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7與03/09 ***廣論進度***16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集論》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 ... 【如《釋量》云:「有我知有他,執瞋自他分,與此等係屬,生一切過失。

我們心靈的家~新竹企業廣論班 222月 2019/03/07與03/09***廣論進度***16秋 Postedby:劉立華 Categories: 16秋(六)上課進度16秋(四)上課進度未分類 Nocomments 廣論進度:P170L7此中分四~P173L2須如是知 音檔:[73A]02:36~[74A]01:15 手抄稿第十冊:P4LL2~P42L3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此中分四,一 正明煩惱,二 如何生起之次第,三 煩惱之因,四 煩惱過患。

  今初 煩惱總相者。

如《集論》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起,是煩惱相。

」謂若何生,令心相續,極不寂靜。

各別相中有十煩惱。

貪者,謂緣內外可意淨境,隨逐躭著,如油著布難以洗除,此亦耽戀自所緣境與彼所緣難以分離。

瞋者,謂緣諸有情及苦苦具,謂刀杖荊刺等,發恚惱心,發粗猛心,於彼諸境思作無義。

慢者,謂依止薩迦耶見,緣內外之高下好惡,令心高擧,高相隨轉。

無明者,謂於四諦業果,三寶自性,心不明了,染污無知。

疑者,謂緣諦等三法,念其有耶無耶,是耶非耶。

壞聚見者,謂緣取蘊,計我我所,染慧為性,我我所見,其中壞是無常,聚是眾多,為欲顯此所見之事,唯是無常,非一之法,全無常一補特伽羅,故為立名曰壞聚見。

邊執見者,謂緣薩迦耶見所執之我,計為常恆,或見斷滅,無從此沒,結生當來,染慧為性。

見取者,謂緣薩迦耶見邊見邪見,三中隨一,及彼所依見者之蘊,執為最勝染慧為性。

戒禁取者,謂緣壞戒,可捨之戒,及諸行狀軌則,身語定轉,所有邪禁及緣彼等所依之蘊,見為能淨罪惡,能解煩惱,能出生死,染慧為性。

邪見者,謂謗無前世後世及業果等,或計自在及勝性等為眾生因,染慧為性。

此十煩惱,是如《集論》,《瑜伽師地》,《釋五蘊論》,所出而說。

第二如何生起次第者。

如許薩迦耶見與無明異者,譬如盤繩,略降黑闇,於繩實體不能明了,於彼遂起執蛇之覺。

如是障蔽明見蘊體,由無明闇誤蘊為我,從此發生諸餘煩惱。

如許彼二為一,即薩迦耶見為煩惱根本。

此復由其薩迦耶見,執為我已,遂即分判自他差別。

如是分已,貪著自黨,瞋恚他品,緣我高擧,執我常斷,於我見等及彼相屬所有惡行,執為第一。

如是便於開示無我之大師,及師所說業果四諦三寶等法,邪見謂無,或復生疑,為有為無是耶非耶,如釋量云﹕「有我知有他,執瞋自他分,與此等系屬,生一切過失。

」 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

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言教者謂聽聞邪法,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第四過患者。

謂煩惱纔生,先能令心雜染,倒取所緣,堅固隨眠,同類煩惱,令不間斷。

於自於他於俱損害,於現於後於俱生罪,領受苦憂感生等苦。

遠離涅槃,退失善法,衰損受用,赴大眾中,怯懼無樂及無無畏,一切方所惡名流布,大師護法聖者呵責,臨終憂悔,死墮惡趣,不能獲得自己義利。

《莊嚴經論》云﹕「煩惱壞自壞他壞淨戒,退損失利護法大師呵,鬥諍惡名他世生難處,失得未得意獲大憂苦。

」《入行論》亦云﹕「瞋愛等怨敵,全無手足等,非勇智如何,彼令我如僕,安住我心中,歡樂反損我,於此忍不憤,忍非處應呵。

一切天非天,設與我作敵,彼不能令入,無間大火中。

此大力惑敵,若遇須彌峯,且不留灰塵,能剎那擲我。

如我煩惱敵,長時無始終,餘敵皆不能,至如是久遠。

若隨順承事,悉為作利樂,若親諸煩惱,返作苦損惱。

」此說過患,皆當了知。

又如阿蘭若師云﹕「斷除煩惱,須知煩惱過患體相對治生因,由知過患,觀為過失,計為怨敵,若不知過患,則不知為怨敵,故如《莊嚴經論》及《入行論》所說思惟。

」又云﹕「知煩惱相者,亦須聽對法,下至當聽《五蘊差別論》,了知根本及隨煩惱,於心相續。

若貪瞋等,隨一起時便能認識,此即是彼,他今生起,與煩惱鬥。

」須如是知。

【廣論師父手抄稿】 【此中分四,①正明煩惱,】 第一個先說煩惱是什麼,對這個我們必定要先了解它,如法如理地了解什麼是煩惱? 第二呢? 【②如何生起之次第,③煩惱之因,④煩惱過患。

 今初】 為什麼要找那個生起的次第?你從那個生起的次第上面你可以找到它—哦!它的根源在哪裡。

然後呢生起的原因是什麼,最後它有什麼禍害。

你這個了解了以後,它這個禍患了解了,你準備要消滅它;要去消滅它,你就找到它的什麼原因,然後它的根本在哪裡,就這樣,都找到了,以及它煩惱的行相,你每一個地方清楚了,那個時候你就容易下手對治。

這個煩惱對治了,一切痛苦都解決,你能夠自己有問題解決了,那個時候你才能夠幫助別人哪!所以歸根究底,不管是大乘小乘、自利利人的根本在此,所以這個地方叫「共中士」—只管你自己的就你學這個,如果你要學大乘的也從這裡開始。

看文: 【◎煩惱總相者。

如《集論》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極不靜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續,極不靜起,是煩惱相。

