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釋何謂「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廣泛的法,指的是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林林總總的事物。
近代學者熊十力氏,在《佛家名相通釋》一書中解釋「法」字,有曰: 法 ...
Togglenavigation
本來無一物
免費結緣
咒卷佛珠手串免費結緣辦法
梁皇寶懺活動免費報名辦法
佛學指南知識
佛學與生活
何謂「善事」?如何「做善事」?(一)
何謂「善事」?如何「做善事」?(二)
學佛拜佛,如何供養佛?
重要!不要再燒經文咒文了!
一生只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
佛像、法器要開光?怎麼開光?
念佛?怎麼念佛?就是念佛號?
佛前供養點燈,能不能用LED燈?
哪個法門最好?初學佛要學哪個法門?
繞佛三匝或繞塔三匝,為何要繞佛或繞塔?
「齋食」不等於「素食」,「八關齋戒」的意思為何?
該如何修行?
(一):佛在哪?為什麼?
(二):常行十善,遠離非十善
(三):保持生活環境整潔
佛學人物介紹
觀世音菩薩。
完全詳解(一)
觀世音菩薩。
完全詳解(二)
觀世音菩薩。
完全詳解(三)
大自在天(濕婆神)。
完全詳解(一)
大自在天(濕婆神)。
完全詳解(二)
阿羅漢:須菩提
阿羅漢:舍利弗
佛學知識與指南
佛經有偽經?
淺釋何謂「法」?
如何安全學佛?
人非人到底是何意思?
法界?法界藏?如來藏?
南無的意思與三皈依的真諦
密宗的佛法要有傳承才能學?
為何佛經都要用「如是我聞」開頭?
何謂佛?為何稱為佛?佛意思為何?
三世諸佛?三世因果?三世到底為何?
迴向的重要性,念經、做功德要如何迴向?
超渡真正意義為何?誰需要超渡?要如何超渡?
常見經咒校對
心經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一)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二)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三)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四)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五)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六)
以經解經:心經詳解(七)
心經各版本結集
心經書寫、抄經、練字字帖
準提咒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准提咒結構解析與全文字各咒語對照
大悲咒
漢傳大悲咒-結構解析
漢傳大悲咒-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漢傳大悲咒-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漢傳大悲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節錄)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咒書寫、抄經、練字字帖
從漢傳大悲咒揭開青頸觀音的真面目
地藏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序品第一
十輪品第二
無依行品第三之一
無依行品第三之二
無依行品第三之二
有依行品第四之一
有依行品第四之二
有依行品第四之三
懺悔品第五
善業道品第六之一
善業道品第六之二
福田相品第七之一
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獲益囑累品第八
後序
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鳩摩羅什版)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玄奘版)
「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智慧在哪?
首楞嚴咒
首楞嚴咒導引與介紹
首楞嚴咒功德利益整理
首楞嚴經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楞嚴咒"還是"首楞嚴咒"?傻傻分不清楚?
首楞嚴咒-結構解析
首楞嚴咒-注音經書漢字仿貝葉經書
首楞嚴咒-PDF梵音翻譯注音仿貝葉經書
首楞嚴咒-梵音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首楞嚴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加註解)
2018.03修正內容詳解
2018.02修正內容詳解
2018.01修正內容詳解
2017.09超級更新(一):感慨與省思
2017.09超級更新(二):修正內容詳解
2017.07修正內容詳解
施食佛法
施食名詞解說導引與釋疑
如何施食?怎麼施食最簡單如法?
七如來到底為何?有甘露王如來?
佛說妙色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熖口餓鬼陀羅尼經
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的真實義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一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二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三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卷四
藏傳大悲咒
十一面觀音神咒-結構解析
十一面觀音神咒-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十一面觀音神咒-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十一面觀音神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十一面神咒心經-利益功德出處
藥師佛經咒
藥師咒-結構解析與全文字各版咒語對照
藥師咒-徹底解析釋疑與利益功德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加註解)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藥師咒出處)
佛頂尊勝咒
佛頂尊勝咒導引與介紹
尊勝咒與文殊師利菩薩
佛頂尊勝咒-結構解析
佛頂尊勝咒-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佛頂尊勝咒-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佛頂尊勝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呪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仿貝葉經書
阿彌陀佛根本咒(往生咒)
阿彌陀佛根本咒-勘誤與功德介紹
阿彌陀佛根本咒-結構解析
阿彌陀佛根本咒-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阿彌陀佛根本咒-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阿彌陀佛根本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佛說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大阿彌陀經)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
利益功德與導引介紹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卷一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卷二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卷三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卷四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僧伽吒經):卷五
其他經咒校對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問題重重的印刷流通版
不要再拿"五輪塔"當作舍利塔供養!
