的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惡業是「殺生、予取、欲邪行、妄語、兩舌、惡語、綺語、貪、瞋、邪見。

」;十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 ... Contents... udn網路城邦 culo99的部落格 (到舊版) 大日經住心品: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

文章相簿訪客簿 十惡業的內容與相對應的果報 2013/08/2123:29 瀏覽18,77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在人生無形的干擾力我們聊到,一般我們所謂的運勢低落,事實上是福報不足,或是惡業業力現前,或是鬼魂干擾。

由於業力相關的內容比較複雜,所以特別用一篇來撰寫,讓大家可以清楚無形業力的厲害。

  業,是自己的身口意所產生的結果,有十善業與十惡業,累積善業可獲得升天的善報,累積惡業就會有惡報,在人間會造成種種不順與痛苦,甚至會墮入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此三道稱為三惡道)。

  十惡業是「殺生、予取、欲邪行、妄語、兩舌、惡語、綺語、貪、瞋、邪見。

」;十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   大乘佛法中六度萬行指的是不斷的去行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此六波羅蜜多中,止十惡業行十善業即為淨戒波羅蜜多的一部分,請同修們好好研究一下業力,以及業力產生相對應的果報。

由於惡業相反的就是善業,惡果相反的就是善果,我們只討論惡業惡果,先止惡之後就知道如何行善。

一、何謂十惡業(又稱十不善業)?   三種身口意業,均會墮入三惡道,若生為人各有不同果報,分述如下: 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邪婬: 1.殺生:   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害心,斷其命根。

  例如:殺人、殺飛禽走獸、殺魚類…等。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

二者、多病。

殺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壽?以其殺生殘害物命,故得短壽。

殺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殺生違適,眾患競集,故得多病。

2.偷盜、予取:   偷竊、強盜、搶劫、侵占、詐欺…等財產犯罪。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

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何故為人貧窮?緣其劫奪,使物空乏,所以貧窮。

何故共財,不得自在?緣其偷盜劫奪,設若有財,則為五家(王、賊、水、火、不肖子孫)所共,不得自在。

3.欲邪行、邪淫:   不正當的性行為。

  例如:破壞婚姻的性侵、雙修。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合法夫妻在婚姻之內有合理的性生活是正常的,婚姻之外的是犯戒破戒;出家眾要恪守「不淫戒」,在家眾要恪守「不邪淫戒」。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婦不貞潔。

二者、得不隨意眷屬。

何故邪淫婦不貞潔?緣犯他妻故,所得婦常不貞正。

何故邪淫不得隨意眷屬?以其邪淫奪人之愛寵,故其眷屬不得隨意,所以復為人之所奪。

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4.妄語:   欺騙-騙人、騙財、騙色、騙供養、騙恭敬、騙信任、騙地位、誘拐(包含和誘罪與略誘罪)-均是以假亂真、誤導別人使人陷入錯誤。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

二者、為人所誑(誑:說謊、欺騙)。

何故為人多被排謗?以其妄語下誠實故。

何故妄語為人所誑?以其妄語欺誘人故。

5.兩舌:   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和諧(破壞語說)。

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得弊惡眷屬。

二者、得不和眷屬。

何故兩舌為人得弊惡眷屬?緣以兩舌使人良俦皆生惡故。

何故兩舌得不和眷屬?緣以兩舌離人親好不和合故。

6.惡口、惡語:   講話污辱別人、罵人、衝動。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音。

二者、所可言說,常有諍訟。

何故惡口為人常聞惡音?以其發言粗鄙,所聞常惡。

何故惡口所可言說常有諍訟?以其惡口違逆眾德,有所說言常致諍訟。

7.綺語(無義語):   沒有真實意義之言語,綺語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引發大眾貪瞋痴慢的,這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

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繪淫繪盜之語,使人心生淫念,或是戲論、取笑他人等散亂無益之語也算。

  施耐庵,作水滸傳,其中奸盜之事,描寫如畫,子孫啞者三世。

  家人間溫暖話語、師生之間的鼓勵、長官部屬間的激勵,給人信心,此愛語,非綺語。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所有言語人不信受。

二者、有所言說不能明了。

何故無義語罪出生為人有所言語人不信受?絛語無義非可承受。

何故無義語有所言說不能明了?語既無義皆緣暗昧,暗昧報故不能明了。

意業三種,貪、瞋、邪見: 8.貪欲:   貪心、貪汙、貪婪、不知足。

對知識的求知慾非貪欲。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欲。

二者、無有厭足。

何故貪欲而復多欲?緣此貪欲所欲彌多。

何故食欲無有厭足?緣此貪欲貪求無厭。

9.瞋恚:   情緒容易失控、衝動、暴躁易怒、好戰。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為一切求其長短。

二者、常為眾人之所惱害。

何故嗔惱常為一切求其長短?緣呲嗔惱不能含容,故為一切求其長短。

何故嗔惱常為眾人之所惱害?緣此嗔惱惱害於人,人亦惱害。

10.邪見(愚癡):   錯誤、不正當的知見,自己造惡,也引人造惡。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