」謂若何生,令心相續,極不寂靜。

】 說任何一個法—這個「法」指一切色法、心法,所有的任何一樣東西—如果這個生起的時候,就生起一個不寂靜、不安靜的相。

因為這個生了以後,令我們身心相續不寂靜繼續不斷地生起,這個叫煩惱相,這個叫煩惱相。

所以現在我們因為沒有體會到這個「靜」這個狀態,所以這個煩惱相不明顯,但是呢粗猛的卻是很容易。

譬如說你發脾氣了,我自己覺得:唉呀!那個時候人就坐立不安,然後呢就是面孔上青筋直爆,心裡面就直跳。

啊!這個樣子,就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跟著來了。

貪心來的時候也是一樣,那個時候心裡面是很強烈的狀態,可是沒有這種強烈的這種啊,細微的這個狀態平常就難感覺得出來了。

只有當你要學定,坐下來的話,你就自己覺得心裡邊:「哎呀,這個不行啊!」所以你一定要相對地去學一個寧靜的狀態,那個時候你就顯得出來不寂靜的狀態,那個時候你也才了解所謂行的自相,這一點在這個地方特別說明一下。

反過來,你有了這個經驗,就很容易感受到:哦,這個煩惱生起來了!就在任何那個時候心裡面生起來,你就認得它。

通常我們的凡夫剛才開始覺得什麼叫煩惱,好像等到你發了脾氣了這個才叫煩惱,不是的,不是的。

就是你眼前在任何狀態都是,這是都在煩惱當中,不過這種煩惱比較細,或在癡性當中,這個是我們必定應該了解的,這個是它的總體整相。

各別地說來,那麼十種,十種,就是屬於我們平常說的五鈍、五利。

貪,第一個。

【◎各別相中有十項煩惱。

貪者,謂緣內外可意淨境,隨逐耽著,如油著布難以洗除,此亦耽戀自所緣境,與彼所緣難以分離。

】 這個就是貪的行相。

不管你這個心所緣的、所對的是內或者是外,外是外面的一切境界,內是你自己的身心,乃至你意地當中的見解,覺得我這個地位、我這個名譽、我這個什麼,這些。

對這些東西跟著它,一直不放失,著在這個上頭。

這個東西叫油碰在布裡邊,我們祖師更有一句話:如油入麵—碰到布裡邊還可以洗得乾淨,如果這個油放在麵粉糰裡面,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貪就這麼個難弄法。

他又進一步說,「耽著自所緣境」,這個貪的行相就是對你自己所緣的歡喜它,不忍分離、難分難解的狀態,心裡邊就是這樣!這個就是貪的行相。

所以平常當我們貪心生起來,你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且這個貪心的行相啊,你真正看好像看不見,但是隨時隨地都在。

哦,這樣,不但是我們經常說外面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有錢什麼等等,眼前一切的東西,你自然而然覺得眼前有個東西總歸選好的;唉呀,累了就要去躺;碰見一點小的不如意呀就想……總歸對這個「我」產生種種的耽著,這就是這個行相。

【瞋者,】 第二個, 【謂緣諸有情及苦苦具,謂刀杖荊刺等,發恚惱心,發粗猛心,於彼諸境思作無義。

】 第二個,瞋就是這樣。

對於或者是「有情」—對方嘛!「苦、苦具」,這個苦就是苦的、痛苦的本身,或者是傷害我們的那些東西。

傷害我們的東西,那些刀啊、杖啊、什麼東西啊,如果這些傷了你,你就對它:「好,這個傢伙,你!」譬如說你跑過去,一個東西撞你一下,這個東西你一定把它拿掉它,就是這個,那是苦具。

發那個不能忍耐、粗猛地對它這種心,瞋恚的心情,要想對所緣的、所瞋的這個境界,做無理的要傷害它的。

【慢者,謂依止薩迦耶見,緣內外之高下好惡,令心高舉,高相隨轉。

】 慢,怎麼來的呢?它有一個薩迦耶見,薩迦耶見通常我們就說「我見」,但是呢正翻的時候不叫我見,叫「壞聚見」,等到下面講那個薩迦耶見的再講。

通常就說我,慢就是依我,然後呢我比他高、我不如他,由於這樣,不管是內、是外,現出來這個,總是使得自己要想高過對方、高過別人。

【無明者,謂於四諦業果,三寶自性,心不明了,染污無知。

】 這叫作無明—對於真實的內容不了解。

這個四樣東西(四諦)是世間真實的行相,世間一切真實的行相是苦的,你就偏偏不了解,覺得這是苦。

那個苦呢是有它原因的,你又不了解,以為呀……找錯了非苦之因。

譬如說,我們現在有苦了,應該了解這個苦的原因,從根本上面下手,但是我們平常都不知道的,平常都不知道的。

假定我們知道苦的原因,人家來罵你一下的話,你一定忍受。

為什麼?欸,他所以罵我,我總是以前欠了他,還了就好了嘛!但是實際上呢,我們不會。

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苦的原因,所以第二個,對這個事情的真相的因也不知道。

同時呢,這流轉固然不知道啊,說它的的確確苦,也像你所希望的把它徹底地淨除,徹底地淨除有它徹底淨除的辦法,這個叫滅諦、道諦,這是我們更不知道!這個就是我們世間,偏偏講這個道理的人,我們還自作聰明,說這是迷信,世間真顛倒啊!「業果」那是由業感果,「三寶的自性」等等,這個不明了,這是種無知,這是錯誤的、染污的無知,就是愚癡。

