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規矩頌講記于凌波居士講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
在首頌四句頌文中,包括緣境、識量、性別、界地、相應五個主題,分述如下:
第九講 前五識頌一 首頌詮釋 講記,為了解釋頌文中許多專用名詞,佔用了八次的時間。
但是以往的時間並沒有浪費,如果我們已經瞭解講過的名詞,現在來讀頌文,大半的涵義都能讀得懂了。
由這一講開始,進入十二首頌文的講解,現在先講前五識頌。
八識規矩頌頌文的組織,十二首頌文分為四章,分別為前五識頌、第六識頌、第七識頌、第八識頌。
每章頌文三首十二句,前八句頌凡夫位,後四句頌聖賢位。
現在來分析前五識頌,在凡夫位的八句頌文中,前四句分為緣境、識量、性別、界地、相應五個主題,後四句分為依緣、業用兩個主題;在聖賢位的四句頌文中,包括智力、轉依、果德三個主題。
現在先看前四句頌文: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
在首頌四句頌文中,包括緣境、識量、性別、界地、相應五個主題,分述如下:一、緣境:性境,是三境之一。
經云:「法不孤起」 ,又說:「心因境有」。
心識生起,要因緣具足,而境,就是四緣中的所緣緣。
境有三類,即性境、獨影境、帶質境,前五識所緣的,只是性境,不緣獨影境和帶質境。
因為前五識是感覺器官,只緣「色法」,不緣「心法」。
色法,是第八識中實種所生,有實體之相,且得境之自相者。
此如鏡之鑒物,故為性境。
二、識量:量指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五識緣境,是根、境對照而生識 (即五遍行心所的觸,觸者三和。
)這是直接感覺,初一剎那,無籌度心,不帶名言,所以是現量而非比量;到墮入第二念,種種分別生起(即第六識五俱意識生起),這時就有比量和非量了。
三、性別:性別是指善、惡、無記三性,心王生起,與善心所相應者,就是善; 與煩惱心所相應者,就是惡;與善或煩惱心所均不相應者,就是無記。
五識是感覺器,本來沒有善惡,但以第六識的五俱意識與之俱起,五俱意識隨著前五識緣境而瞭解分別,因而善或煩惱心所與之相應,或善、煩惱不起一而是無記,這時前五識隨著第六識的行動,亦就通於三性了。
以上三項,就是首句「性境現量通三性」的解釋。
四、界地:界地,指的是三界九地。
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九地,是欲界的五趣雜居地;色界的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淨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我們所依託、生存的世界,是欲界、五趣雜居地。
欲界的範圍,上有六欲天——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大梵天,中有人界四洲,下至無間地獄。
生活在欲界的眾生,即所謂五趣——天趣、人趣、畜生趣、餓鬼趣,地獄趣。
五趣即是五道,如果再加上阿修羅道,就成為六道了。
頌文第二句「眼耳鼻三二地居」 ,所謂二地,是指欲界的五趣雜居地,及色界的雜生喜樂地。
雜生喜樂地的範圍,初禪三天皆屬之。
欲界有段食,除眼、耳、身三識外,尚須以鼻識嗅香,以舌識嘗味,所以五識俱全; 若至色界初禪天的離生喜樂地,初禪天人,以禪悅為食,不食段食,故鼻舌兩識無用,故只有眼、耳、身三識,所以稱眼、耳、身三識「二地居」,居是止的意思,眼、耳、身三識,亦只以初禪天為止,若到二禪天的定生喜樂地,其靜慮之心,專注於第六識間,前五識都不現起(此界眾生化生,有微妙色身,為莊嚴身相,五根完整,唯不起用。
)所以欲界眾生,八識具備; 色界初禪的離生喜樂地,前五識的鼻、舌二識不起作用,只有八識中的六識;到二禪天,眼、耳、身三識亦不起用、、、、五、相應:心王生起,必有心所與之下相應,而與前五識相應的心所,共有三十四個,它們的名稱是: 五遍行心所,五別境心所,十一個善心所,兩個中隨煩惱心所,下一页上一页返回列表返回首页©2022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Poweredbyiwms
延伸文章資訊
- 1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52
3.圓成實性:是現量,是聖者的智慧所親證的真如實性,是圓滿成就了的果位境界,如麻亦無自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這是指前五識在三界九地中所擔任的功能,是那些範圍。
- 2八識規矩頌~4
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識如果以禪定的境界來講,進入初禪的時候,鼻、舌兩 ... 道家在靜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密宗要打通三脈四輪,都是為了 ...
- 3萬佛城金剛菩提海Vajra Bodhi Sea - 法界佛教總會
【眼耳身三二地居】. 前五識在三界九地:欲界五趣雜居地,五識俱全。色界(初禪) 離生喜樂地,只有眼耳身三識存在。 因為初禪以上不用段食,沒有香味二境,故用不著鼻舌 ...
- 4眼耳身三二地居( 八識規矩頌) - 維摩詰操盤研究室- udn部落格
眼耳身三二地居--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八識規矩頌云: 眼耳身三二地居. 謂色界初禪是第二地. 無段食故, 舌識不起; 無雜穢故, 鼻識不生.
- 5172 【附錄】《八識規矩頌》解釋 - 星雲大師全集
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痴。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