寶篋印陀羅尼-結構解析
寶篋印陀羅尼-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寶篋印陀羅尼-雙面印刷仿貝葉經書
寶篋印陀羅尼-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一切如來正法祕密篋印心陀羅尼經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佛說海龍王經-十德六度(十善業道經)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功德利益整理
秘密陀羅尼-結構解析
秘密陀羅尼-仿貝葉經書(有注音)
秘密陀羅尼-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秘密陀羅尼-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初分
初分序
緣起品第一
之一
之二
學觀品第二
之一
之二
相應品第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轉生品第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讚勝德品第五
現舌相品第六
教誡教授品第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之二十二
之二十三
之二十四
之二十五
之二十六
勸學品第八
無住品第九
之一
之二
般若行相品第十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譬喻品第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菩薩品第十二
之一
之二
摩訶薩品第十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大乘鎧品第十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辯大乘品第十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讚大乘品第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隨順品第十七
無所得品第十八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觀行品第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無生品第二十
之一
之二
淨道品第二十一
之一
之二
天帝品第二十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諸天子品第二十三
之一
之二
受教品第二十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散花品第二十五
學般若品第二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求般若品第二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歎眾德品第二十八
之一
之二
攝受品第二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校量功德品第三十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之二十二
之二十三
之二十四
之二十五
之二十六
之二十七
之二十八
之二十九
之三十
之三十一
之三十二
之三十三
之三十四
之三十五
之三十六
之三十七
之三十八
之三十九
之四十
之四十一
之四十二
之四十三
之四十四
之四十五
之四十六
之四十七
之四十八
之四十九
之五十
之五十一
之五十二
之五十三
之五十四
之五十五
之五十六
之五十七
之五十八
之五十九
之六十
之六十一
之六十二
之六十三
之六十四
之六十五
之六十六
隨喜迴向品第三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讚般若品第三十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謗般若品第三十三
難信解品第三十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之二十二
之二十三
之二十四
之二十五
之二十六
之二十七
之二十八
之二十九
之三十
之三十一
之三十二
之三十三
之三十四
之三十五
之三十六
之三十七
之三十八
之三十九
之四十
之四十一
之四十二
之四十三
之四十四
之四十五
之四十六
之四十七
之四十八
之四十九
之五十
之五十一
之五十二
之五十三
之五十四
之五十五
之五十六
之五十七
之五十八
之五十九
之六十
之六十一
之六十二
之六十三
之六十四
之六十五
之六十六
之六十七
之六十八
之六十九
之七十
之七十一
之七十二
之七十三
之七十四
之七十五
之七十六
之七十七
之七十八
之七十九
之八十
之八十一
之八十二
之八十三
之八十四
之八十五
之八十六
之八十七
之八十八
之八十九
之九十
之九十一
之九十二
之九十三
之九十四
之九十五
之九十六
之九十七
之九十八
之九十九
之一百
之一百一
之一百二
之一百三
讚清淨品第三十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說般若相品第三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波羅蜜多品第三十八
之一
之二
難聞功德品第三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魔事品第四十
之一
之二
佛母品第四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不思議等品第四十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辦事品第四十三
之一
之二
眾喻品第四十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真善友品第四十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趣智品第四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真如品第四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菩薩住品第四十八
之一
之二
不退轉品第四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二
巧方便品第五十
之一
之二
之二
願行品第五十一
之一
之二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
善學品第五十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斷分別品第五十四
之一
之二