這個愚癡啊,染污、雜染的,所以啊生死的根本。

【疑者,謂緣諦等三法,念其有耶無耶,是耶非耶。

】 這個是懷疑,這個是懷疑。

這個疑的反面是信,我們不要以為我們現在信了,我們信談不到哦!我們只是已經啟發了信的種子,正在這條路上去走。

真正得到了淨信心的,譬如說:證得預流果的聖者叫不壞信,他那個信心就清淨了。

他到那個時候一定寧願餓死,他不會造惡。

他因為曉得這個一定有它的因果關係,他不會在那個果相上面,沒有一點懷疑。

我們儘管曉得因果,講的時候有,做的時候忘得乾乾淨淨;曉得這個不可以做,做的時候又照做不誤,就是這樣。

所以這種狀態啊,那都是什麼?這個信心未淨,這個疑在這裡。

這個就是通常我們所謂的五鈍使—貪、瞋、無明、疑、慢;下面叫五利使,通常我們說。

為什麼叫鈍的、利的呢?因為這個行相非常地猛利;一個呢前面並不是很猛利,但是呢它很深厚,這個既然這裡沒提,我們先不去談它。

那麼下面就是 【壞聚見者,】 平常就說我見。

【謂緣取蘊,計我我所,染慧為性,我我所見,】 那就是說,見到了「我」跟「我所」這個東西。

那為什麼叫它「壞聚見」呢?實際上真的有我嗎?真的有我所嗎?沒有。

原來這是什麼?這是聚、聚,「取蘊」或者是;這個蘊就是歸類,這個五樣東西聚在一塊,哪五樣東西啊?色、受、想、行、識。

而這個東西在無常的變壞當中,它是虛假的,是一無可取的,結果因為我們「染慧」—染污的認識,慧是一種觀照的力量,這個觀照的力量透過了染污、雜染了,你看不清楚,看錯了,以為在這個上頭有一個我或者我所。

所以我們另外的名字叫我、我所見,這個地方叫壞聚見。

當你認識了這個東西以後,你就對這個東西,平常我們一天到晚忙這個我,原來這個是什麼—壞聚,真正騙你的根本就在這裡啊! 【其中壞是無常,聚是眾多,為欲顯此所見之事,唯是無常,非一之法,全無常一補特伽羅,故為立名曰壞聚見。

】 那麼就解釋一下。

為什麼是「壞」呢?無常呀!「聚」是幾樣東西合起來。

就是我們這個染慧所見的東西,它是「無常」的,是「非一」的,全沒有常一的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我們以前稱為人、有情,就這樣。

這個人跟有情在自己身上叫作我,就這個地方立為壞聚見,一切的根本都從這個上頭來的,一切的根本都從這個上頭來的。

它既無常,也非一,所謂「一」的話,什麼?我們總覺得好像「我」這個東西就是我,天生來如此,獨立的,就是,實際上不是。

而且我還有一個特質是可以主宰的,這種東西全沒有,我們以前都討論過。

無常,早就了解,在任何情況之下,你沒有辦法停住它,一分、一秒、一剎那。

至於這「一」,一跟異是相對的,實際上你真正是一嗎?不是!身、心兩個很明白。

如果是一的話,說你那個手,這個手算是你,還是不是你啊?如果說是一的話,那的的確確這個手,你跟手分不開;如果那個手切斷掉了,對不起!你還是你,好好的,只是你少掉了一個手,可想而知這個不是,實際上狀態。

同樣理論上面,如果「你的手」或者「我的手」,不要說「我的」、「你的」,屬於你的,那不是你,不是很明白嗎?所以這也不是一。

那麼手是如此,腳也是如此,乃至於心臟也可以如此,就是這個樣子。

我的心呢,應該是我吧?同樣的說「我的心」,那是「我的心」哦,心不是我耶,一樣的道理,這個很清楚、很明白。

然後你能作得了主嗎?那我們已經討論過了,現在談到這問題,又再說一下。

我說我啊,不妨我們對白,譬如我們兩人談論,我說:「你作不了主。

」你想了半天:「對呀!我是作不了主。

」那當然作不了主。

也許有人不服氣,說:「不!我作得了主。

」當你說你作得了主的時候,你是什麼啊?因為我說你作不了,所以你回答我,說你能作得了主,你這是被動的,對不對?我說你這樣,「欸,我說我這樣。

」這你被動的,請問你被動的,這是算「主」嗎?主是什麼啊?主是主動耶,你完全在被動耶!所以你說:「我是作不了。

」那麼當然已經作不了。

結果你說:「我作得了。

」你還是作不了。

人就是這麼顛倒啊!這樣。

但是呢他的的確確在他相對的範圍之內,是有他似是而非的這種作主,就好像前面說似是而非的那個安樂在,這個就叫作顛倒啊!所以叫染慧。

所以他那個觀照的能力,由染污所看見的,所以戴了個有色眼鏡,明明是白的,他看起來戴了個黃顏色就看成黃的,戴了紅顏色就看成紅的,就這樣。

這個就是壞聚見。

【邊執見者,謂緣薩迦耶見所執之我,計為常恆,或見斷滅,無從此沒,結生當來,染慧為性。

】 什麼叫「邊執見」呢?通常我們叫「邊見」。

那麼邊執見就是執著一邊,或者是執常邊,或者是執斷邊。

這個執常、執斷不是說莫名其妙地瞎執哦!都是從這個上面執起的—─從薩迦耶見。

說看這個「我」,有的人說這個我是常的,有的人說斷的。

什麼是常、什麼是斷呢?說執斷的人,現在世界科學家執的就是斷,說人死掉了就算沒有了,好了,到此為止,這個叫斷。

執常的呢,印度當年外道,譬如說我們現在有一般的人,說他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就像搬家一樣,從這個房子搬到那個地方,那房子雖然換了,這個東西還在,對不起!這個是常。

乃至於常的更是說:人哪生生世世投人,狗啊生生世世投狗,就是這個常。

平常我們不了解它真相的,都是執著,所以這個真正的「邊」啊,斷、常的執是執這一個哦!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見取者,謂緣薩迦耶見邊見邪見,三中隨一,及彼所依見者之蘊,執為最勝染慧為性。

】 「見取」,就是我們這個見解,我們執取我們的見解。

這個平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我這個對、我這個對、我這個對!那麼主要的原因還是什麼?因為薩迦耶見、邊見跟邪見,有這種觀念本身是錯誤的—通常都是主要的是由於「我」;然後呢你對你所執的這個對象,不是常、就是斷;除了這個,邪見。

