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台鐵2份關鍵報告大追蹤》太魯閣號50條人命背後的管理黑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2日,載著超過300人的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在花蓮大清水隧道撞上從邊坡滑落的工程車,造成台鐵史上最重大的傷亡,50條生命戛然而止、217人受傷。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ESG 精選特輯 alive 良醫健康網 Smart自學網 商周財富網 特別企劃 名家專欄 影音 Podcast《商周Bar》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ore 週年慶享好禮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領導學程 CEO社群 職場技能 青少年學習 企訓&專班合作 圓桌趨勢論壇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荒謬台鐵 2份關鍵報告大追蹤》太魯閣號50條人命背後的管理黑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焦點 封面故事 焦點|封面故事 荒謬台鐵 2份關鍵報告大追蹤》太魯閣號50條人命背後的管理黑洞 (來源:法新社) 撰文者:黃靖萱、管婺媛、韓化宇、陳葦庭 研究員:李大任 製作人:田習如 2021.04.07 2021/04/0714:48:06 4月2日,載著超過300人的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在花蓮大清水隧道撞上從邊坡滑落的工程車,造成台鐵史上最重大的傷亡,50條生命戛然而止、217人受傷。

不過兩年多前,普悠瑪號才因列車脫軌造成18人死亡。

兩起事故,奪走68條人命,這條每年載運2億多人次的台灣交通主動脈,竟每一次上路都在賭命!商周在最短時間內召集採訪團隊,調出當年因普悠瑪號事件,而提出的《台鐵總體檢報告》逐條檢視,從327頁體檢報告、52頁追蹤報告中,發現一股充斥在台鐵內部、官員、以及主政者的失敗主義,如何置所有人安全於危境⋯,為你一層層揭開台鐵離譜營運的真相。

台鐵太魯閣號事件後,商周團隊重新檢視兩年多前《台鐵總體檢報告》列出的144條改善事項,卻意外發現,表面上經交通部解除列管的109項,其實多是未真正落實改善的形式套路⋯例如司機員排除故障時,(應)落實先停車再進行故障處理之程序規定。

台鐵局提出的改善方式是:「函文重申『司機員、調度員及檢查員之間遇列車異常通報』之標準作業程序,並要求所屬確實辦理。

」只要「重申」,就代表改善完成?而去年3月,交通部卻對此項解除列管。

原來,台鐵一直沒有把標準作業程序(SOP)做確實,每一班載著民眾的列車上路,都像是場賭注。

廣告 但我們更大的疑問是,為何交通部對台鐵局這些多年積弊,竟在兩年內一一解除列管?管理鬆散,台鐵局歸咎於人力不足。

體檢報告裡提出台鐵近20年,人力結構嚴重「M型化」,也就是年資10至20年的中階人力,僅占1成5,遠低於資淺和待退的兩端。

老人多、菜鳥多,中堅空洞。

台鐵局自承,這將造成服務品質更難提升之惡性循環。

台鐵為何留不住人才?它不是沒想過與時俱進。

為和高鐵一拚,它近年來車速不斷提高。

但車速提高,須搭配安全「視距」,即司機眼睛看得到的範圍,須設定得更遠。

「列車今天速度快,快到沒反應時間,台鐵就有責任。

不然,就是要防護到讓人家無法侵入。

」一位常參與台鐵事故調查的學者不解,每次提醒台鐵要重訂各路段時速,其總用自己的邏輯來辯解,「侵入我的範圍,都是別人的錯。

」廣告 諷刺的是,這次滑落到軌道上的工程車,正是在執行體檢報告中的工程,即「鐵路行車安全改善6年計畫」。

台鐵未將視距不佳路段納入加裝警告系統範圍,又沒盤點降速路段,不作為的結果,就發生了太魯閣號高速撞上滑落軌道工程車,這樣離譜的意外。

採購了高速列車,卻做不到相應的風險管理,這是拿人命為代價的假轉型。

除了人與管理的問題,台鐵改革難行,許多人認為另一大障礙,是錢,尤其是累積多年的財務黑洞──龐大退休金。

體檢報告指出,台鐵1年光退休金就要付出40億元,為此向銀行借錢衍生的利息,1年也達8億;未來10年內,台鐵還將面臨一波退休潮,至少有800億的負擔等在眼前。

但,即便剝除退休金負擔,台鐵運輸本業每年仍虧損約30億元。

其背後除了票價費率停在26年前、未能反映成本外,更嚴重問題是,政治力的箝制。

身為國營事業的台鐵局,從票價費率調整,到路線車站設點,甚至是軌道車站政策,全受制於民代和執政者的選票考量。

「大家(民代)要求多停、多設幾站,能怎麼辦?只能犧牲效率、承擔財務虧損。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鍾慧諭說。

營運不賺錢,發不出好薪資,自然無法引人、留才。

缺人、虧錢、常出包,「等退休,變成組織成員工作的唯一動力,這組織當然會走向衰敗。

」多年前曾任台鐵改革小組成員的一位教授觀察。

如何解決台鐵問題?其實過去專家學者,甚至多位前任交通部長,都直指第一步「公司化」,讓台鐵降低政治干預、營運合理化。

然而,每遇重大事故,此解方就會被搬出來討論,然後再無疾而終。

「因工會反對啊!怎麼談下去?」一位體檢小組成員透露。

工會擔心的是,公司化後,財務整頓大刀就會落在人事精簡上。

「大家覺得動了未必更好,就只想待在舒適圈,」另一位體檢小組成員形容。

「政府一直迴避處理台鐵(問題)⋯反正只要蓋子放在上面,鍋子不要沸騰就好,」前述體檢小組成員感嘆。

而此次事件後口頭請辭的林佳龍,曾在兩年前受訪時指出,做為部長,即便做了所有改革台鐵「該做的事」,缺乏最上位者支持,最後仍只能以失敗收場。

失敗主義的心態,從台鐵員工、局長,瀰漫到交通部長甚至更高層級。

長年的組織慣性,讓它僵化,對改革裹足不前,對風險視而不見⋯。

一份史上檢討台鐵最高層級的總體檢報告,讓我們看到台鐵各種病徵;一份交通部追蹤其改善成果的列管報告,則讓我們更憤怒的看到,上級主管是如此草率的為那些並未落實的改善背書。

商周在這次傷痛事故後訪問的所有專家學者、前任部長、局長,幾乎全都認為台鐵不是沒得救,解方已有,改革可成功,但關鍵,就在主政者的決心。

(車太老、人力M型化,台鐵竟一年就能解決?144項改善案,宣稱109項完成,為何還出包?日本國鐵拚公司化花了近20年,連首相都帶頭衝,他們怎麼做的?台鐵改革喊幾十年,為何沒一屆政府敢動它?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43期《商業周刊》)荒謬台鐵2份關鍵報告大追蹤工安SOP怎麼敗給台灣馬虎文化? 延伸閱讀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交通部 太魯閣號 管理 台鐵 普悠瑪號 台鐵總體檢報告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值得栽培的潛力股,如何辨別?高潛能人才的3個特質 讓老闆說「好」,是一種可練的能力!有效溝通第一關:找到「白大象」 兒童確診要留意!指揮中心:出現6警訊,盡速送醫 眾人之志,可以來自一場精緻的提問 廣告 大家都在看 阿里巴巴前HR主管:挑選人才,有3個標準!第一關,就淘汰大部分人 請同仁吃飯就能激勵士氣?這3件事沒做徹底,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留下可能離職的員工 55歲退休,可活到80幾歲;65歲退休,只剩2年壽命?!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