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也需要「耍心眼」?這10 個讀書策略,你怎麼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來自作者 丹華 在 GitChat 上分享「我的10個讀書策略」編輯| Mc Jin為什麼閱讀也需要策略?不是愛讀啥讀啥嗎? 讀書也需要"耍心眼"嗎?當然需要。

程式語言前端開發IOS開發Android開發雲端運算人工智慧伺服器搜尋資料庫軟體開發工具讀書也需要「耍心眼」?這10個讀書策略,你怎麼看?2018.08.01程式語言HOME程式語言讀書也需要「耍心眼」?這10個讀書策略,你怎麼看?Advertisement本文來自作者 丹華 在 GitChat 上分享「我的10個讀書策略」編輯|McJin目錄1.為什麼閱讀也需要策略?2.讀書策略1:強烈的競爭意識3.讀書策略2:讀通用型的知識4.讀書策略3:讀那些有乾貨但可讀性差的書5.讀書策略4:相同話題一批批地讀6.讀書策略5:讀一手文獻,不讀“二手書”7.讀書策略6:做筆記,留下記號,重視輸出8.讀書策略7:讀時戰略性重視,讀完戰略性藐視9.讀書策略8:讀你看不懂的書10.讀書策略9:讀無用之書,下無用之功11.讀書策略10:按時間碎片的性質來分配閱讀任務為什麼閱讀也需要策略?不是愛讀啥讀啥嗎?讀書也需要“耍心眼”嗎?當然需要。

小說文學類休閒娛樂性質的閱讀,當然不需要策略,跟著感覺走即可。

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閱讀,比如需要學習某個工具,也不需要策略。

當你想要有所收穫,在一個方向上深挖的時候,想贏得競爭的時候,就需要策略了。

所以按目的不同,我們可以把閱讀分為三類:一休閒娛樂,二解決具體問題,三贏得競爭。

只有第三類的閱讀,才需要讀書策略。

如果你想贏得競爭,那麼你最好得有一個競爭策略,即使是讀書也不例外。

策略性的閱讀,多數是功利性的,對於書本有具體的認知訴求,有疑惑要解決。

在競爭激烈焦慮症氾濫的當前社會,很多人試圖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是,很少有人認真對待“閱讀”這件事,思考並建立自己的“讀書策略”。

因此,講究讀書策略,有策略地閱讀,將會成為你所擁有的一項強大的競爭武器。

尤其對於那些社交能力差、情商偏低的內向者(比如我)而言,閱讀有著雙重功能:既是避風港,又是新的戰場。

讀書策略1:強烈的競爭意識當你搜到一本好書,發現已經幾百上千條評論的時候,不恐慌是不可能的:臥槽,又有這麼多賤人跑到爺爺前面去了!最早發現KK的《失控》這本書,是在2011年,老版《失控》剛上市。

如獲至寶,跟周圍人熱情推薦,應者廖廖,很多人都不知道KK是誰。

到了2012年8、9月間,傳出來微信張小龍強烈推薦此書,於是紅遍大江南北。

突然之間,你發現原來你擁有的武林祕籍,大家都在讀,而且可能比你認真比你深刻。

怎麼辦?我當時的想法是,這裡面,一多半是衝著張小龍的名氣去的,或者是因為網際網路的關係讀的。

極少會有人從投資、從市場經濟的本質這個角度去理解其中的規律。

這本書引導我對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對市場經濟有了更深的體會,這直接導致我後來能夠理解並抓住比特幣的機會——在接觸比特幣之後,你會立馬折服,並深信這就是未來。

讀書策略2:讀通用型的知識所有知識可以抽象為一棵大樹,有抽象的樹幹型知識,也有具體的樹葉型的知識。

毫無疑問,你應該先讀樹幹,儘可能地吸收各門學科/領域的最精華、最通用的知識。

這就是芒格推薦的格柵理論:把各領域的精華抽取出來,互相打通,編織成一個高效的、解釋力強的知識網格,並以之作為武器,去應對複雜的外部世界。

芒格說這種模型大概有100-200個,我想,每個人可以按自身情況設定。

哪些是通用型的知識呢?商業分析領域,波特五力模型必須算一個,太強大了,你應該把它用的像吃飯筷子一樣熟練。

有人可能會說SWOT,SWOT是狗屎,TotallyBullshit,沒有任何洞察力。

網際網路領域,《長尾效應》、《失控》。

更寬泛意義上,進化論也是通用型知識,不論是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經濟領域。

芒格、RayDalio對此都有敘述。

心理學領域,《影響力》、DavidMyers《社會心理學》必然算,《烏合之眾》也算。

《影響力》和《烏合之眾》更大眾化一些,讀者眾多。

當我通過《影響力》和《烏合之眾》意識到社會心理學非常重要的時候,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找一本更全面、更權威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來讀,於是找到Myers《社會心理學》。