就是說不正確了解的當中,你以為這個樣的,你以為這個樣的,這也是「染慧為性」。

平常我們談任何問題總有我的見解:「啊,我覺得如此。

」這個見解不是邪見、就是見取。

【戒禁取者,謂緣壞戒,可捨之戒,及諸行狀軌則,身語定轉,所有邪禁及緣彼等所依之蘊,見為能淨罪惡,能解煩惱,能出生死,染慧為性。

】 戒禁取呢,是另外一個,「謂緣壞戒,可捨之戒」,佛告訴我們的戒,他有他的道理。

佛為什麼制那個戒?說你這樣做,那麼將來得到這樣的果,因為你要得到這樣的果,所以你現在要應該持這樣的戒,彼此間有它的必然的這個因果正確的關係。

現在你這個戒啊,對不起!不對的,這個不應該的,所以可捨的,是壞的。

然後呢根據你不正確的這種制定的戒,這樣地去行為、軌則,然後你照著它去做,這個所有的邪的禁戒等等。

那現在我們各式各樣的人哪都有這種禁戒,叫算命先生算了一個命啊,說:哎喲,今年你的命宮什麼不利,東南方不要去;唉呀,這個今天出門應該如何、如何。

就是這些,平常都是這個樣的。

然後呢乃至於什麼很多東西,你說它有沒有道理?它有它相對的道理在,但這種東西啊都是什麼?戒禁取。

以為這樣做能夠淨罪惡,以為這樣做能夠解煩惱,以為這樣做能夠出生死。

假定真的這樣的話,那佛就沒有用了。

實際上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現在的普通人,這個啊,不要說不信佛的,信了佛的人對於佛的無上的妙智不一定重視,倒反而看那個算命先生的人、醫生、乃至於世間的人,「哎呀,這個醫生怎麼講的。

」像小孩子一樣,跑到小學裡邊說:「哦,老師怎麼講的。

」啊!那個是好像金科玉律,我們就是這樣。

這個是什麼呢?戒禁取,不外乎。

所以說,一個叫通常說「非因計因,非果計果」,這個不是這樣的原因,你弄錯了。

譬如說我們現在生了病了,哎喲,講究這個營養啊,這麼一大堆,是不是?它是原因之一倒是的確沒有錯,因為身通常病是由於四大不調,四大不調是要醫藥,但是病並不僅僅是受這個,這種我們應該了解的,我們應該了解的。

再說四大不調有受生理、心理的影響,你執著了這個一部分,對不起!這個都是錯的,這個是戒禁取。

最後的 【邪見者,謂謗無前世後世及業果等,或計自在及勝性等為眾生因,染慧為性。

】 邪見前面已經解釋過,解釋過,不了解這個性空緣起,因此而產生的種種的。

既然是性空,既然是緣起,必然是由前面的業因感得將來的果,種種這樣。

所以啊他毀謗,說:「沒有這個東西!」那麼一切的既然因果,所以一定是因果生起的,他現在執著了這個,說不是,這個天造的或者這自然有的,就是這個。

這是這些錯誤的判斷,是染慧為性。

【此十煩惱,是如《集論》,《瑜伽師地》,《釋五蘊論》,所出而說。

】 是根據這幾個論上面告訴我們,這十煩惱。

【◎第二如何生起次第者。

】 第二如何生起?進一步那我們討論它生起的次第,找它那個次第。

這個我們進一步: 【如許薩迦耶見與無明異者,譬如盤繩,略降黑闇,於繩實體不能明了,於彼遂起執蛇之覺。

】 談生起的次第了,更進一步,這個一步一步地深入,看看這個煩惱從哪裡生起的,根在哪裡?那麼他就告訴我們呀,說這個原來在什麼?薩迦耶見。

有一部分說「薩迦耶見」,有一部分說「無明」,其實這兩個東西可以說一而二、二而一。

那麼大師把這個都解釋得清楚,說有一些人把那個薩迦耶見跟無明看為兩樣東西,那麼為什麼看成兩樣呢?他也說明:就像天黑的時候地上有一根繩盤在那個地方,那麼因為天黑了,你看不見這個實際上啊只是一條繩,你看:「哦!一條蛇。

」這條蛇,你感覺是一條蛇,實際上呢這是你自己錯誤的認識。

為什麼原因啊? 【如是障蔽明見蘊體,由無明闇誤蘊為我,從此發生諸餘煩惱。

】 因為什麼?因為「障蔽明見蘊體」,說你沒有明白地看見,所以說無明。

由於這個不明白的這個障礙擺在這裡,所以你把這個地上的繩看成功蛇。

地上的繩,這比喻什麼?我們的五蘊這個樣東西,但是呢因為你不明白見到,你把它看成功「我」,同樣的道理。

所以他是說,如果你把薩迦耶見跟無明兩個分開來看的話,喏,那麼根本就在這裡,就在這裡。

所以由於這個我,由於這個無明,無明嘛事情看不清楚,而看不清楚又偏偏把在不是我的這個五蘊上面看成功我,一切的煩惱由此發生,第一個。

【如許彼二為一,】 如果你許這兩個東西同一的話, 【即薩迦耶見為煩惱根本。

】 那就是個薩迦耶見,是煩惱的根本。

下面說: 【此復由其薩迦耶見,執為我已,】 既然你不了解這個真實是明明是五取蘊,你把它看成功「我」,那麼有了我就有你呀! 【遂即分判自他差別。

】 說我、是你、是他。

【如是分已,貪著自黨,瞋恚他品,】 對於自己的嘛種種貪著,我、我所等等,貪;對於別人跟你不相應的嘛,你就瞋,所以貪、瞋是由此發生。

【緣我高舉,】 因為有我啊,就慢就生起。

【執我常斷,】 執我的,因為執著這個我的話,你考慮以後怎麼辦哪?或者是常,或者是斷,邊見就生起。

【於我見等及彼相屬所有惡行,執為第一。

】 這這一個就是什麼?就是見取等等就跟著來了。

【如是便於開示無我之大師,及師所說業果四諦三寶等法,邪見謂無,或復生疑,】 於是對於佛告訴我們的種種的這個道理,業果啊、四諦啊,邪見—或者說它無,或者是什麼,這個就是邪見。

