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名門論無為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四不動滅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百法名門論前四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 ...     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四不動滅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百法名門論前四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四位都是世間法,都具備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特性,都是生滅無常,是屬於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依不同的因緣它就有不同的造作,於是就有生、住、異、滅這四相的顯現,所以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都是這樣的現象,隨因緣而有所作為,而且生滅無常,只要是生滅無常的東西,它的體性就是空性,只要是自體是空的,它就沒有辦法永恆存在,但是這個空性就是一切有為法的真實之性,它就是無為法。

無為法與有為法,一個是體、一個是用,體不離用,用不離體,就好像水跟波一樣,水好比是無為法,水波好比是有為法,水不能夠離開波,波也不能夠離開水,離開水也沒有波,這就是體用不二,所以有為法跟無為法是一不是二。

既然無為法與有為法,是體用不二,那麼想見無為法還是要在有為法上見,也就是要在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上見,能體悟有為法的生、住、異、滅,你就能體悟到它的無為真實之性。

所以想見無為法還是要在有為法上見,所以必須要先介紹九十四個有為法,然後在有為法生滅現象的當下,去體悟到無為,這就是為什麼無為法會放在第五個原因。

一切有為法的自性是空的,在這個空性當中是沒有生滅,沒有任何的造作,也就是不再依任何的因緣而有所作為,這就是無為法。

也就是說,只要當下它沒有任何的生滅現象、是無所造作,都可以稱為無為,不管它的時間長、還是短,所以就有不同的情況,也許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遠的,所以就依它這個中間的差別,分為六種無為。

  第一個是『虛空無為』。

虛空無為是大乘菩薩所證的一種無為境界。

大乘菩薩修人空觀、法空觀的時候,他會藉由這個法門起觀,觀到最後會把自己的身體空掉,沒有身體的感覺,最後連念頭也沒有了,外在的世界也在當下消失了,身心世界在剎那之間好像被消融掉了,在這個空性當中,第六意識現起清淨的現量境,這種清淨的現量境,就好比無障礙的虛空一樣,所以它的名稱叫做虛空無為。

這個虛空無為並不是真正的無為,它只是第六意識的現量清淨面現前,這個時候好像虛空一樣,沒有任何的障礙,身心世界在這剎那好像都消失掉了,心念也沒有什麼起心動念了,外在的世界也消失不見了,所以稱為虛空無為。

這個虛空無為還是第六意識的法塵境界,這個無為並不是真正的無為,它是在觀想的時候,由第六意識變現出來的境界,所以它並不是真正的無為,因為等到出定的時候,身心世界又回來了,所有的障礙一一現前,它只是暫時呈現的一個無為狀態,而不是真正的無為,不是真正的證到不生不滅,而且也沒有真正的證到無我,第七識並沒有轉成平等性智,所有的煩惱、習氣並沒有消失,所以那個『我』還在。

  第二個『擇滅無為』。

這個是聲聞、緣覺所證的涅槃境界。

聲聞緣覺在修四念處、或十二因緣觀,這些法門的時候,觀察身、受、心、法都是生滅無常的,因此可以證到一切有為法自性是空的,只要是生滅無常的,它自性就是空的,它就是無我的,在這個無自性空的當下,一切的生滅現象暫時不起作用。

前面我們有學習,想見無為法必須在有為法當下去見,只要是生滅無常,就是空無自性,無自性空就是有為法的真實之性,只要體證到這個空性,暫時就能進入無為的境界,暫時沒有生滅,一切生滅現象暫時不起作用。

小乘證到這個空,他只能夠證到人無我,不能夠證到法無我,所以這個是人空觀,有了這個空性的智慧,就會明白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也明白他所修的四念處身、受、心、法也是生滅無常的,也是空無自性的,因此它就用這個空性的智慧來斷除見、思二惑的煩惱,這時候所證的涅槃境界,就稱為『擇滅無為』。

擇,就是揀擇的意思。

滅,就是斷滅的意思,用空性的智慧揀擇來斷滅一切的煩惱,就是見思二惑,所達到的涅槃,就稱為『擇滅無為』。

  第三個『非擇滅無為』。

這個是修大乘見地的時候,所證的無為境界。

非擇滅的意思是,不是用揀擇的方法所達到的無為境界,就是非擇滅無為。

要達到這個無為境界,大約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當我們聽聞佛法,熏習大乘見地的種子到第八阿賴耶識,等到修習大乘止觀的時候,它就能夠很自然的現前,譬如:當我們聽聞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時候,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就已經種下菩提自性本自清淨的種子,當我們修習止觀,定靜功夫成就的時候,這個菩提自性的清淨面,很自然的就會現前,很清楚明白在我們的菩提自性當中,本來沒有妄念、本來沒有煩惱,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這種清淨無為是不需要揀擇,很自然的就會現前,然後安住在本來清淨的境界當中,就可以證到非擇滅無為。