巧便學品第五十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願喻品第五十六
之一
之二
堅等讚品第五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囑累品第五十八
之一
之二
無盡品第五十九
之一
之二
相引攝品第六十
之一
之二
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實說品第六十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巧便行品第六十三
之一
之二
遍學道品第六十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三漸次品第六十五
之一
之二
無相無得品第六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無雜法義品第六十七
之一
之二
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不可動品第七十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嚴淨佛土品第七十二
之一
之二
淨土方便品第七十三
之一
之二
無性自性品第七十四
之一
之二
勝義瑜伽品第七十五
之一
之二
無動法性品第七十六
常啼菩薩品第七十七
之一
之二
法涌菩薩品第七十八
之一
之二
結勸品第七十九
第二分
第二分序
緣起品第一
歡喜品第二
觀照品第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無等等品第四
舌根相品第五
善現品第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入離生品第七
勝軍品第八
之一
之二
行相品第九
之一
之二
幻喻品第十
譬喻品第十一
斷諸見品第十二
六到彼岸品第十三
之一
之二
乘大乘品第十四
無縛解品第十五
三摩地品第十六
之一
之二
念住等品第十七
之一
之二
修治地品第十八
之一
之二
出住品第十九
之一
之二
超勝品第二十
之一
之二
無所有品第二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隨順品第二十二
無邊際品第二十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遠離品第二十四
之一
之二
帝釋品第二十五
之一
之二
信受品第二十六
散花品第二十七
之一
之二
授記品第二十八
攝受品第二十九
之一
之二
窣堵波品第三十
福生品第三十一
功德品第三十二
外道品第三十三
天來品第三十四
之一
之二
設利羅品第三十五
經文品第三十六
之一
之二
隨喜迴向品第三十七
之一
之二
大師品第三十八
地獄品第三十九
之一
之二
清淨品第四十
無摽幟品第四十一
之一
之二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
東北方品第四十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魔事品第四十四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
之一
之二
佛母品第四十六
之一
之二
示相品第四十七
之一
之二
成辦品第四十八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
之一
之二
初業品第五十
之一
之二
調伏貪等品第五十一
真如品第五十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不退轉品第五十三
轉不轉品第五十四
甚深義品第五十五
之一
之二
夢行品第五十六
願行品第五十七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
習近品第五十九
增上慢品第六十
之一
之二
之三
同學品第六十一
之一
之二
同性品第六十二
之一
之二
無分別品第六十三
堅非堅品第六十四
之一
之二
實語品第六十五
之一
之二
無盡品第六十六
相攝品第六十七
巧便品第六十八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樹喻品第六十九
菩薩行品第七十
親近品第七十一
遍學品第七十二
之一
之二
漸次品第七十三
之一
之二
無相品第七十四
之一
之二
無雜品第七十五
之一
之二
眾德相品第七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善達品第七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實際品第七十八
之一
之二
無闕品第七十九
之一
之二
道土品第八十
正定品第八十一
佛法品第八十二
無事品第八十三
實說品第八十四
空性品第八十五
第三分
第三分序
緣起品第一
舍利子品第二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善現品第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天帝品第四
之一
之二
之三
現窣堵波品第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稱揚功德品第六
之一
之二
佛設利羅品第七
福聚品第八
之一
之二
隨喜迴向品第九
之一
之二
地獄品第十
之一
之二
歎淨品第十一
之一
之二
讚德品第十二
陀羅尼品第十三
之一
之二
魔事品第十四
現世間品第十五
不思議等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十七
善友品第十八
真如品第十九
之一
之二
不退相品第二十
之一
之二
空相品第二十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殑伽天品第二十二
巧便品第二十三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學時品第二十四
見不動品第二十五
之一
之二
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慧到彼岸品第二十七
妙相品第二十八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施等品第二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佛國品第三十
之一
之二
宣化品第三十一
之一
之二
第四分
第四分序
妙行品第一
之一
之二
帝釋品第二
供養窣堵波品第三
之一
之二
之二
稱揚功德品第四
福門品第五
之一
之二
隨喜迴向品第六
之一
之二
地獄品第七
清淨品第八
讚歎品第九
總持品第十
之一
之二
魔事品第十一
之一
之二
現世間品第十二
不思議等品第十三
譬喻品第十四
天讚品第十五
真如品第十六
之一
之二
不退相品第十七
空相品第十八
之一
之二
深功德品第十九
殑伽天品第二十
覺魔事品第二十一
之一
之二
善友品第二十二
之一
之二
天主品第二十三
無雜無異品第二十四
迅速品第二十五
之一
之二
幻喻品第二十六
堅固品第二十七
之一
之二
散花品第二十八
隨順品第二十九