【為有為無是耶非耶,】 所有的十種煩惱都是由於這個薩迦耶見的根本上面從此生起。

所以進一步找到了,我們不是要斷除煩惱嗎?煩惱的根本就在這裡。

【如《釋量》云:「有我知有他,執瞋自他分,與此等係屬,生一切過失。

」】 因為有了我,那麼即同樣的,就找到他。

因為有我、他,我嘛就貪著,他嘛就排斥,瞋恚生起,那麼跟著所有一切的過失都從這地方生起。

進一步我們找到了生起煩惱的次第,從這個生起煩惱的次第當中,又找到了煩惱的根本。

這個從前面的苦而找苦的因,從苦的因上面的惑、業兩樣找到惑,惑就是煩惱;由煩惱的種種行相當中,最後找到它的根本在這個地方。

那麼下面呢,再看到生起的原因是什麼,生起的原因是什麼?第三,啊,這真好啊!他每一個地方都分,經過這樣的層層深細地說明,最後找到根本。

做任何事情你根本一下切除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

【◎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

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 這個兩樣東西最主要,它有一個「所依、所緣」。

煩惱依於什麼?煩惱的隨眠,就是我們的習性,無始以來的種子,就是前面講的等流哦!等流—這個同類因,以前是這樣的,以後是這樣的,你沒有對治,它永遠繼續下去。

但單單這個生起不生起啊?不生起,還要所緣,就是生起煩惱這個外面的境界;當外面這個境界生起的時候,你來了。

這個外面不一定是在外面,眼睛看見的色、耳朵聽見的聲,然後呢意所緣的法—法有內外的,或者你看見前面而五根傳來,或者是落謝影子,「嗯,想起來了!」這個就是所緣。

由於這個所緣哪,就種種煩惱生起,那麼這下面講的這四個就是一般的,說 【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 就是親近惡友。

所以外面的種種惡友,這是最糟糕、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

【言教者】 就是他所講的種種的不相應的。

【聽聞邪法,】 一個是外面不相應的人,一個是不相應的法,這兩樣東西。

不相應的法,這也是「順生煩惱的境」當中分的人、法兩樣東西。

【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 這是習慣,習慣的力量很強,到那時候它來了。

【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 就是這個!這個「作意」,我們腦筋裡面這一點是很糟糕、很糟糕,很糟糕、很糟糕!平常我們最容易犯的幾件事情。

這個煩惱的隨眠,這個一下還談不到破它,一下談不到破它。

平常我們就是對於這個境界,所以我們為什麼出家第一件事情一定要遠離,一定要遠離,住在……不但住在寺院,這個寺院還要遠離城市。

一定等到你自己有了問題,你才能進一步幫忙別人,你一跑到那個外面,那一塌糊塗,完了! 在這個境界當中呢,一個是人,大家還覺得滿好的,啊!卿卿我我的,處處地方幫你忙。

然後他講的種種道理:「喔唷,這個東西對你好啊!這個東西有營養啊!這個東西價廉物美啊!這個東西是這個樣啊!」你心裡面覺得一點都沒有錯—完了!就是種種的邪見,乃至現在的科學啊什麼,這種很多概念。

如果你懂得了,在相對的範圍之內,是有它對人類的價值,你能夠這樣認識它,那就不怕了。

就像一個騙子一樣,他雖然來騙你,你認得他了:「沒關係啊!我認得你。

」對吧!就是你做的行為啊,你不妨你還是讓他去做,你只要認得。

現在的問題我們不認得它,那麼偏偏對這東西啊你就作意,平常我們腦筋裡一天到晚想:「欸,這個傢伙!」你本來好端端的,就是你這樣的自己莫名其妙地想,害了! 之所以這樣地妄作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面那個,譬如我們常常說的,我們往往無緣無故地生煩惱,本來你心裡有一點小小的疙瘩,看見那兩個人坐在一起,你就想:「這兩個傢伙,又在那兒說我了!」其實他跟你了不相干啊!這是什麼?「非理作意」。

或者你坐在那裡,天氣啊這麼有一點,唉呀,你就想:某人啊,或者怎麼樣啊,那個莫名其妙的想法都跟著來了,這個就是生煩惱的主因。

你了解這個因,從因上面可以對治,這每一個地方這樣。

不過在正式講對治之前,它下面還有一個叫煩惱的過患,你先要了解它的害處。

你了解它的害處以後,就把它看成功視如怨敵,那個時候你又了解它什麼原因生起,根本在哪裡,然後你就要找對治它的方法。

找到了對治它的方法,又曉得它怎麼生起,又曉得它根本何在的話,那很容易就連根拔除。

所以修行是這樣修的啊!這一點是我們要了解,最重要的。

下面說, 【◎第四過患者。

】 說講那個煩惱什麼樣的禍患呢? 【謂煩惱纔生,先能令心雜染,倒取所緣,堅固隨眠,同類煩惱,令不間斷。

於自於他於俱損害,於現於後於俱生罪,領受苦憂感生等苦。

遠離涅槃,退失善法,衰損受用,赴大眾中,怯懼無樂及無無畏,一切方所惡名流布,大師護法聖者呵責,臨終憂悔,死墮惡趣,不能獲得自己義利。

】 一大堆,啊,不得了!從那個地方,細微的地方說起。

這個煩惱一生,才一生起啊,心就雜染了,這個是一切的根本。

先「雜染」,那個心生起雜染,我們乃至於現在根本一點都感覺不出來,一點都感覺不出來。

它生起來了以後呢,「倒取所緣」,它第一個心生起來了以後,它就產生了緣,這個就是識心的作用。

識心一定有一個特別的,像猴子一樣,它一定要攀緣,到處去攀緣,瞪大了眼睛就看,耳朵就要聽。

對不起,你不聽也非聽不可!那外面講話,你就是你沒辦法不去聽它。

眼睛瞪大了,那個東西就是看,不能不看,就是這麼個麻煩。

結果偏偏你所看、你所聽、你所想的東西,卻又看顛倒、又看錯,說「倒取所緣」。

一錯,錯了以後呢,這本來為什麼?因為以前的隨眠,結果呢把以前這個隨眠—就是以前的種子,又把它繼續地增強,是「堅固隨眠」。

所以這無始以來的習氣越弄越堅實、越弄越牢固、越弄越大、越弄越多,都是這個。

「同類煩惱,令不間斷」,不間斷地一直下去,這個是它根本。

那麼這個生起來了以後呢,好了!害自、害他,所以自、他,或者單獨害自己,或者單獨害別人,或者同時俱害。

對現在、後世,是俱生種種的罪惡。

造了這個東西以後呢,領受種種的苦、憂;合起來苦憂是同樣的,分開來講,身上的叫「苦」,心上的叫「憂」,憂愁懊惱啊,身上的痛苦難忍哪!然後「感生等」,眼前是苦,將來是繼續。

