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30歲以上的人都應該去找來看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吳俊瑩(轉自台灣與海洋亞洲去年八月的文章,原標題為: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 一、前言. 今年年初爆發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稍不一察,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5/08/06,政治示意圖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吳俊瑩(轉自台灣與海洋亞洲去年八月的文章,原標題為: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一、前言今年年初爆發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稍不一察,很可能會被不明就理的說法帶到一種藍綠各打五十大板的理解中,把課綱修訂當成是隨著政黨輪替的政治對抗現象,認為藍綠只是被意識型態沖昏頭,誰執政就改成誰要的課綱,反正課綱就是政治洗腦工具,沒有所謂的好壞,彷彿課綱調整如同鐘擺,誰執政就往哪邊擺。

但果真是如此嗎?難道歷史教育真的沒有專業,只能是政治的附庸?2000年以來課綱的調整,難道如某歷史學者所言,是一場「鬧劇」?[1]真難道從沒人真想把課綱修得好一點?如果我們回顧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它的發展腳步其實是遠遠落後於臺灣民主發展的進程。

當臺灣發生掙脫威權體制的民主化胎動,到政治上解嚴,反對運動者所要求的自由化與民主化改革逐漸實現時,中小學的歷史教育可說依舊沈寂如昔,有學者曾說「如果把民族主義拿掉,現行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便所剩無幾了」。

[2]整個高中歷史課綱,要到2000年以後才發生明顯的轉變,朝著回歸歷史教育本質而努力。

但從2008年起,卻見到明顯退轉的情況。

在這份報告中,我將簡要整理普通高中歷史科的課綱,在2000至2008年之間的轉變,具體的內容即是從「88課綱」到「95暫綱」,以及夭折的「98課綱」。

先說我的觀察心得,95暫綱與98課綱的出現,並不是藍綠惡鬥政治意識型態角力的結果,而是對歷史教育有想法的人,希望翻轉中學歷史教育,他們將歷史學習的目的,界定在培養歷史的「核心能力」──時序觀念、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史料證據──於是出現了這二套課綱。

同時,催生並參與95暫綱的召集人張元教授,在政治光譜上,看不出偏綠,更不被認為是「獨派」學者,用藍綠惡鬥、說他為臺獨鋪路,根本是無的放矢,從根本上抹煞了他與許多高中教師對於中學歷史教育所做的努力與反省。

然而整個高中歷史課綱的進步性,在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國民黨執政後「立馬」反轉,被許多關心歷史教育的學界人士評價不錯的98課綱,在2008年10月27日在由教育部長鄭瑞城主持的課程發展委員會議上,歷史科沒有遭到任何質疑,鄭部長竟悍然裁決「擱置再議」。

[3]就此掀開馬政府日後一連串反專業、搞黑箱、反程序正義的課綱修訂。

[4]二、有突破但結構仍未脫離過去的88課綱長久以來,把中學歷史當工具用,當成打造民族精神的學科,從戰後以來一直是如此,即便是一綱多本的「88課綱」時代,這種背負「異地想像」的民族情操的教學目標陰霾,儘管有所消退,但依舊未散。

88課綱的課程目標是這麼說的(粗體為筆者所標):(一)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俾能主動學習歷史,吸取歷史經驗,增進人文素養。

(二)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的特質,使其認清歷史變遷對時代的重要性,以強化其思考與分析能力。

(三)引導學生思索人我、群我的關係,以培養學生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心。

(四)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胸襟及世界觀,使能以更寬廣的角度思索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歷史文化中之地位。

從課程目標來看,88課綱雖已開始思考歷史教育本身的意義,例如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的「特質」。

但究竟歷史知識的「特質」是什麼?課綱沒有明說。

再者,「以培養學生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心」的目標,很明顯地還是把歷史教育當成打造民族精神工具,還是有著過去課程標準的影子。

前一版1983年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有四點(粗體為筆者所標):[5](一)明瞭中華民族之演進及各宗族間之融合與相互依存之關係。

(二)明瞭我國歷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變遷的趨向,特別注重光榮偉大的史實與文化的成就,以啟示復興民族之途徑及其應有之努力。

(三)明瞭世界各主要民族演進之歷史及其相互之關係與影響。

(四)明瞭世界文化之演進及現代國際大勢,確立我國對國際應有之態度與責任。

我們可以說,88課綱不再像過去那麼誇張,「胸襟」放大了點,不再把歷史課用來強調中國歷史的光榮偉大、復興民族的動力。

從臺灣戰後歷史教育的角度來看,確實有了長足進步。

至於88課綱強調的培養學生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認同感與責任心,雖說是世界各國歷史課程的一般目標。

