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如何找回安全感:「認同上癮症」成因、症狀與解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標籤: 海苔熊, 安全感, 認同上癮症, 感情, 人際關係,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 會自己逼死自己,其實糾結來糾結去都只有一個問題而已:缺乏安全感。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7/09/16,生活PhotoCredit:tk66、Laymik 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海苔熊讓我們想想下面這些問題,你有這樣的情形嗎:在感情裡面總是有很多的不安,害怕被對方傷害,卻也不知不覺地傷害了對方。

總是要逼死自己,害怕停下來就會被淘汰,所以焚膏繼晷,追求完美,卻總是覺得自己還不夠。

表面上看起來過得很好,沒什麼困擾。

其實,有很多話,只是你不說而已,因為那些太黑暗、太痛苦、一直腳伸進去就會跌落深谷,所以你在別人面前假裝,但你很清楚這只是你的假面具。

強顏歡笑非真笑,總比不笑來得好。

因為害怕被丟下來,所以總是緊緊抓住對方;害怕自己一個人,所以你的感情從來沒有空窗期,但是當身邊沒有人陪伴的時候,還是寂寞覺得冷,只好拼命滑手機、用力玩遊戲,我看窗外,覺得自己很沒意義、很空虛。

一個人之所以會過得不好,之所以會在各種感情當中跌跌撞撞,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困擾,之所以會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害怕被拋棄、會自己逼死自己,其實糾結來糾結去都只有一個問題而已:缺乏安全感。

要是能重來,你會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所有的人生課題,都是安全感的課題。

阿德勒說,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你知道要做到課題分離、你知道要做到自我鼓勵、但為什麼還是有各式各樣的擔心、焦慮、害怕?一、找回自己的安全感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總是有這麼多的不安?或者,為什麼一直以來你都以為自己過得很好,小時候也沒什麼童年創傷,後來在感情或是人生走到中場的時候,才發現許多隱藏的焦慮和緊張,正在你的身體裡面蔓延? 有些書籍都會用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爸媽害的」(或者童年創傷)、早年不被愛的感受,來解釋「你為何會過得如此辛苦」,可是,然後呢?你是否還沒有準備好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沒有辦法跟家人溝通?因為你早就已經不認這些家人了,對他們已經沒有愛也沒有恨,剩下的只是漠然,那麼,要怎麼看見修復的可能呢?相較於《情緒鬆綁》走的是行為和認知的路線、《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走的是修復原生家庭的路線,這本《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提供了另外一種「中間」的路線,讓你可以在情緒上面走得深一點,又可以在還沒有準備好「見自己父母」的時候,先練習「當自己的父母」。

所謂的長大,就是了解到一個事實: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你完整的安全感。

」其實,這就是皓宜說的「接受人的能力有限」。

如果你的爸媽總是情緒勒索,你的童年坑坑洞洞,在感情裡面常常跌倒又常常害人跌倒,而且沒有人愛你(躲在桌子底下),那麼不如從現在開始先練習好好的愛自己──用具體、不浮誇的方式。

二、你有認同上癮症嗎?PhotoCredit:GanKhoonLay按照慣例,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這樣的「症頭」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如果不夠努力就會被拋棄。

如果怠惰、懶散,就會失去別人的喜歡和愛買了一個負責任的包裝紙,擔心如果沒有把事情做好會影響到別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負責,其實這裡面包的是滿滿的不安。

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滿意(儘管這個「別人」並不存在)。

「你愛我嗎?」、「你真的想跟我結婚嗎?」、「你喜歡我哪一點?」總是不斷地問伴侶類似的問題,而且每次問只能像止痛藥一樣,下次感到不安的時候又會再問對方⋯⋯這種在意別人在意到失去自我的人,心理師Chloe稱之為「認同上癮症」,儘管它並不是精神病學診斷手冊(DSM5)的診斷,但仍然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和人際關係。

三、你生命中的大石頭PhotoCredit:GanKhoon、Layabdulkarim、http://ActiveTravel.Rocks/、Suji為什麼會有認同上癮症呢?下面四種人,Chloe指出有可能是認同上癮症的高危險群:男尊女卑的家庭有過度優秀的手足曾經有被霸凌或排擠的經驗在嚴厲又缺乏支持的教養下長大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或許拜他們所賜,因為你害怕停下來,而讓你在工作上相當成功,但其實你很累,因為心中那個像天一樣高的標準,自己無論如何都達不到。

你飄向北方,不聽也不想,不敢回頭望,但你可曾想過,那個你一直叫別人不要問的家鄉,住著一個等待你的小孩?四、破洞人生PhotoCredit:AtterratioAeternus、ErinAgnoli那個沒有被看見的內在小孩,是一切不安的源頭。

前陣子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分析,1,314個參加《戀愛這種病》研究的樣本當中,發現書中各式各樣的「病」、都與我們研究裡面調查的焦慮、憂鬱、生活滿意度等等有關。

而焦慮、憂鬱、生活滿意,也都和「安全感」有強烈的關係(相關係數介於.3~.7之間)。

如果安全感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總是修不好?「不安是來自於內在匱乏的放大。

」Chloe說如果你每次不安都是透過分散注意力,滑手機玩遊戲,傳訊息問對方「在幹嘛」,那麼真正的焦躁還是藏在底下沒有解決。

「安全感是是由與人親近的相處,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起來對人和世界的一種相信。

」Chloe說,可是如果你總是靠別人給你安全感,那麼就會掉入「尋求再保證」的陷阱:總是要對方一直不斷地保證他愛你,但是這樣的保證卻又沒有辦法在你心裡面持久,長期下來,你只是越問越焦慮、越問越憂鬱。