第五分
第五分序
善現品第一
天帝品第二
窣堵波品第三
神呪品第四
設利羅品第五
經典品第六
迴向品第七
地獄品第八
清淨品第九
不思議品第十
之一
之二
魔事品第十一
真如品第十二
甚深相品第十三
船等喻品第十四
如來品第十五
之一
之二
不退品第十六
貪行品第十七
之一
之二
姊妹品第十八
夢行品第十九
勝意樂品第二十
修學品第二十一
根栽品第二十二
之一
之二
付囑品第二十三
見不動佛品第二十四
第六分
第六分序
緣起品第一
通達品第二
顯相品第三
法界品第四
之一
之二
念住品第五
法性品第六
平等品第七
現相品第八
無所得品第九
證勸品第十
顯德品第十一
現化品第十二
陀羅尼品第十三
勸誡品第十四
之一
之二
二行品第十五
讚歎品第十六
付囑品第十七
第七分
第七分序
曼殊室利分之一
曼殊室利分之二
第八分
第八分序
第八分那伽室利分
第九分
第九分序
能斷金剛分(金剛經)
第十分
第十分序
般若理趣分
第十一分
第十一分序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一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二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三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四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五
第十二分
第十二分序
淨戒波羅蜜多分之一
淨戒波羅蜜多分之二
淨戒波羅蜜多分之三
淨戒波羅蜜多分之四
淨戒波羅蜜多分之五
第十三分
第十三分序
安忍波羅蜜多分
第十四分
第十四分序
精進波羅蜜多分
第十五分
第十五分序
靜慮波羅蜜多分之一
靜慮波羅蜜多分之二
第十六分
第十六分序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一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三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四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五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六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七
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八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第一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華藏世界品第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毘盧遮那品第六
如來名號品第七
四聖諦品第八
光明覺品第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
淨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
之一
之二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明法品第十八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
之一
之二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十地品第二十六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十定品第二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阿僧祇品第三十
壽量品第三十一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之一
之二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之一
之二
之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維摩詰所說經
佛國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弟子品第三
菩薩品第四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不思議品第六
觀眾生品第七
佛道品第八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香積佛品第十
菩薩行品第十一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法供養品第十三
囑累品第十四
妙法蓮華經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踊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正確版本到底是哪一本?
佛般泥洹經(大般涅槃經正確本)
大般涅槃經後分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百字明咒
百字明咒介紹、功德與釋疑
百字明咒-結構解析
百字明咒-仿貝葉經書
百字明咒-雙面列印仿貝葉經書
百字明咒-全文字各版本咒語對照
瑜伽唯識
大乘百法明門論
梵文梵音教學
(一):悉曇天城梵文的歷史演變
(二):佛陀使用的文字與梵文訛傳
(三):基本母音子音念法
(四):準提咒發音示範與梵文的「止韻」「v變音」
(五):使用梵文的好處與相較印地語的發音差別
(六):十一面觀音神咒(藏傳大悲咒)發音示範與「南無」的變音
(七):阿彌陀佛根本咒(往生咒)發音示範與「sambuddha」修正
(八):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發音示範與「彈舌音」教學
(九):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發音示範
(十):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發音示範
(十一):佛頂尊勝咒發音示範
(十二):青頸觀音陀羅尼(漢傳大悲咒)發音示範
(十三):梵文前後字字母縮寫問題
(十四):白傘蓋陀羅尼(首楞嚴咒)發音示範
暗度陳倉錯千百年的悉曇梵字
瑜伽與佛法
(一):認識瑜伽與禪定
(二):瑜伽與佛法相依相輔
(三):利用免費App來學習瑜伽運動
佛剎寶地
噶居寺(藏傳佛教風格佛寺)
靈嚴禪寺(嘉義最大佛寺)
妙崇寺(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龍王金殿(罕見阿育王佛塔)
佛法清涼劑
放鬆音樂
純粹自然天籟。
大雷雨聲
純粹自然天籟。
下雨天鳥叫聲
純粹自然天籟。
高山清涼溪水
三皈依
十善與六度
2017年3月2日
淺釋何謂「法」?