還有呢「遠離涅槃」,本來可以靜息的,你這樣下去的話,永遠沒有辦法靜息。

一切的善法是退失,一切的好處是受用衰損。

因為這樣,「赴大眾中,怯懼無樂及無無畏」,就是這樣。

啊!這個東西真正有種種的缺點,你不要說我們平常一般人說憂懼無樂,就是一個總統、一個有錢的人,其實他何嘗沒有這個憂懼啊!反而倒是窮人倒沒有這個憂懼,有錢人憂懼更多。

喔唷,他有錢得不得了啊,非常有錢哪!他為什麼剛才說這個人一天到晚睡不著?就想這個錢:哎呀,不要萬一虧了本喔!如果買了股票,他就擔心那個股票跌價;如果他做了生意呀,就怕那個市場不理想,就這個樣。

做了個總統,他一天到晚要注意,喔唷,萬一到那個時候不行了,下一次弄不上了,或者怎麼辦了,就這個。

實際上,不管是窮人、富人,不管是貧窮下賤、地位高,沒有一個例外的。

「一切方所惡名流布」啊!我們人人都是這樣,表面上面稱讚你好、我好,背後的話,大家是—這一個傢伙!就是這種味道。

我們也明明知道,可是偏偏我們做些什麼啊?自欺、欺人,然後呢被他欺,那就是真顛倒啊!這個什麼?煩惱的過患哪,我們要認得它呀! 這件事情是「大師護法聖者呵責」,真正的佛啊,護持的就是這個。

我們現在這地方求神、拜佛、護法,沒有用啊!這是護法所呵斥的。

所以大家說:「哎呀!護法護持你。

」護法是護「法」啊,不是護持「你」哦,這個你要記得喔!你說「我」,護法就是絕對不是護我,護法護的什麼?除掉我。

你能夠努力把你的「我」拿掉的話,護法來護你了,我告訴你。

護法護的是這個,他護的是法哦!你現在顛倒了,非法,他要護你,怎麼叫作護法?他不叫護法呀!所以這正是護法所呵斥的,凡是這種真正有智慧的聖者都是。

然後你忙了一輩子,「臨終憂悔,死墮惡趣」啊!不管自己、別人的利益,唉,這個煩惱有這麼大的缺陷,沒有一點點好處。

哦!他指出它的行相來了,下面馬上引這個經論: 【《莊嚴經論》云:「煩惱壞自壞他壞淨戒,退損失利護法大師呵,鬥諍惡名他世生難處,失得未得意獲大憂苦。

」】 這容易懂。

已經得到了嘛,失去;沒有得到嘛,得不到,還得到憂苦。

下面 【《入行論》亦云:「瞋愛等怨敵,全無手足等,非勇智如何,彼令我如僕,安住我心中,歡樂反損我,於此忍不憤,忍非處應呵。

】 這話很有意思。

這樣,說現在我們很多怨敵,啊!都是非常厲害;結果這個煩惱,妙了,它呀,這個煩惱是不像平常的這個怨敵那樣。

這平常的怨家他都強有力的,現在這個煩惱這個怨敵,既沒有手又沒有足,也沒有什麼勇,也沒有智—煩惱本身是愚癡嘛,也沒有勇嘛,結果偏偏把我弄得像個什麼?佣人一樣。

這個話怎麼講?我們忙些什麼啊?請問我們忙些什麼啊?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忙、忙,一天到晚忙這個「我」。

我是什麼?我是煩惱。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煩惱的奴隸,對不對?我們沒有一個不是。

貪,貪是煩惱,你偏偏跟著它轉;瞋,瞋是煩惱,你偏偏跟著它轉;慢,慢是煩惱,你偏偏跟著它轉,沒有一個不是,所以它令我們像奴僕。

它在哪裡啊?嘿,安住在我的心當中。

妙了!別的人你給他一點好處,他都幫助你,現在這個煩惱安樂、歡樂,你給它種種好處啊,它倒反而要傷害你,這個煩惱的相是特別的。

別人稍微對不起你一點,你就忍受不住了,這個煩惱對你這麼大的傷害,你卻忍受,不跟它發脾氣,不跟它發脾氣。

所以「忍非處」啊,你所忍的忍錯啦,這個不是你應該忍受的,這個是你應該呵斥的,懂不懂?所以這句話,「忍非處應呵」,我們現在一點小小的事情忍不住了,那我們完全錯了。

我們應該忍不住的什麼?對這個煩惱忍不住。

我這個貪心來的時候,我忍不住,對不起,我非要把你鬥倒不可!當「我」的念頭起來了,「對不起,我非要把你鬥倒不可!」這個才是我們不應該忍的,那個是,對了!現在我們忍的忍錯了,所以忍非處,就是非應忍處,忍了不應該忍的,這個是應該呵斥的,真正我們應該呵斥的。