甚至,「不安」已經是一個長期習慣的狀態,如果真的讓你要到了安全感,你反而會不習慣,一直擔心那是「真的」嗎?或者用各種方式證明對方給的安全感是「假的」,來驗證自己心中的想法。

然後當對方終於受不了測試離你而去的時候,你心裡面就會冒出「你看吧」的想法,有一點小小的悲哀的爽(總而言之被我說中了吧!),以及大大的惆悵。

自我驗證的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你得到你要的了嗎?你裝安全感的杯子下面破了一個大洞,所以總是很努力很努力地跟別人要,但是還是永遠不會滿。

Chloe所說的「做自己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在做「補洞」的動作。

五、擁抱內在小孩的符令PhotoCredit:海苔熊如果你內心有一個受傷的小孩,總是哭得很大聲,總是沒人看見,那麼,現在的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要好好的陪他。

例如,當你很害怕被別人丟下、討厭、內心有很多的慌亂和緊張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沒有耐心看到最後的人,Chloe在書中提供你一個一球入魂、自己陪伴自己的好方法── 身:回到身體上,可以走出辦公室、走出房間,一邊甩手在身體前後擊掌,做10次的深呼吸和擊掌,感覺身上的情緒透過這個動作被甩出去安:安撫自己,想像心裡面有一個大人在和自己說話,「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沒關係我在這裡」,像一個大人一樣陪伴自己,問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我知道有些人不習慣跟自己說話,Chloe這個符令拿回去照三餐唸,可以漸漸培養和自己說話的感覺:「嘿~(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受委屈了;我知道你一直渴望有人了解你真正要的是什麼,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有人可以看見你。

我知道,我忽視你的感覺很久了。

因為我必須要忽視這些,才能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知道我自己一直覺得你很不重要,對不起,我之前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但現在的我長大了,有能力了,我答應你,我會去感覺你的存在。

每天與你對話、了解你、認識你,為你的不舒服發聲,為你的不願意拒絕。

當你覺得不舒服的時候、當你覺得很委屈的時候、當你覺得孤單,人生沒有意義的時候,請記得還有我,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不論你做了什麼、沒做什麼、犯了什麼錯,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因為很重要,所以講3次)。

」(修改自做自己最好的陪伴,p.68)六、觀想五歲小孩PhotoCredit:AdrienCoquet如果你覺得前面這一招治標不治本、還是常常感到不安,那麼或許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回到創傷點流淚。

那些過去你感到焦慮、擔心、害怕、悲傷、不知所措,卻從來沒有被看見過的創傷時刻,可能是某次被父母丟下、可能是和兄弟姐妹吵架、可能是前男友的不告而別、可能是現任女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劈腿,找一個安靜、或讓你覺得平靜的時間、空間,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創傷點*。

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練習:Chloe引用了一行禪師《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一書中的「觀想五歲小孩」法:想一段小時候讓你感到不安、擔心、焦慮的經驗。

可能是被朋友拒絕、被家人丟下、被責怪表現不好等等。

調整自己的呼吸(試著練習想像用「腹部」呼吸),盡量把吐的時間拉長。

在腦海裡觀想小時候的自己(不一定要是5歲,也可以是你那個回憶所經驗的年紀)。

在心裡跟自己說:(吸氣)「我看見自己是個5歲小孩。

」在心裡跟自己說:(吐氣)「我對內在(傷心、不安、難過或焦慮)的5歲小孩慈愛的微笑。

」持續做數次,練習去感受、看見、安撫那個,曾經受傷卻被你不知不覺遺忘的你自己。

當然,這個方法有可能會引起劇烈的情緒,如果幾次之後你仍然沒有辦法進入狀況,或者是實在是承受不住,建議找專業人員陪同。

七、當自己的父母PhotoCredit:GanKhoonLay之前幾次的簡報,好像都會有幾頁是陪大家一起「責怪」父母,說自己原生家庭有多悲慘blablabla、小時候有多常被忽略blablabla、家人總是重男輕女blablabla,有些時候讀起來,搞到像你現在過得不好,都是你爸媽害的一樣。

其實對我來說,幾位心理工作者都提到了同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許你還無法原諒父母,但第一步是先理解他們在你小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做?能夠看見你父母曾經也是個小孩,曾經也在他是小孩的時候受到同樣不當的對待(例如小時候你差兩分滿分就要被媽媽打二十下,你媽媽小時候可能也有一個嚴厲的媽媽/爸爸),就可以理解何以這樣的「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會一代一代的流傳至今是其來有自的,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傷。

12345»全文閱讀 Tags:海苔熊安全感認同上癮症感情人際關係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情緒勒索憂鬱創傷不安家庭心理學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重機就是安全沒保障的「肉包鐵」?重機上國道法案早已通過,為何遲遲不落實?1則觀點無定界、斬件上、避規管:明日大嶼環評鬼祟開工了1則觀點鄧佳華出演國產A片《華根初上》,群眾心態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1則觀點【TNL本週沙龍議題】你贊成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嗎?1則觀點阿德勒才沒有這樣說:「社會惰化」並非來自阿德勒心理學,但可以從大師理論中找到解方1則觀點立院三讀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勞動部估每年1.4萬人受惠、每人可領10萬元1則觀點女性產檢假、配偶陪產假加碼至7日,雇主不給假最高罰30萬、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2則觀點當酒喝到某個程度,產生生理病變以後,只有「罰和關」當事人是不會怕的1則觀點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3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