[6]問題是,如果是談到培養國家的認同感,從歷史進入近代以來,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要在一定的地域內,藉由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文化與共同的生活情境,形成國民的國家認同,但作為前提的地理空間界線究竟在哪?[7]88課綱雖沒有明說,但看了課程目標第四條,就可以知道,顯然不是安生立命的土地,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吧。

「88課綱」是1990年著手修訂、1995年發布,1999年秋天開始使用,此時,臺灣的自由化與民主化已經開展好一段時日,民間社會力早已釋放,並且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

然而,民主化所必然包括的本土化現象,並沒有反映在88課綱上,也因為要「思索」的是中國歷史文化,臺灣史有必要講,但要放在中國史的系統裡頭講;而且採取的是漢人中心的臺灣開發史史觀,當中也找不到原住民的歷史。

這四章內容分別是:拾貳、臺灣的開發與經營一、移墾與開發二、政治演變三、社會生活拾肆、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一、建省前後的建設二、乙未割臺與臺民抵抗三、對日本統治的抗拒與調適拾捌、「臺灣經驗」的建立一、臺灣光復的政府遷臺二、民主憲政的發展三、經濟的成就拾玖、臺灣社會文化的變遷一、教育的推展二、社會的轉變三、文化的演進四、未來的展望再強調一次,這四章是放在中國史中講的,臺灣史只有4/19,內容片段、跳接,是陪襯用的。

我們可以說,中學歷史教育,該教什麼,該怎麼教,除了個別教師在教學現場努力嘗試改變外,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的修訂腳步,可以說是置外於臺灣社會的變動,面對民主化的浪潮、各種社會力的勃興,僅有的回應,就是在中國史中多了四章有關臺灣的內容,而且還是漢人中心的。

這種方式,正如同國民黨政府過去面對人民要求民主的一貫手法,用吸收納編方式以為因應,不願意出現以臺灣為主體的體制結構的轉變。

三、張元與新課綱:歷史教育之主體性的浮現2001年4月因為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緣故,教育部著手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在普通高中歷史科部分,當時教育部長黃榮村(請注意,不是杜正勝)聘請時任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主任張元,擔任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召集人(聘期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

123456»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88課綱95課綱98課綱中國史台灣台灣史台獨國民黨張元扁政府杜正勝歷史民進黨課綱微調馬英九More...Sponsored2022/08/03,政治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智慧國家觀測報告智慧島嶼的日常可見數位創新、多元包容、環境永續,並善用科技融入生活、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之中,成為全球指標性智慧國家─本專欄與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合作,以數位觀察報告培養公民對智慧科技思辨,並強化全民科普知識涵養。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稱「新國科會」),7月27日於科技大樓舉行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與會貴賓不只涵蓋產官學界,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親臨會場,共同見證我國科研事務推動最高權責機關成立,為政府組織改造立下重要的里程碑。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新國科會打造不只是科技部的科技,建立科技與臺灣社會的多元聯繫臺灣的科技不應該只有科技部,而是還有經濟部、衛福部等所有部會在一起,但是用科技部的名稱出去國外,好像就變成全臺灣的科技都是科技部的。

所以我說,科技不會只有科技部的科技,應該是所有部會的總合。

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在致詞開頭即強調「部會合作」的組織核心,表示「科技不只是科技,科技與經濟、社會、環境等面相都有密切的關係」,也因此不應侷限於某個部分,應當是多個部會、學術界、產業界等攜手合作推動。

有別於過去科技部與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以合作關係來協調部會,未來新國科會改以委員會的組織形式運行,透過每月主要部會的首長共同商議策略方向,能夠整合部會資源,協作共達目標,此舉不只立下我國科技發展全新的里程碑,也讓臺灣能夠更靈敏的面對國際競爭。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

新國科會前身是1959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又於2014年改制為科技部,過去肩負推動全國整體科技發展、支援學術基礎研究,以及發展科學園區等三大使命,在歷任部長的努力下,更將創新創業加入推動目標。

如今的新國科會不只承接過去使命,主任委員吳政忠更提出以下四點未來新國科會所精進的方向:一、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儘管臺灣小、科技預算不如國外,但臺灣部會之間高效率、精準連結的合作模式,將成為與國外競爭時的最大優勢,而「跨部會」溝通不只是未來新國科會的努力目標,也是新國科會最核心的思考架構。

二、基礎學術研究奠基回顧過去兩年臺灣新冠疫情的防疫成果,無論在病毒醫學還是疫苗研發領域,基礎科學研究一直都是技術開發的堅強後盾;所以在臺灣邁向國際頂尖的路上,無論半導體、太空、還是人工智慧,科技的基礎研究與國際互動都將是新國科會注重的發展方向。