【一切天非天,設與我作敵,彼不能令入,無間大火中。

】 不管世間外面任何的人,不要說世間的人—天,啊!這個天是不得了,以及修羅,不管他怎麼厲害,他絕不能把我送到無間地獄當中去。

嘿,妙咧! 【此大力惑敵,若遇須彌峰,且不留灰塵,能剎那擲我。

】 因為這個惑,這個煩惱這個敵人,這個力量之大呀,哪怕是須彌山,它能夠把它弄得乾乾淨淨,能夠把我一剎那就送到任何地方去,送到地獄裡面去。

【如我煩惱敵,長時無始終,餘敵皆不能,至如是久遠。

】 就像所有的敵人,絕不可能跟我怨家對頭這麼長的,有一樣東西例外—煩惱,這個煩惱怨家是無始無終。

啊!沒有任何一個敵人能夠這樣的。

反過來,任何一個煩惱怨家, 【若隨順承事,悉為作利樂,若親諸煩惱,返作苦損惱。

」】 別的人,就是怨家,你能夠好好地笑,你能夠承奉他,他也多多少少,好、好、好,看在你這個面上就放鬆你一點。

煩惱不是哦!對不起,你呀把它這麼看得處處的好,它傷害你更加厲害,所以說「忍非處應呵」啊!我們現在談修行,不曉得修些什麼,這個都不知道,談什麼修行呢?所以這裡我們必定要知道。

【此說過患,皆當了知。

】 你了解了這個過患,你就不能忍受它;不能忍受它,你就是找它對治;找了對治,然後找它根本,那個時候你才有機會淨除;淨除了煩惱,痛苦也就解決了。

下面,這個祖師說: 【又如阿蘭若師云:「斷除煩惱,須知煩惱過患體相對治生因,由知過患,觀為過失,計為怨敵,若不知過患,則不知為怨敵,故如《莊嚴經論》及《入行論》所說思惟。

」】 那個祖師就告訴我們:你不是想「斷除煩惱」嗎?你要斷除呀一定要曉得煩惱的「過患」。

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樣,你曉得它對你有害處,那個時候你就斷除它。

譬如說我們現在忙得要命,這個東西對我們了不相干的,你忙它幹什麼?跟我們根本不相關,就這樣。

所以現在遠在,譬如說遠在非洲,他們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我眼前的事情忙得不得了,忙這個幹什麼?了不相干。

說現在這個事情擺在那裡對你有大損害,唉喲,那馬上要去忙。

所以第一件事情說,我要了解了這個煩惱對我有多大的害處,這樣。

那麼你要了解了害處,然後呢你要對治它,但是什麼—對治它,它是什麼東西呢,你要認得它,所以進一步要認得它的「體相」,這個煩惱的體相是什麼。

我們現在所以講修行而修不來的話,忙了半天你要修的什麼啊?不知道!那你怎麼修呢?所以常常記牢這個比喻:你要去拔草,你先要認得草欸,你不認得草,去忙了半天,把菜拔掉啦,草都長在這裡啊!你不拔還好,越拔是越糟啊!所以現在的很多修行人,修了半天,這個越修啊,這個「我」越大,那就是這個毛病。

很多人修行修了幾十年了,哎呀,還是苦惱無比,這個原因就在這裡。

那所以進一步要曉得它的體相,這個煩惱的本質。

那麼曉得了,要「對治」,怎麼對治它?欸,說我曉得對治,要對治要從它的根本上面,以及它生起的原因,這樣,所以要知道它的「生因」哪! 這個次第,每一個地方是有它必然的條件。

那麼由於你曉得它的過患,於是那個時候你的觀念當中原來:啊,這樣啊!你就把它看成功這個才是你的生死怨家,一定要的;如果你不了解的話,你不會去對治它。

所以上面這個那些論上面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然後呢把這個道理我們才是應該真正思惟、修習的,所以目前真正要修的是修這個啊!真正要修這個。

當你這個認識了以後,那就好辦了。

為什麼要念佛啊?平常你念的什麼?起心動念無非在煩惱當中,現在我曉得了:「對不起!這個東西對我一點用場都沒有,只會害我,那只有一心念佛!」那個時候你這個佛號就提起來了,教你不念也不行。

因為為什麼?你曉得一把佛號丟掉了,都是煩惱,都是害你的。

為什麼要參禪?你就要破掉它呀!假定你不認得這個的話,唉喲,你覺得苦得要命,你幹什麼呢?不會去享受的啊?現在你了解了:「哦,這個不是,不是!」那所有的禪、淨、律、密,為什麼要持戒?戒也是在這個上面。

說你這樣去做,那才能夠把那個煩惱破除啊!所以你沒有一個,整個的佛法的修行,如果這個不知道,談修行,那都在那兒開玩笑,都在那兒開玩笑!所以這個是修行的根本哪!前面一再告訴我們,你如果這個不懂的話,就像打靶,那個靶在哪裡你不知道,這亂放一氣,沒有道理。

再繼續下去。

【又云:「知煩惱相者,亦須聽對法,下至當聽《五蘊差別論》,了知根本及隨煩惱。

於心相續,若貪瞋等,隨一起時便能認識,此即是彼,他今生起,與煩惱鬥。

」須如是知。

】 好!現在到了這個地方呢我們知道,哦,原來你真正修行要從這個地方做起啊!那麼現在我們既然要想認識這些東西的話,這個你怎麼辦?還要聽對法,一定要聽。

「對法」是什麼?論。

經雖然告訴你怎麼,但是經上面,它並沒有這樣深細的層次說明這個道理,單單看經,我們不一定看得懂。

那麼為什麼佛說經?那個道理前面已經說過,這裡再說一遍。

這個是說,那些人已經到了這個條件,善根已經夠了,就針對著眼前的問題告訴他一下,他問題就解決了,這樣。

對我們眼前的人來說,不具這個條件也告訴你,沒有用,這個沒有用,這個沒有用。

隨便舉一個例子來說,隨便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說。

譬如說你念書,那麼你念書,中間只是有一個生字,或者一個名詞不懂,那然後呢人家把那個生字、名詞一懂,「哦!原來這個道理。

」你就全部貫穿了。

結果你看見他也只是解釋這名詞,也懂了;對你來說啊,你一個字都不認識,你也跑得去把那個名詞、這一個字認得了。

請問:這本書對你有沒有什麼意思啊?你認得這兩個名詞,對於解釋這本書裡面道理,你還是沒有用場欸!所以你得非要把這本書的全部的內容弄清楚不可,這個是一定有它的特別的特質在。