以下內容節錄自于凌波居士的《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簡述到底何謂「法」?佛經裡面說的「法」為何?值得大家深思!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
「法」,是宇宙間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而又確實如此的理則 —宇宙間的最高理則。
不過,「法」之一字,在此之外,還有多種解釋。
所以在佛經中,使用「法」字,有層次高下之不同,亦有範圍廣狹的不同。
層次最高,範圍最狹的「法」,指的就是「緣起」。
次於此一層次的「法」,指的是佛陀的教法—指的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佛、法、僧三寶的法。
最廣泛的法,指的是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林林總總的事物。
近代學者熊十力氏,在《佛家名相通釋》一書中解釋「法」字,有曰:
法字義,略當於中文「物」字之意,中文「物」字,乃至普遍之公名,一切物質現象,或一切事情,通名為「物」。
即凡心中想像之境,亦得云「物」,「物」亦恆與「事」字連用,而曰「物事」或「事物」。
「物」字所指目者,猶不止於現象界而已,乃至現象之體源,即凡云為萬化所資始,如所謂道或誠者,亦得以「物」字而指目之。
如《老子》云:「道之為物。
」
《中庸》云:「其為物不二。
」
皆以「物」字指目實體也。
故中文「物」字,為至大無外之公名。
如上文所述,中國之「物」字,為普遍之公名。
而佛書中的「法」字,與「物」字有著相似法的意義,亦為至大無外之公名。
如六根六塵曰色法。
了別緣慮作用曰心法。
萬法之實體,即所謂真如者,曰無為法。
不過以上的這些解釋,都是後世的解釋。
法之一字,是自印度梵語翻譯過來的,我們從梵語中來探討法字的意義。
「法」字梵語dharma,就是「達摩」,其語根源於動詞dhr,意為護持、維持。
所以dharma的原意是「護持人間行為的規範」,後來演變為真理之義,即所謂的源起。
而後更擴大使用範圍,引用到佛陀教法,以至於萬有現象。
佛陀說:「若見緣起便見法。
」一切現象,皆依此所以然之理則而生起,此所以然的理則,佛陀即名之曰「因緣」。
佛經中也以一切現象名之曰「一切法」,一切法俗稱「世間萬法」、或「宇宙萬法」,這也就是熊十力氏所稱現象界的一切事物。
以法為概括宇宙間的一切,舉凡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概念,大至星球,小至微塵,舉凡感覺所觸所對的,意識所緣所慮的,都稱之為法。
而感覺、意識本身亦是一種法,這就是「一切法」。
在佛教經典中,基本上把法分為「有為法」和「無為法」兩種。
此中有為、無為的「為」字,是造作的意思。
因緣造作之法,稱曰「有為」。
亦即凡是因緣和合,不離有為法、無為法。
宇宙間的事事物物,全是由因緣和合而生起、存在,全是因果相續的現象。
《大乘義章》曰:「為是集起造作之義,法有為作故,名有為。
」
《俱舍論光記》曰:「因緣造作名為,色心等法,從因緣生,有彼為故,名曰有為。
」
無為法是體、是性、是理;有為法是用、是相、是事。
如水與波,水是體、波是用,水是性、波是相,所以此二者是「非一非異」。
世間萬象,林林總總,稱為「一切法」。
一切法無以為之一一詮釋,乃用歸納分類的方法,予以簡化。
早在部派佛教時代,「阿昆達磨學說」中建立七十五法。
訶梨跋摩造《成實論》,建立八十四法。
在《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中,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
而世親菩薩略錄本地分中百種名數,稱之為百法,復束以五位,名「五位百法」,就是《大乘百法名門論》。
於
3月02,2017
標籤:
※佛學入門Buddhisment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贊助商廣告
熱門文章
[心經]書寫、抄經、練字字帖、鋼筆字帖(瘦金體、楷書)
書寫、受持、讀誦佛經功德無量在此我們也要設立善巧方便讓諸佛子可以在家隨時自行列印並書寫提供楷書和瘦金體供選擇書寫佛經在精不在多靜下心來一筆一畫慢慢順暢書寫放空心境不要昏沉或吊舉放鬆心情專注書寫可以用任何種類任何顏色筆...
梵文梵音教學(三):認識基本母音子音念法
這篇教學翻譯自印度當地梵音教學的資料,列出了梵音的所有母音和子音的字母、發音示範、還有發音方式的簡易說明,這是學習梵音念咒最簡單、最快速、也最正確的開始。
佛學人物-護法神-大自在天(濕婆神)。
完全詳解(一)
為何我們要深入了解濕婆神?因為濕婆神在佛法內容裡面其實時常出現,只是大多數人學佛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念的說的都跟濕婆神有關... 自古以來每天有多少人來來往往進出佛寺?又有多少人知道站在佛寺門口的護法韋馱是濕婆神的兒子? 有多少人在持誦漢傳大悲咒?又有多少人...
從漢傳大悲咒來揭開青頸觀音的真面目
「漢傳大悲咒」絕大多數人長年持誦著殘破不堪的缺漏版,一輩子不知所云就算了,還更多人誤解誤信著「千手千眼觀音的大悲咒」,一輩子努力於錯誤的佛法,就如同一輩子努力地殺害螞蟻小生命,還自以為功德無量,結果死後才知道得落入惡道...😑 大多數人所念的大悲咒是怎麼個闕漏法...
重要!不要再燒經文咒文了!