非擇滅無為與小乘所修的擇滅無為,有很大的不同,小乘修習四念住,證到空性的智慧,然後這個用空性的智慧,揀擇去滅一切的煩惱,它是屬於漸修,現在這個非擇滅無為,是大乘菩薩所修的,是屬於頓悟法門,只要你能夠悟得到,讓本自清淨的自性現前,然後安住在本來清淨的境界當中,就可以證到非擇滅無為。

清淨的自性我們本來就有,只要在聞思修,聽聞的時候,再認真的去思惟,真正明白它在講什麼,當我們修習止觀,定靜功夫純孰,我們本具的清淨自性自然現前,這個時候不需要再修習任何的法門來對治煩惱、對治妄念,因為清淨自性裡面本來就沒有雜染,只要讓它呈現就好,所以古德說:『不用息心除妄想, 只緣無事可思量』,天下本來無事,大家都是庸人自擾。

第二種,修習三際托空。

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

觀察那個念頭,已經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生起,當下那一空檔,這一念本空,這就是三際托空,這是一種非常快速的方法,只要這樣常常練習,很快的就能夠進入『非擇滅無為』。

  第四種『不動無為』。

這是四禪天人所修的捨念清淨定。

修到四禪就不再被喜樂所動心,所以就稱為不動。

四禪稱為捨念清淨,不動就是不被喜樂所動,只要能夠證到四禪捨念清淨,當下就是『不動無為』的境界。

另外還有五不還天,色界四禪的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還沒有證到阿羅漢之前去的地方,他證的境界也是不動無為,因為他在四禪天,第四禪就是捨念清淨,只要是捨念清淨,就是不動無為。

  為什麼到達色界第四禪捨念清淨,就能夠不被喜樂所動心? 這要從初禪開始講起,證到初禪從此以後,就沒有欲界的憂愁、悲傷、痛苦,因為到達初禪身心是一種輕安、喜樂的狀態,沒有憂愁、煩悶這些東西,所以隨時看到他都是很開心。

到達二禪的時候,就不再有四不定法其中的尋、伺來擾動心,初禪還有尋、伺,所以初禪稱為『有尋有伺三摩地』,二禪就沒有了,二禪以上全部稱為『無尋無伺三摩地』,所以只要能夠證到二禪,就不會再被尋、伺所動心了。

到達三禪就不再有喜來動心,四禪就不再有樂來動心。

因為三禪是大樂,到達四禪捨念清淨,他的心只跟捨受相應,不再被喜樂所動心,而且口鼻呼吸已經沒有出入息,全部轉成內呼吸,所以到達四禪,就能夠離憂、苦、尋、伺、喜、樂、出息、入息,這個加起來一共有八個, 所以到達四禪不但能夠離開這八難,同時還能夠遠離三災,三災就是火災、水災、風災,大火燒到初禪,水淹到二禪,風只能颳到三禪,四禪既沒有火災、也沒水災、也沒有風災,所以四禪能夠永離八難、三災,所以它稱為『不動無為』。

  第五個『想受滅無為』。

這個是無色界四空天人所修的非想非非想處定。

就是凡夫、或者是外道,他在修無色界四空定的時候,想心所跟受心所暫時不起作用,這個時候就稱為『想受滅無為』。

四空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是四空天的最上面一層,還沒有出三界,要出三界必須超過四禪八定,到達九次第定,小乘證的擇滅無為,小乘證的涅槃境界,才能出三界,但是這個不是,這個是無色界四空天人所修的非想非非想處定,是凡夫、或者是外道所修的禪定,因為定力很高,可以把想心所跟受心所,暫時讓它不起作用,這種境界也可以稱為無為境界。

