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錄(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在第 ... 金剛經講錄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道源法師講述 基隆市海會寺能仁佛學院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戊二、離相亦離(分二) 己一、遮念離相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戊二、離相亦離,這科的含義深奧難解,你動了「離相」的「念頭」,連這個「念頭」也要「捨離」,不要去執著這個「離相」的「念頭」。

為什麼要遮止你執著「離相」的「念頭」呢?下面是解釋這個道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你如果這麼想:如來他不以具足圓滿的色相,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表示你心裏動了這個念頭。

如來喝斥他,須菩提!你千萬不可以有這種想法,心裏動這個念頭說,如來不以具足相故,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經文是叫你不要「作是念」——生心動念。

下文是說出,為什麼不要「作是念」的道理。

  己二、明遮所以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在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講的,完全是講「空」理;空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六塵境界」都完全把他空掉,而不生住著;「我等四相」也空掉,「我等四見」也空掉,度眾生的相,說法的相,成佛的相,通通都把他空掉,空得乾乾淨淨。

這樣一來,也許你會認為你已了解了「空」理。

因此在你的觀念中會這麼認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

為什麼呢?因為前面如來有問過:「可以具足諸相見如來不?」答案都是:「不可以。

」。

前面講不但應化身佛之丈六金身的三十二相應該空掉;連報身佛所具足的色身,所具足的諸相好,也要空掉,這樣才能證得法身。

法身是無相的「般若智身」,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凡所有相都「要離要空」。

但是你要是一執著了這個「空」,便又落入「空見」中,執著了一個「空」的「知見」,那麼你的錯誤,可就太大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須菩提!你心裏要是這樣想:以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色身,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心中有這個念頭就錯了。

於是如來在這裏喝斥他,遮止他動這個念頭,「須菩提!莫作是念!」你心裡千萬不可動這個念呀!說「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什麼叫你不要動這個念頭呢?「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發菩提心是很難發的,發了菩提心,又不能走偏一邊。

怎樣偏呢?偏到「空」的那一邊去了。

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說,要是你有這個念頭,這麼想:「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要是以這樣的念頭來發菩提心,你將會落入「諸法斷滅」之「見」,走到偏「空」的那一邊去了。

外道的邪見,一共有六十二見,有二個根本的大邪見,一個是「常見」,另一個是「斷見」。

「常見」者認為一切都是,永遠不變;「斷見」者認為什麼都沒有,連因果他也不信,叫「斷滅」之「見」。

有一種人,他認為人死了,下一輩子還是投胎做人,永遠永遠都是做人,這叫做「常見」。

還有一種人,他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叫做「斷見」。

由這二種根本邪見,才生出六十二種邪見,根本上還是不離開一個「常見」,一個「斷見」。

金剛經這個地方叫你不要著相,就是要你斷這個「常見」。

但是你把「常見」斷了,不要又生起「斷見」,認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如果這樣說,那成佛的因地就不必去修了;這樣子你又落到「斷滅」之「見」上了,你害了自己,也害了眾生。

「莫作是念!」——如來又說了這麼一句,這句是很重要的,經文上重說了二遍,「莫作是念」。

提醒你,叫你不要起這個「斷滅」之「見」。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發了無上菩提心的人,要修行菩薩道,不應該在佛法上生起「斷滅」之「見」。

你說「一切皆空」,就會偏到「空」的那一邊,因為你把「妙有」落掉了,你沒有把「妙有」提出來。

你一偏「空」了,就會落入「諸法斷滅」之「見」,這樣的落入了「豁達空」,就會認為因緣生法,當體即空,那有一法可得,還修個什麼呢!但是你忘記,你現在只是一個凡夫而已,你只是在高談空論而已,事實上你的「我執」還未空,「法執」還未空,你現在只是知道理論而已。

你若是落入「惡取空」,你就「撥無因果」,成「斷滅見」,這樣的「斷滅見」,不但害了你自己,你也瞎了眾生的慧眼,害了眾生。

釋迦如來,說三藏十二部經,分兩大門,一是「空門」,一是「有門」。

在「有門」中,你無論學多學少,都會有個利益。

但是這個「空門」,你學得不好,學偏了,反過來就成罪過。

所以古來大德常說:「寧教執有如須爾,不教著空如芥子。

」你執著有個「我」,要來行善法,只是不能遠離「我等四相」而修行無漏善法而已,雖執著得很厲害,像須彌山一樣的堅固,他只是不能了生死,成佛道,不能成為「無漏」之「因」而已,但是他決定能保持人天的福報,這叫作「寧教執有如須彌山」,下一句是「不教執空如芥子許。

」你執著「空見」像芥子那麼小的一點點,這可不得了,你著「空見」,說「諸法斷滅」之論,說不要發心了,不要修行了,說「一切皆空」嘛!但是你忘了,你還是個大凡夫啊!還沒有了生死,成佛道;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你不依佛法去發心修行,你卻依著你的凡夫法,去造生死輪迴的業,你口但說「空」行在「有」中,你如果造惡業照樣還是會墮落到三惡道,你再把這個邪見,又講給眾生聽,眾生都跟你走,走到三惡道去,這不是害了自己,也害了眾生嗎?所以說,修行佛道的人,決不可起「斷滅見」的。

這科「決定降心離相」,講到這裏,第二十七分講完。

二十八分起就講「住心無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