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見惑」、「思惑」、「三惑」? - 蓮心悲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思惑,即貪、瞋、癡、慢、疑等五種煩惱;由於生生世世長久薰染,以致成為習氣,故須下一番功夫,才能轉化、去除。

此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 ... 關閉廣告 §蓮心悲願§ 跳到主文 用禪修的正念來安住自己,疑惑生起時,觀照他們的來去,不執著任何事物。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Dec06Thu201821:56 【何謂「見惑」、「思惑」、「三惑」?】 【何謂「見惑」、「思惑」、「三惑」?】 今生的苦報,是由於過去所種的集因,集合過去的善業、惡業,而有今生的善報、惡報。

若想遠離三苦、八苦等種種苦報,就要了解苦從何來?苦從「集」而來,集就是苦的因,所以必須從因上努力去斷集,才能脫離種種苦果。

自心所生的貪、瞋、癡、慢、疑、邪見等諸煩惱,能驅使眾生造作種種惡業,招集無量的苦果。

  ●「見惑」(五利使) 「使」,有驅役之義,能驅使眾生流轉三界。

「五利使」乃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思想知見錯誤所產生的煩惱。

此五種錯誤的見解為:  1)身見:於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執著為實我,於自身產生種種妄想執著。

 2)邊見:「邊」即是落入兩邊,如「斷見」、「常見」。

「斷見」即認為人死如燈滅,執著死後一切斷絕。

「常見」為執著死後仍常住不變,如認為人死之後,依舊投胎為人,狗死依舊為狗等錯誤見解。

 3)見取見:以錯誤知見判斷事物,卻認為自己之謬解最為優越。

 4)戒禁取見:以各種非道、不如法之戒禁,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非因計因,非道計道。

例如:見牛、雞等升天,以為持牛戒或雞戒等,為生天之因,即為非因計因之戒禁取見;又如修斷食等種種苦行,以為涅槃之道,即為非道計道之戒禁取見。

5)邪見:撥無因果,否定因緣果報之理,認為世間實無四諦、因果之理,造惡不受惡報,為善不得善報等錯誤知見。

上述五項見惑,乃知見錯誤所生,因為來得快、斷得也快,故稱為「利使」。

●「思惑」(五鈍使) 思惑,即貪、瞋、癡、慢、疑等五種煩惱;由於生生世世長久薰染,以致成為習氣,故須下一番功夫,才能轉化、去除。

此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五鈍使」:  1)貪:指眾生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或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產生執著貪愛的妄想心。

 2)瞋:對於違背自己所貪愛執著的境界,產生惱怒、厭惡等心念。

 3)癡:心念混混沌沌、無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瞭解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

佛法之智慧,並非一般世間所指之聰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緣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瞭,則屬愚癡無智。

 4)慢:指目空一切,眼中無人,貢高我慢,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輕慢別人等心態。

 5)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懷疑慮,妄生猜忌,是非紛起,因此生諸煩惱,造作惡業。

例如懷疑眾生本具佛性,或懷疑佛法的道理,無法信受奉行等等。

●「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1)見思惑:是凡夫之惑,見思惑中的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等五不正見;思惑是思想上迷惑錯誤,如貪瞋癡慢疑等五煩惱。

聲聞(梵語sravak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行人若斷了此二惑,即能證得阿羅漢果,出離三界。

 2)塵沙惑:是菩薩的惑,菩薩化度眾生,如果不通達如塵如沙的無量法門,則不能完成教化眾生的事業,故名塵沙惑。

 3)無明惑:亦稱根本無明,能障蔽中道實相之理,斷盡即成佛。

此三惑中,見思惑為粗,塵沙惑屬於中等,無明惑為細,其性質各不相同。

佛經云:「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

」由於有集的因,而招感生死輪迴等種種苦果。

若欲免離煩惱、生死,除了不造惡因之外,更應發廣大願心,勤修六度萬行等自利利他之行,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如此精進,定能圓成佛道,普化有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宗教超自然個人分類:佛學法義上一篇:不要讓抱怨變成習慣,愛抱怨的人不會進步 下一篇: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人生寶庫(2) 為人處事(14)尊師重孝(1) 佛教音樂(9) 南無觀世音菩薩(9)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5)聖號(4)生命電視台(1)梵唄(3)咒語/贊偈/偈頌(8)法鼓山(10)慈濟(4)佛曲(11) 佛教影片(2) 動畫(6)電影(6) 諸佛菩薩(2) 地藏王菩薩(25)釋迦牟尼佛(1) 法師開示(9) 星雲法師(9)夢參老和尚(6)惟覺老和尚(2)虛雲老和尚(4)印光大師(5)證嚴法師(14)聖嚴法師(96)宣化上人(10)淨空法師(180) 佛學問答(2) 淨空法師(53)聖嚴法師(5) 禪宗法門(3) 禪修天地(14)禪門公案(21)禪詩禪偈(3) 素食環保(4) 素食天地(61)地球環保(7)養生之道(2)食譜(1) 本站自製-歡迎下載流通(3) 佛語小卡(自製)(0)抄經本(0)佛卡(0) 佛典(2) 佛典智慧(41)佛典故事(70) 佛學法義(1)因緣果報(15)佛法寶乘(204)修行心要(18)念佛心要(2)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八月(2) 2020四月(1) 2019十二月(1) 2019九月(3) 2019七月(1) 2019五月(6) 2019三月(3) 2018十二月(1) 2018十一月(3) 2018八月(1) 2018四月(2) 2018二月(10) 2017十月(2) 2017九月(6) 2017二月(2) 2016七月(1) 2016四月(2) 2015十二月(1) 2015八月(1) 2015六月(1) 2014二月(14) 2013十一月(2) 2013七月(1) 2013二月(2) 2012十一月(1) 2012六月(1) 2012五月(2) 2012四月(1) 2012三月(2) 2012二月(24) 2012一月(1) 2011十二月(1) 2011十一月(2) 2011十月(7) 2011九月(48) 2011八月(15) 2011六月(8) 2011五月(1) 2011二月(4) 2011一月(5) 2010十二月(6) 2010十月(1) 2010九月(27) 2010八月(1) 2010七月(3) 2010六月(2) 2010五月(5) 2010四月(3) 2010三月(3) 2010二月(16) 2010一月(9) 2009十二月(51) 2009十一月(1) 2009十月(23) 2009九月(182) 2009八月(294) 2009七月(98) 2009六月(35)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