三、打造精緻多元的生活科學園區過去半導體產業已替臺灣打下堅實的基礎,科技園區的產值從2.7兆成長到去(2021)年3.7兆,但除了半導體,其他的產業也需要布局,尤其是精準健康、智慧農醫、電動車、太空科技、低軌衛星等「接近生活」的重點產業。

四、實踐科技的人文社會價值隨著科技與生活拉近距離,未來的科技發展必然需要與社會需求、環境永續連結,回應外在社會環境的變化;此外,科技人才培育、加強臺灣女性在科技面的投入比例,都將是未來新國科會欲強化的目標。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進一步探究,就會發現上述新國科會的策略方針並非憑空發想,而是源自對產業發展的細微觀察與豐富的知識、經驗的珍貴結晶。

早在吳政忠任職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副執行秘書時,就已觀察到「當科技更接近生活,產品價值就會大幅度的翻倍成長」的現象,再回顧臺灣善於代工製造零件的發展歷史,才萌生「將臺灣強而有力的製造技術與創新想法整合」的初步想法。

但是「整合」一詞的背後,需要的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實務之間的環環相扣,過程不只涉及公私跨部門、跨領域的協調,也是一個漫長轉換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及。

最後,在數年醞釀及無數人的共同努力下,儘管過程困難重重,以「部會合作」思考為核心的組織架構「新國科會」終於順利誕生,讓整體國家的科技發展得以提升至行政院層級的高度,向下整合上中游的基礎研究、下游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實務的連接,創造更多的商機與價值。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新國科會的挑戰與期許,後疫情時代的科技人文關懷如今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變動不定,更面臨供應鏈重組、數位轉型等產業挑戰,科技作為國家發展重要的中堅力量,勢必需要更快速的布局因應,在變動中搶得先機。

但除了研究與創新,科技與人文社會的結合也是新國科會的一大核心。

隨著人工智慧、太空等科技發展,生活中科技將無所不在,因此未來傳統產業必然將被完全翻轉,此時人文社會科學就扮演嫁接技術與生活文化的重要橋樑,彰顯科學研究成果對人類福祉的巨大貢獻。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科技與社會必須主動伸手,彼此接觸、相互了解,攜手促進社會總體的福祉發展。

新國科會成立之日,同時也是「國科會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註]」揭牌日,便能看見國科會對人文的用心,除了前述四大重點外,對於女性人才的培育、原住民教育的深耕、環境永續,都將是國科會的重點目標,如何透過科技連結社會的需求,正是新國科會追求的核心,因此新國科會不只是部會整合、資源分配與未來展望而已,更是將科技應用在民間的推動者,同時成為科技與人文交流的平台,最大化科技對總體社會福祉的貢獻。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廣告[註]:國科會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於110年8月開辦,位於科技大樓1樓,是臺灣公共托育協會承接的第一間職場教保中心。

以平價、優質、非營利、社區化之方向營運,希望透過政府與公益法人團體協力的方式,結合民間團體資源,提供孩子優質的教保品質,減輕社區家庭照顧負擔,提升教保人員工作環境與權益。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猜你喜歡Tags:政府組織改造國科會陳建仁吳政忠科學園區新國科會唐鳳蘇貞昌人文社會價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部會合作蔡英文基礎學術研究科技部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拒絕再救赴柬埔寨受騙台人,全球反詐騙組織痛訴「救60人從沒一聲感謝」1則觀點日本留學生看台灣交通環境(下):機車騎士的怒火,重新審視「以汽車為主體」的社會1則觀點台大學生會迎新傳單陷本土語言爭議:「會長的話」以台語呈現遭抨擊,會長強調台灣是多語國家1則觀點政大卸任校長郭明政談政壇論文爭議:台灣過度重視論文,要年輕人要有什麼偉大創見是不可能的2則觀點2016年我把總統、立委、政黨票都投給民進黨,如今再也找不到護航的理由1則觀點換軌換軌,換個大頭鬼!看馬克宏就知道,法國雙首長制根本沒有「換軌」這回事1則觀點【關鍵專訪】清大招生策略中心研究員看考招新制:學習歷程檔案最大的特色,是能夠看到學生的「成長性」3則觀點移民日本到底好不好?其實台灣與日本最根本的差異,在於「信任」與「公共意識」1則觀點日本批准《2022防衛白皮書》:台灣局勢記載頁數較去年倍增,新設章節分析俄羅斯侵略烏克蘭1則觀點今年超過1/4指考生重考,但不適用新課綱的「末代指考生」明年還要重考嗎?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