破壞佛經佛咒佛像,是犯了五逆重罪,是得下無間地獄的!!不要再想火化給冤親債主或祖先,收不到的!!只有誠心念經念佛,才能著實幫助祖先眾靈! 每一本與佛法相應的「大乘經典」都是記載「諸佛經過無量劫用佈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到達福慧...
咒卷佛珠手串免費結緣辦法
目前免費結緣狀態 咒卷已經被結緣登記一空,想結緣咒卷的人請等下次開放時間。
😅 預計結緣登記時間:2020年10月01日~30日。
咒卷數量登記完會提早結束。
大准提陀羅尼(準提咒)-結構解析與全文字各咒語對照2020.03.10更新
經反覆查證後,無論是梵文、巴利語、馬拉地語等古老文字的記載內容,都沒有「cunde」這個字音,也沒有「cundi」這個字音,而是「cundī」…… 有一段詩經內容是說,有一位名叫「cundīsutta」的公主,和他的哥哥「cundasutta...
超渡真正意義為何?誰需要超渡?要如何超渡?
「超渡」一詞原本是從佛法經典而來的,說到「超渡」,大家就想到亡魂、孤魂野鬼、普渡,普遍認知就是法師或乩童拿著法器作法一番,然後就能送亡魂去極樂世界或是天堂... 事實上是如何?真的是這樣嗎?還記不記得我們一篇文章在討論佛像需不需要開光(詳細請參...
如何施食?怎麼施食最簡單如法?
我們從『施食名詞解說導引與釋疑』裏面的『施食相關經書』內容得知,其實真正世尊所說的施食方法只有兩個: 一者、《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所說的「變食咒」施食法。
對象為餓鬼、婆羅門仙、佛菩薩都可以。
二者、《佛說妙色陀羅尼經》所說的...
佛學人物-護法神-大自在天(濕婆神)。
完全詳解(二)
濕婆青頸的由來 濕婆神雖然稱為「毀滅之神」,但其實祂是非常慈悲的,在一次天神與巴厘國王(kingbali)所帶領的魔族交戰後,魔族獲得巨大勝利,天神們一時喪失了所有的力量和能力,於是眾天神去求毗濕奴(विष्णुviṣṇu)想辦法,毗濕奴提議跟...
訂閱追蹤Followus
[貼心提醒]佛經咒內容有修正更新,會直接修改舊文章,如果只追蹤此網站的CSS,您將永遠無法得知我們的舊文章裡面的佛經咒做了修正更新,所以還是建議要追蹤我們的FB,有修正更新一定會在FB貼文公告。
功德迴向TransferofMerit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願以此整理、校對、修正、發佈佛學內容的一切功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迴向給一切見聞或聽聞我所做佛學等一字一句資料的一切有情眾生,願諸有情擺脫障難、卸除病痛、遠離厄運、隨順心願、廣結佛緣、速成菩提。
如果您閱讀過本站任何經文內容後,也想功德迴向,可以跟我這樣說:『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或參閱下面這篇文章更深入了解:要如何迴向?
站內搜尋Search
載入中…
贊助商廣告
延伸文章資訊
- 1問題:何謂有為法?何謂無為法? - 福智僧團
如《大乘百法明門論解》提到:「言無為法者,即不生不滅、無去無來、非彼非此、絕得絕失,簡異有為,無造作故,名曰無為也。」 解答法師:釋如吉. 何謂有 ...
- 2何謂法會? - 人間福報
法會,是以真理集會大眾,大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聽聞、體會佛陀所說的法義。它不僅僅限於宗教儀式,它也可以是一場講演、讀書會、討論會、聯誼會、禪坐會等等,不論 ...
- 3何謂法? "有佛法就有辦法" - 隨意窩
何謂[法] ? 就是不論什麼東西ˋ事情ˋ境界. 凡是有名目可以叫的出的.有形相可以看的見的. 都叫做法! 何謂: [法無定法] ? 諸法皆空! 法無自體性. 所以法無定法!
- 4什麼是法會?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法會又稱為佛事、法事,指的是各種說法或供佛、供僧及布施等活動的集會,其根本精神是「以法相會,如法修行」。一般來說,寺院的朝暮課誦、定期舉行的共修 ...
- 5何謂「法」?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解答法師:釋如密 ... 「法」有多義,比較為人所知的有兩種。 一、泛指存在之物皆稱之為法。此如攝類學中所說,這是由於「法」有「執持自己體性」之意,而凡是存在之物,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