這是一本教科書,很多人會覺得它枯燥、觀點羅列、可讀性差,更要命的是書很重,可我當時卻如獲至寶,甚至在出差調研的時候都堅決放進包裡,飛機上、酒店裡一頁一頁啃。

願意啃這本書還有一個小心思,那就是,這本書是充滿了乾貨和種子的一本學術教材,很多人沒辦法堅持讀完,所以我必須堅持讀完,而且確認,我要挖到裡面的金子。

說種子,是指裡面有很多深刻的、值得繼續深挖的概念和觀點,比如“自我服務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種子,熟讀芒格的人應該聽過這個概念,芒格最愛舉得例子就是:80%的的士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超過平均水平。

這一結論,換成任何其他職業都成立,比如投資者。

這引出下一個結論。

讀書策略3:讀那些有乾貨但可讀性差的書你可以想象,大多數暢銷書都滿足至少兩個標準:第一,有乾貨;第二,文筆好、可讀性強。

這些幸運兒之外,還存在著大量的有乾貨文筆差的書,以及海量的沒幹貨文筆好、沒幹貨文筆差的書。

從競爭的角度看,暢銷書人人都會讀,而有乾貨文筆差的,很多人就會望而卻步,難以堅持。

這正好是你跟其他人拉開差距的絕佳機遇。

所以,選書的時候,跟選男女朋友一樣,實質重於形式,不要因為咱長的醜,就認定咱是人渣。

可讀性差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比如翻譯的不專業不準確,比如遣詞造句沒有精心打磨,或者作者表達能力較差,未能將核心思想準確地化成文字,以至於老是在打轉轉。

上圖展示了我們對閱讀市場競爭格局的解讀。

如果把所有書籍分為四類,有乾貨且可讀性好,有乾貨但可讀性差,無干貨但可讀性好,無干貨且可讀性差,則四大類書的數量將依次增加,第一類的有乾貨且可讀性好的書,很有可能成為暢銷書。

因此這一類書的讀者也最多,而有乾貨但可讀性差的書,讀者數量不僅低於第一類,也低於第三類的無干貨但可讀性好的書,因此曲線有一個明顯的上凸(特別感謝群友江金澤同學的建議!)綜合考慮時間成本和讀者競爭格局,很顯然,第二類別的有乾貨但可讀性差,讀者量相對較少,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視,很多人會因為其可讀性差而拒絕閱讀,因此是競爭性閱讀最應該重視的區域。

我讀過的印象最深的“有乾貨但可讀性差”的書是這本,《創新的擴散》。

難以想象,這本出到第五版的書,依然是按照其最初博士論文為基本框架的。

譯者唐興通先生說,該書“在結構上傳承了傳統學術的嚴靜規範性,從文獻的綜述到創新擴散史,再到創新擴散的問題解決”,甚至直接建議讀者“有意識地進行一些篩選,採擷其精華部分閱讀”。

這話已經說的夠明白了。

難以想象歷次再版中,沒有一個人提醒作者採取可讀性更強的結構。

羅傑斯研究了一輩子創新擴散,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加速《創新的擴散》一書的擴散,殊為遺憾。

羅傑斯研究了一輩子創新擴散,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加速《創新的擴散》一書的擴散,殊為遺憾。

——丹華不要將可讀性當做內容好壞的標準,正如不要將快遞速度當做貨品好壞的標準一樣。

有些書,因為作者的問題,寫的不流暢,或者很難懂,不要責怪他們。

反而應該感謝他們,感謝他們把乾貨藏得如此之深,以至於趕走了很多讀者。

當然也要提醒自己,未來自己寫作不要犯這種錯誤,白白損失了大量讀者,浪費了覆蓋更多人的機會。

關於如何選書,還有兩條策略值得一提讀書策略4:相同話題一批批地讀同一個話題,暢銷書、教科書、實踐指導書、傳記和歷史這幾類書的側重點、風格、可讀性、準確度都不相同,按批次一起讀能夠集中轟炸大腦,給自己一個豐富的刺激環境,這樣理解更全面、更立體。

舉個例子,你要跳槽的時候,到對方官網看一堆介紹是沒啥用的,還不如問問公司內部的人,瞭解一下八卦和花邊,立馬就理解了。

讀書策略5:讀一手文獻,不讀“二手書”不要讀那些被人嚼過了的東西,比如各類解讀、註解等,只讀最原始的一手材料。

原始文獻應該永遠處於最主導、最重要的位置。

當然,肯定有機靈鬼會問:哥,那周易怎麼辦?呵呵呵,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周易原始文字晦澀難懂,因此有無數個解讀版本)。

嘮完了如何選書,接下來聊聊如何讀書。

想象一下大多數人是如何讀書的。

越來越多人讀電子書(Kindle)。

很多人都沒有邊讀邊劃線、做記號的習慣。

多數人讀完一本書,只記得一些模糊印象或者核心觀點。

所以,針對這些大眾讀者的閱讀通病,對應的閱讀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反其道而行之。

讀書策略6:做筆記,留下記號,重視輸出我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何有些人看書從來不做記號和筆記,看完跟新書一樣。

實際上,閱讀中留下記號、留下點滴思考,具有多重價值。

第一,留下你的狀態,方便下次開啟書迅速回到這個認知狀態,不至於從零開始。

做筆記,有點類似於狗狗撒尿或者景區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還真記不住自己來過這裡。