所以他現在這個地方把整個的內容擺在這個上頭,那個時候你可以如理如量地選擇說,我現在的問題在哪裡。

如果說你已經曉得了,的的確確你聽見隨便一點也成了。

有很多宿生念佛的人,一個老婆婆,聽見一句念佛:「哎呀,很好!」回去什麼都不要了,她念念佛是成功了;這個六祖大師啊他也什麼都不要,聽見人家念了一句《金剛經》,他就開悟了;佛陀就坐在那個河邊,抬頭一看,看見月亮他就成佛了。

是的呀!你對嗎?你行嗎?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我們不要看見人家說—哎呀,人家告訴你怎麼修行,我也這樣修行啊!那不一定成。

所以在前面這個基礎,一步一步過來,說我們說現在我們了解了,這樣地層層向上,然後到這個地方,我們想認識這個煩惱的話,一定要聽對法。

對法就是論,就是針對這個法的特質,然後告訴你用這個法,對症了,治你的煩惱。

你能夠了解了,當然煩惱就淨化呀!最這起碼的,下面說聽《五蘊差別論》,為什麼聽《五蘊差別論》呢?我們現在這個煩惱的根本在哪裡啊?就是五取蘊,所以它《五蘊差別論》就告訴你:喏、喏、喏!這個不是你呀,不是我、不是我所啊,原來這個是什麼?五取蘊—生死的根本,這些東西在那作怪啊!它這麼分別,你了解了根本,那根本煩惱也曉得了,然後呢隨著這個根本而來的隨煩惱等等,你都曉得了。

當你了解了這個情況,那麼在身心上面,不管它哪一個煩惱生起來了,你一生起來,曉得:「哦,這個貪!」一生起來,曉得這個瞋,你就能認識它。

那個認識它了以後,哦,說你曉得了:原來這個是我的生死冤家,今天我要跟它鬥!否則你不認識的話,喔唷,譬如說我們現在平常常常講的話,看見這種東西好得很:「喔唷,這個正是我要的!」其實你是完全在貪心當中喔!「喔唷,這個東西我要的!我要營養,我要什麼,要好吃,要忙、要弄……。

」你根本不認識它,越走越遠。

現在一起來了以後你了解了,原來這個本身,身本身嘛就是色,惡業所感;然後呢,你起來那個貪就是煩惱,一切無非是它。

一對起來,你就了解清清楚楚:「哎呀,我的天啊!我以前還把你看成我的、親愛的,原來你是無始以來的大冤家啊!」你那個時候就不上它當了。

儘管它的習性再厲害啊,你就說:「嘿!現在我真正要忙的才是這個,我真正要跟它鬥的才是這個,我不能忍受的就是這個!」那個時候你就要持戒了,「哎呀,幸好佛陀制那個戒啊!」那個時候才談得到戒呀!那個時候你要學其他的任何一個方法,都從這個地方說起。

所以說,「須如是知」。

現在把這個總結一下,這個是整個修行最重要的幾個根本、最重要的根本。

現在說,從對世間的真相認識起,說世間的真相是什麼?苦。

這個苦的固然是苦,然後呢樂的也是苦;而由於這上面推到行苦,而這個「行」住在哪裡?就是五取蘊。

啊,所以對它厭惡。

但是厭惡你也沒辦法,找它的原因在哪裡呢?哦,它的原因在集。

那麼集是惑跟業,惑跟業當中的主要的是惑,就是煩惱。

那麼然後呢,從這個上面你又認得煩惱的行相是這個;然後呢它生起的次第是這個;原因是這個;有這樣種種的禍害。

對這個了解了以後,然後你下面才可以談得到進一步的,就這樣。

這個到這地方為止,這個概念我們一定要弄得清楚。

不過,單單到這地方,如果談修道的話還不夠,雖然不夠是不夠,可是至少比之以前就有一個絕大的不同。

以前我們說修道啊、修道啊,現在慢慢地了解了,說:哦,為什麼我們平常常常說修我、修我,修學佛啊,修我跟學佛之間的差別,現在是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白。

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的話,的的確確耶!說我很多年以前,那個時候剛出家,二十多年以前了。

那個時候,那時實際上我也不懂得那個道理,不過因為我所跟的前人哪,他是比較講究持戒,也不講究那種世間的很多享受。

那麼我也不懂,結果一執著,執著什麼?執著苦的那一邊,所以衣服好的一定不穿,一定要撿破的。

其實現在了解:有破的嘛就穿破的,有好的嘛就穿好的,這也沒關係嘛!偏偏要撿這個。

然後呢吃的嘛,好的一定要不吃,剩菜嘛我就吃。

人家就告訴我說:「某人哪!你不要這樣,這個啊,假借修真哪!」他這個話聽了滿有道理,借那個假的身體來修真的東西,聽得滿有道理。

當初我沒有聽得進,後來想想倒是沒有錯,發現到最後變成什麼?是弄假作真。

其實啊!假定我早一點弄假作真還好,我根本就沒有認得這個假呀!結果還沒有認得之前,再加上旁邊告訴你:「喔唷,你要假借修真。

」你本來就沒弄清楚,說不定有一點希望,到那個時候,你再把它弄假作真,我們一天到晚這個。

然後自己覺得:唉呀!吃嘛要吃得好好的營養,然後跑得去拜多少拜,我要晚上不倒單,要做這個……忙了個半天。

然後你看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不行,我一天到晚念幾萬聲佛,我晚上又不倒單,我又持戒,他又不行。

啊!現在我想想真覺得可笑,也感覺得痛苦。

所以我現在告訴你,這種話也可以說都是我錯誤的經驗,我幸好看見這個佛菩薩的慈悲,告訴我這個道理。

所以我只能說,我把我的痛苦的經驗和盤托出—注意!有心學佛的千萬不要學我這個。

它這個正確的道理都在這裡,如果你能夠真實把握住了,問題一定解決。

«2019/03/09**廣論進度**18秋26318秋週六班課程總結-20190223» facebook Twitter Google+1 Pinterest HsinchuEnterpriseClass ThemebyImonThemes instagram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