二者、其心諂曲(諂媚不實)。

何故邪見生邪見家?緣此邪見僻習纏心,所以為人生邪見家。

何故邪見其心諂曲?緣此邪見不中正故,所以為人心常諂曲。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三冊No.412《地藏菩薩本願經》   其實因果業報之複雜只能略說,在此補充世尊跟四大天王對於因果業報的相關開釋:   四天王!地藏菩薩 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

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二、評論檢析   為何有人會從事善業、有人會造惡業?這跟每個人累世的習慣有關,若有不好的習慣就會影響我們去從事惡業還覺得理所當然。

  在佛法關於不好的習慣稱為習氣,歸類有五毒習氣,貪嗔癡慢疑,即貪心、瞋恨心、癡迷心、傲慢心、多疑心。

這些不好的習氣日積月累,就會對我們的想法造成影響,形成積非成是,認為不對的事情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看法稱邪見,而邪見是一切惡業的根源。

  佛法可導正我們的邪見,讓我們有正確的觀念,殺生所造成的業報,還會另有鬼魂與動物靈的糾纏,若沒有墮入三惡道,當人還會有多病與短命的報應,現代多數人疾病纏身,就是跟過去殺生的冤親債主報復與殺業有關係。

  其餘惡業若有因此產生惡緣,也會產生冤親債主,不過是人的冤親債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遇人不淑、小人、惡人等。

這也是為何有時,我們看到某人會歡喜,有時卻會莫名其妙地不爽,但一個人是否令人討厭,除了自己的習氣,過去的惡緣外,許多會跟殺生的冤親債主的干擾有關。

  〈演博居士〉部落格上有段內容非常經典,與同修們分享:   有人認為,五倫內的摩擦為人的冤親債主討報,其實這樣說並不正確,因人與人之間是要維護倫理的,必須盡力以六和敬來待人處事。

也就是人與人相處,要以"知足、感恩、包容、善解"的心念待人處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要有法律常識;行為舉止要多行善、心想善意;處世要"人心要向水一樣,看似綿軟柔弱,卻涵力源源,不能切斷",需要挫折忍耐力。

三、十惡業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業只是作用力的形容詞,可以說是因果律中的原因,惡業不一定馬上有惡果報,對於尚未出現的惡果,修行可以及早消除,對於來不及消除的,可以減緩作用力重罪輕受,所以請同修在惡業未現前即刻修行,未雨綢繆才是有智慧的選擇,詳請繼續參酌人生無形的干擾力應如何處理?   希望以上內容能助您找到正確的方向,期待將來淨土相逢,阿彌陀佛! 回覆 推薦引用 有誰引用 我要引用 引用網址 列印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佛法觀念的建立 上一則:什麼是法布施、法供養?〈演博居士〉與一般的助印差異在哪?下一則:人生無形的干擾力應如何處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如何當一個合格在家居士?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輸入關鍵字: 搜尋 加入好友 推薦部落格 訂閱關注 留言給他 清淨虛空 部落格推薦:1 等級:7 點閱人氣:483,602本日人氣:18 文章創作:145 相簿數:1 prev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最新推薦 熱門瀏覽 熱門回應 熱門推薦 如何當一個合格在家居士? 勤修十一面神咒:為自己、家人眷屬和國家祈福 錯誤的想法會帶來不必要的障礙 告別2020邁向2021 為何近代祖師大德未宣說真言法門?還有死於癌症的呢? 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初學者如何快速掌握六大階段的重點? 要做多少法布施供養佛的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才夠呢? 想在五濁惡世成就,不得不修隨求法門 渡鬼魂最有效的方法2:其他法門的搭配 渡鬼魂最有效的方法1:兩大殊勝陀羅尼 祈求的力量 收心的練習by聖嚴法師 觀照生活二、三事 歡喜心 除罪垢及確認罪垢是否消除的重要性 以直報怨 真言法門是什麼?(簡單認識唐密)~ 演光 共享當下 有時有理由不一定要解釋 我的母親-模範母親感言 夢參老和尚說八十華嚴 告別2020邁向2021 學佛八難:見聞佛法的八種障礙 實踐《真言集》11:身心輕安,威德自在5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真正的用功 法鼓山第23屆在家菩薩戒 如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菩薩戒與法鼓山受菩薩戒之旅8/10 菩薩戒與法鼓山受菩薩戒之旅4/10 10月(2) 9月(1) 12月(1) 5月(1) 4月(1) 不分類法鼓山聖嚴法師網站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聖嚴法師法鼓全集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 聖嚴法師大法鼓影音 演博居士無有不是藥者官網 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top 本部落格刊登之內容為作者個人自行提供上傳,不代表udn立場。

刊登網站廣告︱關於我們︱常見問題︱服務條款︱著作權聲明︱隱私權聲明︱客服 Poweredbyudn.com 粉絲團 udn部落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