  第六個『真如無為』。

這個是真正的大乘的無為境界,是大乘菩薩所證的境界。

『真』就是說明它不是虛妄的,『如』就是說明它不顛倒。

真如就是說明已經離開了小乘的虛妄、妄見,外道的顛倒見,所以稱為『真如』。

小乘的見地還是屬於妄見,即使證到涅槃,也還沒有明心見性,因為還沒有破塵沙惑、無明惑,他只有破見惑、思惑。

外道的見地也是顛倒見,顛倒見也就是五不正見,顛倒見根本就是錯誤的知見。

現在為了說明已經離開二乘的妄見,還有外道的顛倒見,所以就稱為真如以示區別。

所謂的真如,並沒有一個真如境界,它只是區分小乘、外道所證的境界,與大乘菩薩所證的境界不相同,真如它只是在遠離一切的虛妄分別的時候,所顯的無為境界,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叫真如的這個東西,如果以為有一個真正的真如,又著在名相上,這也是顛倒見。

  什麼是『虛妄分別』? 宇宙一切萬法,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也就是三自性的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依靠因緣所生起的萬法,它的體性空無,這個體性空無的萬法,當下不對它起徧計所執,不對它起我執、法執,就能夠證到圓成實性,這個徧計所執就是虛妄分別,也就是說,只要不對因緣所生的萬法,產生妄想、分別、執著,就能夠見到我們的真心本性。

所以這個『真如』在哪裡見?一切有為法的真實之性在哪裡見?就在宇宙一切萬法、一切有為法上見,只要在有為法的當下,明白它是生滅無常,是無我、無法,就能夠體證它的真如之體。

所以『真如』也是假名,不用去看、也不用去找,沒有這個東西,雖然這個真如是要我們去證、要去修,但是,如果以為有一個真如可以去證,可以去修,這又落在法執上面了。

佛既然說『一切法無我』,當然就沒有一個法是真實存在的,不管是有為法、無為法,都是無我的,不管是涅槃法、真如法、還是無為法,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你要體證真如,絕對沒有一個真如可以證。

想要趣入這個真如無為,就只有遠離一切的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這個時候所顯的那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現在講的真如境界,真如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只要能說的出來的,寫的出來,想的出來都不是真正的真如無為,一定要回歸到自證分,做到能所雙亡,那個境界不可說、不能說,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了。

  六個無為法介紹到這裡, 前面所說的這五種無為,都是八識所變現的,如前面所介紹的虛空無為,就是第六意識的清淨現量,所以它是心識所變現的,它的體都是真如,所以這五種無為,都是依真如的自體,所假立的名稱。

  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大乘百法明門論,主要它就是要說明『一切法無我』的道理,前面已經介紹了什麼是一切法的內容,現在要進一步說明什麼是「無我」? 一切有為法九十四個,無為法六個,為什麼一切法無我呢?什麼是無我?無我就是人無我、法無我,也就是說一切法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一共加起來一百個,所以叫百法,一切法無我這一百個法當然不是我。

為什麼這百法不是我?首先我們先從心法來分析為什麼這百法不是我。

心法不是我,心法有八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心法有八個,如果心法是我的話,請問這八個,哪一個是我?八個都不是我,而且這八個識都是念念生滅,我在哪裡?找不到!這樣就可以證明心法不是我。

心所有法不是我,心所有法五十一個,這五十一個哪一個是我呢?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根本煩惱六、隨煩惱二十、不定四,哪一個是我?這五十一個也是生滅法,所以心所有法也不是我。

為什麼色法不是我?色法的內容有十一個,五根、六塵,五根是我嗎?五根也不是我。

六塵是我嗎?色、聲、香、味、觸、法是我嗎?色、聲、香、味、觸、法如果是我的話,那我就變成外境了,那六塵也變成有見、聞、覺、知了,所以六塵也不是我,可見色法也不是我,不管是五根、還是六塵,都不能夠證明是我。

不相應行法不是我,不相應行法是由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的分位假立,以上前面已經證明心法不是我,心所有法不是我,色法不是我,那現在由這三法的分位假立也不可能是我,就可以證明不相應行法不是我。

無為法不是我,無為法是相對有為法來說的,前面已經證明有為法不是我,有為法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這些有為法前面已經證明它不是我,那無為法又怎麼可能是我呢? 所以呢,這五位百法都不是我,這個就是『人無我』這五位百法也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法,這就是『法無我』,體悟到這百法的內容,很快就可以證到人無我、法無我,只要通達了人無我、法無我,就能夠斷除煩惱障跟所知障,證得菩提果和涅槃果,兩種佛的果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