一聞味道,一看照片,譁,所有的回憶都鉤出來了:這地方我來過!當時發生了啥啥啥……所以,也別太計較你在書上記了啥,關鍵是要有記號要撒尿。

做筆記,有點類似於狗狗撒尿或者景區拍照,不撒尿不拍照你還真記不住自己來過這裡。

一聞味道,一看照片,譁,所有的回憶都鉤出來了:這地方我來過!——丹華第二,有時斷斷續續看完一本書,前面看了後面忘,做筆記能幫助你留下當時的點滴成果和感受,類似於中斷時的保護現場,方便將來串點成線。

第三,記號/筆記是成本最低的產出形式,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客觀上會推動你更快理解、更有效地思考。

考慮到寫一篇讀後感時間和成本太高,我推薦一個討巧的辦法:讀完一本書時在頭幾頁的空白處寫7-10句話,包括這樣幾項:主要觀點或啟發,邏輯結構,如何應用到工作上,寫作風格,有無重大弱點,內容形式上如何改進超越深化完善等。

具體寫哪些,寫多少,當然由你來定。

做筆記的最低要求是,記住要點。

讀書策略7:讀時戰略性重視,讀完戰略性藐視閱讀過程中,保持足夠的謙卑和學習態度,畢竟你是來學東西的。

儘可能滴貼近作者,認可或同情作者,力求沉浸其中、準確理解。

一旦讀完,對整體有把握時,就需要遠離書本,採取戰略性藐視態度了,這時就要苛刻一點,換一副小人嘴臉,居高臨下,儘可能地給作者挑刺,問問自己,觀點靠譜嗎?有侷限性嗎?夠徹底夠深刻嗎?能推廣嗎?可應用於哪些領域?形式好不好?如何才能寫的更好?哪些內容是扯淡?之前的閱讀經驗裡哪些能夠佐證或者證偽書中的東西等等。

這些問題,會給你一個批判和再創造的視角,會獲得更多啟發。

我相信,批判性閱讀是每個作者都歡迎的,雖然表面上看這有些大不敬。

讀書策略8:讀你看不懂的書有些書對讀者要求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

比如技術性很強的書,某個細分領域的專著,缺乏中譯本的原版,學術論文等。

多數人會很抗拒這些東西,正好給你提供了獲取競爭優勢的空間。

想到只有幾個人幾十個人會嘗試看這些東西,即使只看懂了一兩章,或者Introduction,我都會非常自豪。

有些領域你準備不足,時間有限,又實在想攻克,只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不要氣餒,思想的種子會慢慢發芽,總有一天機緣巧合時機成熟,你會衝破障礙,前進一大步。

當然,讀難懂的書成本高耗時長,因此具體讀到什麼程度,需要具體斟酌。

讀書策略9:讀無用之書,下無用之功並非每本書都要達到“洗心革面”“立竿見影”的級別,有些書短期看沒什麼用處,僅僅是增長了見識而已。

但是隻要你有興趣,有感覺,就應該去讀,長期的功用說不定也很大呢。

有用與無用,有時取決於時機。

內心模模糊糊覺得這個方向有價值,就應該先了解儲備起來,說不定哪天就發生化學反應了。

讀書策略10:按時間碎片的性質來分配閱讀任務根據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閱讀。

比如,公交地鐵上,適合看短文,PPT,或者聽電子書,聽英語。

睡覺之前的自我催眠,技術類書最好了。

工作中完成一個任務犒勞下自己,可以翻翻財經雜誌。

出差旅途,帶本不太厚的暢銷書。

當然,如果你像我一樣變態,也可以塞大部頭。

總結下來,大多數人的讀書行為是:讀暢銷書只讀專業內的有用書只讀可讀性好、有趣的書一個領域只讀一本書讀“二手書”不做筆記、不留記號讀完就忘,不思考不消化不整合不批判只讀看的懂的書只讀有用之書不考慮時間性質因此,策略性的讀書就是要跟大多數人的行為相反,反其道而行之,你一定會收穫良多,最終跑到大多數人的前面。

因為,讀書最終是功利的,最大的功利心是完善自己。

技術雜談·近期好文《窮人入門區塊鏈指南》《Java程式設計之美–執行緒相關的基礎知識》《查詢引數快取從零到一個框架的演進》《一個讓京東CTO都參與其中的敏捷轉型故事》《使用Angular2開發Markdown編輯器》AdvertisementAdvertisement写评论取消回覆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

近期文章Vue中容易被忽視的知識點2019.12.09if我是前端Leader,談談前端框架體系建設2019.12.09Spark入門(一)用SparkShell初嘗Spark滋味2019.12.08Spark入門(二)如何用Idea運行我們的Spark項目2019.12.08Spark入門(三)Spark經典的單詞統計2019.12.08Spark入門(四)Spark的map、flatMap、mapToPair2019.12.08Spark入門(五)Spark的reduce和reduceByKey2019.12.08Spark入門(六)Spark的combineByKey、sortBykey2019.12.08Spark入門(七)Spark的intersection、subtract、union和distinct2019.12.08Spark實戰尋找5億次訪問中,訪問次數最多的人2019.12.08AdvertisementAdvertisemen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